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36篇
  10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马缨杜鹃不同花叶比例凋落物的分解程度和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揭示马缨杜鹃花叶凋落物对百里杜鹃保护区生态水文功能的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及室内浸泡法对马缨杜鹃花、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马缨杜鹃花叶混合凋落物的累积分解率随分解时间及花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各花叶混合凋落物累积分解率在纯花及纯叶凋落物之间变化。(2)马缨杜鹃花叶混合凋落物的持水率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aln t+b,R~20.80),浸水初期2 h内迅速增加,2~8 h时缓慢增加,8 h后趋于平缓并逐渐达到饱和;而凋落物的持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kt~n,R~20.99),持水速率在浸水初期4 h最大,后逐渐趋于一致;(3)马缨杜鹃花叶混合凋落物最大持水率随着分解时间及花比例的增加逐渐升高,但不同花叶比例凋落物持水率的差异逐渐减小;(4)马缨杜鹃花叶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受分解率和最大持水率的共同调控,在分解0~360天时随花比例增加而增加,分解450天后花叶比例不再影响马缨杜鹃林下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整体来看,马缨杜鹃花凋落物对叶凋落物分解及花叶凋落物持水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对花凋落物进行回收利用不宜超过现存量的50%。  相似文献   
452.
以屏南县棠口乡龙源村400多年‘四季杜鹃’古树的顶芽为外植体,开展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探讨外植体消毒方式、取材时间对无菌系建立的影响,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对芽苗继代增殖的影响,以及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配比对无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作用30 s后再用0.1% HgCl2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好。外植体最佳的取材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在无菌系建立中污染的外植体可采用75%酒精消毒20 s,然后用0.1% HgCl2消毒5 min,再经4次转瓶后成功率可达71%。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WPM+3.0 mg/L ZT+0.1 mg/L NAA+0.5 mg/L GA3 ,平均有效芽数为3.45。在增殖培养中,带腋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增殖效果优于顶芽,最适培养基组合为Anderson+0.5 mg/L TDZ+0.1 mg/L NAA,增殖系数达13.23。最适的瓶内生根培养基为:WPM+0.1 mg/L ZT+0.5 mg/L NAA,生根率达92.6%。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四季杜鹃’古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53.
22个常绿杜鹃远缘杂交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野生种质的育种应用,筛选出适宜作为亲本的杜鹃花种类。本研究以4个常绿杜鹃亚属野生种(大白杜鹃、宽杯杜鹃、蓝果杜鹃和黄杯杜鹃)为父本与17个常绿杜鹃花品种杂交所获得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各杂交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势、种子发芽指数和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等,以期对各种类作为父本应用的杂交优势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外形饱满、两端有翅的纺锤形瘦长种子更易于萌发,4个常绿杜鹃亚属野生种作为父本的优势性依次为:大白杜鹃>宽杯杜鹃>蓝果杜鹃>黄杯杜鹃。  相似文献   
454.
不同基质对盆栽杜鹃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废弃物在杜鹃花栽培基质中的循环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对降低生产成本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方面有重大意义。用有机基质枯枝落叶发酵产品、草炭、松树皮、椰糠和无机基质珍珠岩、黄沙、原土等材料配成9种栽培基质,测定在不同配比栽培基质中杜鹃花的生长指标(株高、冠幅、分枝数、叶面积、叶绿素),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_3、A_2基质株高较好,冠幅、分枝数最优,株型丰满,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大,植株生长势健壮,整体生长指标优良。综合各项指标分析,草炭:椰糠:枯枝落叶:珍珠岩=6:3:3:1和草炭:枯枝落叶:黄沙=2:2:1配比的栽培基质较适合于盆栽杜鹃花的生长。  相似文献   
455.
杜鹃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相对于中国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国内杜鹃花种质创新进展缓慢。目前杂交育种仍是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的主要技术手段。杂交亲本的选择、正反杂交(向性)、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地位等都会影响杂交的亲和性,因杂交亲和性的差异,受精障碍可能发生在受精前、后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受精前、后障碍,可以通过不同的授粉方法、杂交组合的合理配置,结合胚拯救技术,克服受精障碍,提高杜鹃花属植物的育种效率。虽有杜鹃花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研究报道,但人工诱导的多倍体商业品种还比较少见。秋水仙素(Colchicine)、氨磺灵(Oryzalin)、氟乐灵(Trifluralin)等在杜鹃花多倍体诱导中都有应用,杜鹃花多倍体在观赏特性上表现出叶片肥厚、花大等性状,一般对逆境胁迫的生长适应性也会提高,但也有杜鹃花多倍体抗性减弱的报道。多倍体可以帮助恢复杂交亲本育性,作为杂交亲本进行远缘杂交,有利于提高远缘杂交亲和性,采用异源多倍体可以克服因远缘杂交带来的缺少成对染色体配对而导致的杂种不育等问题。杜鹃花的转基因工程中,主要以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为主,其中农杆菌介导法的基因转化率较高。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相关研究概况方面展开全面论述,以期为后期的杜鹃种质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56.
猴头杜鹃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则新  周荣满  叶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60-5862,5953
研究浙江省凤阳山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种群的大小级、存活曲线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猴头杜鹃的年龄结构不同,有稳定型或增长型、稳定型趋向衰退型以及衰退型等,总体上多数样地猴头杜鹃种群幼苗库数量较为丰富,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猴头杜鹃种群在群落中能得到稳定的发展。猴头杜鹃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型,这是由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57.
湖南阳明山野生杜鹃花属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鹃花作为重要观赏植物种类,在我国大多数尚处于野生状态。湖南阳明山的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共有4亚属12种,其中特有种2种,且有散生和成片成林分布状态。本文探讨了阳明山杜鹃花属植物的垂直分布以及其典型杜鹃花属植物群落类型,描述其主要特色种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58.
广东省几种野生杜鹃花植物的种子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实验方法检测了广东省10种杜鹃花属植物在不同基质、播种时间、光照条件下的种子发芽能力。结果表明,播种基质影响种子发芽率。所有种在非灭菌根际土上的发芽率均高于灭菌河沙与灭菌根际土,灭菌河沙基质发芽率最低。广东杜鹃(Rhododendron kwangtungense)、羊角杜鹃(Rhododendron cavaleriei)和太平杜鹃(Rhododendron championae)在3种基质上的发芽率都超过50%;杜鹃植物种子的发芽具有需光性,所测试植物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均远高于遮荫条件;不同播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采种1个月后播种的种子发芽率最高,采种2个月以后才播的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59.
‘霞绣’是‘秋霞’杜鹃与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yrum Sweet)杂交育成的杜鹃花新品种。花紫红色(Red Purple Group-N65A);单瓣,5裂,瓣圆,上部裂片有醒目深紫色斑点;花径4.5~5.0cm。植株长势强健,株形紧凑美观;耐高温高湿,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棚室盆栽和露地栽培应用。自然始花期较早,为3月上中旬,持续20~25 d。  相似文献   
460.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西洋杜鹃基因组DNA,并且运用L16(4^4)正交试验设计,在4个水平上对影响西洋杜鹃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反应的锾离子(Mg^2+)浓度、Taq酶用量、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立了一套适用于西洋杜鹃的稳定可靠、重复性强的SRAP-PCR反应体系。实验发现,其最佳反应体系(20.0μL)为:Mgn浓度1.750mmol·L^-1,dNTPs浓度0.175mmol.L^-1,砌酶1.500×16.67nkat,引物0.200μmol·L^-1。利用该优化体系对24个西洋杜鹃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0对扩增清晰且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2条,多态性比率达97.35%。24个杜鹃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1~0.708,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90处将24个供试品种分为2个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623处又可分为2个亚群,说明该优化体系可应用于西洋杜鹃花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