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216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150篇
  592篇
综合类   1311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895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以下简称"中巴公路")是中国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援建的一条连接中国西部城市喀什和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的国际公路。2009年4月、7月、9月和2010年6~7月对中巴公路沿线分布的动物进行了考察,经全面系统分类、整理和统计,该地区共有陆栖野生动物22目51科105属147种,其中爬行类1目3科5属8种,鸟类14目34科72属103种,哺乳类/兽类7目14科28属36种。从野生动物分布的种类数量上看,分布最少的是爬行类(8种),而较多的是鸟类(103种)和哺乳类/兽类(36种),分别占该地区分布野生脊椎动物种数的5.44%、70.07%和24.49%。野生动物区系以北方广布种、高地型、古北型和中亚型为主,全北型、东洋型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型渗透混杂,表明古北界温带陆栖动物地理属性是该地区动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之所在。  相似文献   
62.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milk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attle: 24 farms, with a total of 900 animals and distributed in four agro-ecological zones, were visited every 15 days over 18 months. Cows were fed on natural pastures as the only source of feed, and animal performance was dependent on the season and exhibited a dramatic drop in dry spells. Numeric productivity indices integrating productive performance for settler’s, multipurpose, crop–livestock integrated and modern farms were 0.56, 0.74, 0.69 and 0.63, respectively. Milk productivity was higher on modern farms (6.7 L/cow per day) than in the other systems, and higher with Holstein-Friesian cows (7.7 L/cow per day) than with indigenous cattle (1.8 L/cow per day) or crossbred animals (3.7 L/cow per day). This paper speculates on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genetic potential of indigenous cattle, concomitantly with the efforts to adapt exotic cattle to a mountainous equator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6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西乡县桑元乡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该乡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该乡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4.
在中温(35℃)条件下对苎麻废弃物进行厌氧消化试验,比较污泥驯化与否对厌氧消化体系的产气量和甲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污泥驯化,苎麻废弃物展现出厌氧消化可行性,经过污泥驯化后,厌氧消化产气速率提升,产气缓滞期得到明显缩减或消除,原料产甲烷潜力达到44 mL·g-1鲜料,即194 mL·g-1TS。其中,日产沼气和日产甲烷高峰期从2天延长至6天。此外,采用驯化后的污泥,CH_4百分比在5天内迅速上升至55%,并在后期一直稳定于60%左右,表明污泥驯化使苎麻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得到了较大促进。  相似文献   
65.
笔者通过试验自主设计了一套畜禽舍粪污自动处理装置,该粪污自动处理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清理畜禽粪便,并使粪便和秸秆及时进行发酵处理,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浪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6.
对6种典型废弃生物质(锯末、稻壳、纸屑、橱芥、废塑料、废橡胶)进行热重实验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TG/DTG曲线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热解特性,包括热解区间、最大热解速率的温度、不同加热速度等对热解进程的影响等;通过热解动力学分析,给出了基本的热解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各种原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动力学参数,为废弃生物质制取生物质能源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7.
为合理运用热带农业废弃物改良酸性土壤,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加入15 g/kg和45 g/kg的椰炭、蔗炭、胶炭和蕉炭对橡胶园土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加入蔗炭15 g/kg在培养第9 d、30~60 d和蔗炭45 g/kg的处理在培养第45 d外,四种生物质炭在两种添加量下在各培养时间内土壤pH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 H提升效果为蕉炭胶炭椰炭蔗炭,且不同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土壤p H提升效果差异显著;除添加蔗炭15 g/kg的处理外,其余三种生物质炭两种加入量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而土壤交换性氢仅在加入蔗炭45 g/kg和蕉炭15 g/kg、45 g/kg的处理上显著低于对照;此外,蕉炭、椰炭、蔗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盐基饱和度,但胶炭仅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上述结果表明,蕉炭、胶炭、椰炭和蔗炭等热带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能提高橡胶园土壤p 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从而改善橡胶园土壤酸度条件。同时,以上生物质炭也能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可见,蕉炭、胶炭、椰炭和蔗炭等热带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可用于改良热带橡胶园酸性土壤,但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及其用量在土壤改良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8.
基于尾菜中存在农药残留的现状,以设施农业尾菜黄瓜秧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尾菜黄瓜秧在静态好氧发酵过程中多菌灵、吡虫啉、哒螨灵等50种农药残留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发酵重要影响因子堆高对农药残留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菜黄瓜秧中共检测出腐霉利、多菌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虫螨腈、吡虫啉、啶虫脒和哒螨灵9种农药残留,其中多菌灵平均残留量最高,达11.2 mg/kg,其他8种农药平均残留量在0.042~0.89 mg/kg之间。在发酵的24 d中,不同堆高条件下9种农药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但不同农药半衰期差异较大,其中吡虫啉的平均半衰期最长,为28.9 d,多菌灵的平均半衰期最短,为10.2 d;不同堆高处理中农药的消解速率也有差异,总体上在2.5 m堆高下各农药的消解率最高、半衰期最短。本研究结果可为尾菜发酵参数优化、农业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以及研发基于尾菜发酵产物的有机蔬菜专用有机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9.
调整农林牧结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走出低谷、摆脱困境的战略措施。本文通过对实验区资源评价、农业生产的历史考察和现状辨识。明确了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主要问题,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确立了多目标兼顾的农林牧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70.
有机地表覆盖材料对树穴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有机地表覆盖材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圆明园公园内的桑葚林(Morus alba L.)树穴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处理,即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有机覆盖垫(A)、水性聚氨酯与淀粉胶黏剂混合比9∶1有机覆盖垫(B)、水性聚氨酯与淀粉胶黏剂混合比8∶2有机覆盖垫(C)、水性聚氨酯与淀粉胶黏剂混合比7∶3有机覆盖垫(D)、木片覆盖(M)和无覆盖处理(CK),对不同地表覆盖材料的覆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1年后不同有机地表覆盖材料覆盖下树穴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等物理指标以及不同土层土壤pH变化不大。(2)与CK相比,不同有机地表覆盖材料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覆盖后0-10 cm土层比10-20 cm土层的效果更为明显。综合考虑,不同有机地表覆盖材料能够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水性聚氨酯与淀粉胶黏剂混合比8∶2有机覆盖垫(C)为5种有机地表覆盖材料中最适合裸露树穴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