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79篇 |
免费 | 439篇 |
国内免费 | 149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5篇 |
农学 | 1005篇 |
基础科学 | 339篇 |
641篇 | |
综合类 | 7499篇 |
农作物 | 644篇 |
水产渔业 | 886篇 |
畜牧兽医 | 7577篇 |
园艺 | 827篇 |
植物保护 | 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7篇 |
2023年 | 522篇 |
2022年 | 629篇 |
2021年 | 674篇 |
2020年 | 503篇 |
2019年 | 657篇 |
2018年 | 270篇 |
2017年 | 543篇 |
2016年 | 785篇 |
2015年 | 566篇 |
2014年 | 910篇 |
2013年 | 811篇 |
2012年 | 1061篇 |
2011年 | 1261篇 |
2010年 | 1115篇 |
2009年 | 1221篇 |
2008年 | 1286篇 |
2007年 | 1060篇 |
2006年 | 922篇 |
2005年 | 810篇 |
2004年 | 516篇 |
2003年 | 488篇 |
2002年 | 394篇 |
2001年 | 395篇 |
2000年 | 301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243篇 |
1997年 | 204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96篇 |
1994年 | 212篇 |
1993年 | 154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99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149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在细胞周期中质体分裂次数不等,细胞含有质体数目不均的复杂条件下建立了质体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的一般性数学模式,并在每个质体都可能分裂和等可能重新随机分配条件下据此公式推出了下述结论:任何杂合细胞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必须出现两极分化,即纯合细胞占总体比例越来越大且趋于100%;杂合细胞占总体的比例越来越小,且趋于0。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肝脏可从循环中获得脂质,进行合成并将脂质中的脂蛋白分泌至血液中,在全身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中起到核心作用。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肝脏的主要分泌产物,其主要作用是向外周组织运输内源性合成的脂类,如甘油三酯(TG)等。载脂蛋白B100 (ApoB100)作为VLDL颗粒中主要和必需的蛋白质,与大多数肝脏分泌蛋白的合成不同,主要由共降解和翻译后降解进行调节。文章就ApoB100通过降解及自噬作用影响奶牛肝脏VLDL的合成分泌以及ApoB100在兽医临床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猪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端酶募集(CARD)结构域-5(NLRC5)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猪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SLA I)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不同终浓度(1μg/mL、1.5μg/mL、2μg/mL)Poly I:C刺激PK15细胞后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究人参皂苷Rb1是否具有抗皮肤衰老的作用,使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探究并建立人体真皮成纤维细胞(HSF细胞)氧化衰老模型,随后观察人参皂苷Rb1预处理是否具有预防HSF细胞氧化衰老的作用,并研究人参皂苷Rb1对HSF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HSF细胞并建立HSF细胞氧化衰老模型,随后使用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过氧化氢诱导,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计算细胞活力,以及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以细胞及凋亡进程。结论 600μM的过氧化氢可引发HSF细胞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活力下降及死亡;500μM的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细胞2小时后可有效缓解过氧化氢的引起的细胞毒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并且抑制HSF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揭示了人参皂苷Rb1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在皮肤衰老治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NURBS曲面重建方法,针对数据点的分布不均匀性,进行非均匀B样条曲线控制点的反算,通过累积弦长法构造非均匀节点矢量,保证了曲面的插值精度和曲面重建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