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9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林业   303篇
农学   292篇
基础科学   59篇
  1009篇
综合类   1392篇
农作物   395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495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究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在东、南、西洞庭湖各取3个共计9个具有代表性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其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镉(Cd)、汞(Hg)、砷(As)、铅(Pb)和铬(Cr)的含量。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 OM、TN 和 TP 的含量分别为1.48%~4.22%、382~2217 mg/kg 和142~716 mg/kg,与国内其他湖泊(水库)相比,OM和 TN 含量处于中等水平;OM和 TN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TP 表现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d、Hg、As、Pb 和 Cr 的含量分别为0.60~20.70 mg/kg、0.090~0.640 mg/kg、10.4~83.7 mg/kg、16.9~95.8 mg/kg 和59.0~199.0 mg/kg,其中 Cd 和 As 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Cd 和 Hg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As、Pb 和 Cr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除 TP 外,其余营养盐和重金属均具有引起较低生态风险的可能性,横岭湖和虞公庙的 Cd、As 和 Cr 以及洞庭湖出口的 Cr 具有引起较高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受 Cd 和 As 含量较高的影响,南洞庭湖区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2.
63.
荔枝的功能及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荔枝各组织保健医疗功能的记载。现代医学、营养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为荔枝的医疗和保健功能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其功能活性成分正不断被揭示。对荔枝果肉抗氧化、"上火"和致敏原,果皮抗氧化和抗癌功效,核抗癌、抗病毒、降血糖、调血脂等功能和相关成分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根际pH 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AK58)和''百农4199''(BN4199)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3个pH 水平(4.0、6.5、9.0,以6.5为对照),研究根际pH 对冬小麦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及根系解剖结构对pH 的响应。结果表明:酸碱胁迫下,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下降,且酸胁迫较碱胁迫下降幅度大。两品种根冠比表现为pH 4.0<pH 6.5<pH 9.0,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pH 6.5<pH 9.0<pH 4.0。与对照相比,两品种碱性条件下根系结构受损较小,而酸性条件下受损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与抗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根系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酸碱胁迫下,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利于保持根系生长,从而提高小麦适应不良根际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65.
张晗  安锋  袁坤  陈秋波  王真辉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1992-1996
研究不同铝水平胁迫(0、50、100、200、400 mmol/L)对橡胶树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幼苗地上部与地下部铝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均使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产生一定的变化。在200 mmol/L和400 mmol/L铝水平下橡胶苗叶片POD活性和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至胁迫前甚至为0;MDA含量则大量增加,而且越来越高;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铝浓度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介于60%~100%之间,超过细胞质膜死亡的阈值;橡胶苗地下部铝含量分别约为地上部铝含量的3倍、2倍、1.3倍。不同铝水平胁迫处理中,随着铝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对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越大。其中在200 mmol/L铝水平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大于50%,达到叶片细胞膜透性阈值,MDA则大量增加,SOD和POD急速上升后下降,叶绿素含量极少。因而认为橡胶树幼苗的最高铝耐受浓度为200 mmol/L,地下部铝含量的耐受量为6.2 mg/g,地上部的耐受量为2.9 mg/g。  相似文献   
66.
甘薯紫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稳定的红色,可作为天然红色素.优化了甘薯紫色素提取条件,研究4种有机酸不同浓度对甘薯紫色素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乙酸和乙二酸可显著提高甘薯紫色素的热稳定性,程度依不同浓度而异,而抗坏血酸则显著降低其热稳定性.苯甲酸、乙酸、乙二酸和抗坏血酸可以显著提高甘薯紫色素加热后的抗氧化性,程度依不同浓度而异.  相似文献   
67.
旱涝急转对不同花生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旱涝急转对花生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不同旱涝耐性的3个花生品种中花8号(抗旱)、豫花15(耐涝)和湘花2008(旱涝兼耐)为材料,进行不同梯度的先旱、后涝连续处理,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的胁迫过程中,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甚于湿涝。一定强度的旱或涝胁迫总体上均可使花生叶片的4种抗氧化酶POD、SOD、CAT、GR活性提高,随着胁迫的加深活性降低,复水后活性回落至对照水平,且旱甚于涝。MDA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干旱胁迫下各品种花生叶片中MDA含量有所升高,并于复水解除干旱胁迫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而湿涝处理阶段,MDA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胁迫解除后有所降低。中花8号、豫花15、湘花2008等3个花生品种具有显著不同的水分适应性,中花8号抗旱性更强而耐涝性较弱,豫花15抗旱性较弱而耐涝性强,湘花2008抗旱性中等而耐涝性更强,为水分广适性品种。  相似文献   
68.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试验材料,当玉米幼苗2叶1心时,一部分在常温下(25℃/18℃)培养,另一部分在低温下(10℃/4℃)培养,以叶片喷施0.4 mmol/L亚精胺为处理组,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组,研究亚精胺在玉米幼苗冷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了幼苗生长,加剧了叶片中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产生,提高了膜脂过氧化水平,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叶片喷施亚精胺,显著缓解了冷胁迫导致的生长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提高了幼苗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使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此外,亚精胺处理提高了冷胁迫条件下幼苗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9.
持续高温胁迫对茄子幼苗几个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持续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茄子品种(系)主要生理指标影响的异同,特采用7份耐热性不同的茄子材料,分别进行2、4、6 d高温处理及6 d高温处理后恢复处理,未高温处理苗做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对SOD和POD抗氧化酶活性、AsA和GSH含量,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O.-2产生速率、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2 d和4 d时,SOD和POD抗氧化酶活性、AsA和GSH含量增加,相应的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下降;6 d时SOD活性、AsA和GSH含量有所降低,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上升,POD活性在热敏感品种(系)继续大幅增加。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MDA含量不断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大。另外,对各生理指标与热害指数和膜相对电导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胁迫6 d时AsA含量及热胁迫2 d时的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与热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相关显著,可以作为鉴定不同品种耐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