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竞争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启华  赵林  谭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90-1991,2031
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和培养液N、P含量变化,探讨其竞争优势.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水华束丝藻生长优势最显著,其次是螺旋鱼腥藻;共培养时,水华束丝藻完全被抑制,P含量较高时,螺旋鱼腥藻生长占优,P含量较低时,铜绿微囊藻占优.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均向水体中分泌或释放较多的含N化学物质,而水华束丝藻几乎不分泌或释放含N物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水华束丝藻和混合藻吸收的N、P比值分别为12.1、14.8、12.5和15.2,推测此比值是它们生长最适N、P比.该研究为解释自然水体中蓝藻水华优势种演替的原因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32.
环境因子对新立城水库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纯培养体系中温度、光照、氮磷比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该铜绿微囊藻在28℃时生长最好,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在试验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在3 000 lx时生长最好,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15∶1是铜绿微囊藻生长较为理想的氮磷比值。  相似文献   
33.
越来越多的临床致病菌对传统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由此驱使人们开发新的抗菌药抑制这些致病菌。该试验通过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和超滤离心制备绘环棱螺肝中粗提物,用琼脂糖弥散法初筛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该淡水螺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绘环棱螺肝中分子量在10 kDa的小分子部分的粗提物,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呈现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4.
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种;中草药黄连的主要化感物质小檗碱(C20H18NO4)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具有环境友好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光照强度会影响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抑杀效果。将铜绿微囊藻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8 d后重新接种至相同的初始密度,添加不同浓度小檗碱(2 mg/L和4 mg/L)后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6 d,通过分析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施药前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黑暗胁迫8 d后表现出超补偿生长效应;2 mg/L小檗碱不能有效抑杀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max、Yield’)均随培养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6 d时施药前黑暗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P<0.05);4 mg/L小檗碱能够有效抑藻,6 d时藻细胞全部死亡,且施药前黑暗处理组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趋势相同;黑暗胁迫诱导的超补偿生长效应不会影响高浓度(4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但会影响低浓度(2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国内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型分布,2002—2010年间从国内5个省水貂养殖场暴发出血性肺炎的水貂肺中分离获得45株绿脓杆菌,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抗生素敏感性和对小鼠和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主要生化指标除甘露醇和ONPG与人医临床分离株的不同外,其余均与绿脓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同。45株菌共分为3种血清型:G型(42/45),B型(2/45)和I型(1/45),此结果与国外近几十年流行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和人医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主要流行血清型相同。45株菌对5种抗生素均较敏感,敏感性与分离的年份和菌株的血清型无关系。经动物试验证明,所选的4株菌毒力均不同,2株B型菌株毒力均较G型弱,4菌株对水貂的毒力均强于对小鼠的毒力,说明菌株对水貂较易感。  相似文献   
36.
铜绿微囊藻对苯酚的富集与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苯酚为培养介质中的唯一碳源,研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对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能利用苯酚的碳进行光合作用,加快其生长;同时,铜绿微囊藻对苯酚有明显的富集与降解作用,富集量24h最大达27.85mg/g,此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铜绿微囊藻对苯酚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d降解率为67.6%。  相似文献   
37.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细菌和噬菌体的生长和运移规律、细菌和噬菌体种群互作过程以及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控制微生物运动平板表面相对水膜厚度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和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27-1(Pseudomonas phage PA-27-1)的互作过程。【结果】细菌和噬菌体的互作主要受噬菌体裂解细菌、细菌的运动和噬菌体扩散三个因素控制。水分通过调控多孔表面水膜的厚度和连通性来改变细菌在微孔尺度的运动,进而影响微生物在粗糙界面的增殖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菌落的形态特征,同时通过影响噬菌体的扩散传播来调节细菌和噬菌体之间的互作机制。细菌与噬菌体自身运动性及个体大小上的不同也导致二者在微观孔隙中增殖(扩散)特征的差异。相对低水膜网络促进了细菌和噬菌体之间的空间隔离,降低了噬菌体有效侵染细菌的概率,从而有利于细菌的增殖。丰富的养分条件有利于细菌生物量的快速繁殖,进而促进噬菌体的增殖。【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环境生物膜等微生境中噬菌体和宿主细菌的生长和运移规律,有助于为深入理解土壤噬菌体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以及其与土壤细菌之间的互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8.
弹性蛋白酶基因(PAE)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产弹性蛋白酶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P.acruginosa elastase,PAE)基因,与GenBank中的序列对比发现同源性为99%.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3.5K/PAE,莺组质粒Sac Ⅰ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KM71中,通过PCR和表型鉴定表明,PAE基因已经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大量筛选获得48株含高拷贝的重组毕赤酵母转化子.在甲醇诱导下,经过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进行PAE的表达,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上清中含有一明显特异性蛋白条带,大小为34kD.活性检测结果,酶活为1 060 U/mL,是出发菌株的26倍.  相似文献   
39.
对从发病锦鲤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及耐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锦鲤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发病锦鲤体长37~42 cm,体重1.5~2.0kg,眼球脓肿凸出,鳃丝被轻微腐蚀,其上可见附着物,肛门红肿并伴有黄色粘液流出。健康锦鲤体长7~10cm,体重(25±3)g。分离到的1株形态一致优势生长菌株(记为HL2)呈现圆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略透明、乳白色,直径约1.4mm。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肌肉注射感染后,供试健康锦鲤14d内全部死亡,并在试验后期注射部位轻微出血,眼球周边有白浊及化脓的现象。HL2有运动性,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苯丙氨酸脱羧酶阴性,发酵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半乳糖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与阿拉伯糖等。分离株HL2的序列长度为1461bp(GenBank登录号为KF41342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铜绿假单胞菌(KC959478)聚为一支。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四环素等35种药物有效抑制HL2,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头孢拉定等5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5种药物无效。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从药物选择、使用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0.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亚硝态氮浓度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和藻对亚硝态氮的利用,实验分析了水体中亚硝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的变化,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藻细胞内亚硝态氮含量和藻亚硝酸氧化酶(NOR)。结果显示,在10mgNO^-2-N·L^-1的处理组中,培养基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同时减少,说明铜绿微囊藻可以同时利用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在20和30mgNO^-2-N·L^-1的处理组中,随着藻的生长培养基中亚硝态氮的浓度减少,硝态氮浓度增加,而且电泳实验显示此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能产生亚硝酸氧化酶,表明培养基中的亚硝态氮被亚硝酸氧化酶氧化为硝态氮。本实验也表明高浓度的亚硝态氮(大于10mgNO^-2-N·L^-1)能够抑制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