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林业   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0篇
  45篇
综合类   86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56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和分子调控及其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囊是一个形态和结构较为复杂的皮肤附属器官,它控制着毛发的生长,具有自我更新和周期性生长的特点。毛囊的周期性变化依靠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间充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先是毛囊长出毛干为生长期,接下来是凋亡驱动的退行期,然后进入休止期。其变化过程是一系列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启动信号、维持毛囊生长的信号及抑制毛囊生长的信号等。绒山羊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在出生后也表现周期性变化,次级毛囊由于光周期的影响而呈很强的季节性的周期变化,而初级毛囊则变化不明显。山羊绒是绒山羊次级毛囊的衍生物,次级毛囊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山羊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及它们的分子调控机理不仅可揭示毛囊的发育规律而且对绒山羊的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2.
将12只4岁雌性健康辽宁绒山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埋植褪黑素(每只60 mg)组、埋植褪黑素(每只60 mg)+注射环磷酰胺(26 mg·kg-1)组及注射环磷酰胺(26 mg·kg-1)组,分别于试验开始后0、30和50 d采样,检测血清激素及酶水平,以分析药物脱绒对辽宁绒山羊血清激素及酶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素可提升辽宁绒山羊血清α 淀粉酶(A AMY)、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表皮生长因子(EGF)、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含量;环磷酰胺可提升CPK、A AMY、Cor的水平,降低碱性磷酸酶(ALP)、褪黑素(MT)的含量。说明,埋植褪黑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磷酰胺脱毛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43.
采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探讨经体内发育和体外培养获得的山羊8~16细胞期胚胎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从在体内发育胚胎特异表达的片段中选择1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牛肥胖基因具有86%的同源性。该基因对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早期胚胎的分裂和分化具有明显的作用,可调节母体的妊娠生理,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从而对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滞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4.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驱虫药物对奶山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为今后寄生虫病的防治筛选更好的驱虫药物。选取奶山羊96只,分3组,每组32只,分别投喂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和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3种驱虫药物,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检测驱虫前后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为6.25%;芬苯达唑粉剂组虫卵转阴率为31.25%;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虫卵转阴率为50.00%。驱虫前后感染强度伊维菌素注射液组差异显著(P<0.05),芬苯达唑粉剂组差异极显著(P<0.01),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建议采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奶山羊消化道线虫首选驱虫药物。  相似文献   
845.
本研究开展2个试验,旨在评估用大豆加工废弃物饲喂徐淮白山云对其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12.39±0.16)kg的徐淮白山羊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每天分别提供的大豆加工废弃物量为体重的0.4%、0.8%和1.6%,试验为期19周.试验2选择妊娠1?d、平均体重为(19...  相似文献   
846.
目的揭示北川白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取舍饲条件下北川白山羊145只(BB)、波北山羊 (波尔山羊♂×北川白山羊♀,RB) 86只、萨北山羊 (萨能奶山羊♂×北川白山羊♀,SB) 45只和波萨北山羊[ 波尔山羊♂× (萨能奶山羊×北川白山羊)♀,RSB] 58只测定其体重和体尺,计算其体质指数,并采用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拟合北川白山羊及其杂交羊生长发育过程,分析比较生长参数及模型估计值。结果2月龄RSB公羔和母羔体重均显著高于BB (P<0.05),分别达到14.29和12.36 kg;6月龄RSB公羊体重和体长均显著高于BB (P<0.05);12月龄RSB公、母羊体重显著高于BB (P<0.05),且RSB公、母羊体质指数显著高于SB (P<0.05);24月龄RSB公、母羊体重均显著高于BB (P<0.05),RSB公羊体质指数显著高于BB (P<0.05)。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中RSB公、母羊最大月增重分别为3.80和3.10 kg,分别比BB提高60.34%和38.39%;RSB公、母羊体重达35 kg的日龄分别为248.74和340.35 d,分别比BB提前175.36和388.34 d。结论波萨北山羊杂交改良效果显著,Gompertz模型对山羊生长发育规律拟合度高,其生长曲线参数可为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47.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长绒后期褪黑激素埋植时间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于2013年4月底抓绒时选用体重相近、产绒量基本一致的3周岁左右的内蒙古绒山羊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2013年12月和2014年2月2次埋植组(即12月底开始2次埋植组)以及2014年2月单次埋植组(即2月底单次埋植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mg/kg(BW)。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4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采集绒样,用于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称量试验羊的初始和结束体重,并统计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结果表明:1)单次埋植褪黑激素组在4月底抓绒时绝大多数羊颈部存在明显的脱绒损失,而对照组和2次埋植组并未出现脱绒现象;2)埋植褪黑激素对试验结束时羊体重和日增重没有影响(P0.05),对产羔数和羔羊的初生重也无影响(P0.05);3)各组间羊绒长度和细度无差异(P0.05),2次埋植组羊绒产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而单次埋植组羊绒产量因提前脱落损失而显著降低(P0.05);4)1—3月份山羊绒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没有差异(P0.05),且均在4月份停止生长。因此,2月底单次埋植褪黑激素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的作用,12月底开始2次埋植褪黑激素虽没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但也没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并未延长山羊绒生长期。  相似文献   
848.
试验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消化分离法对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冷冻保存等成功建立了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并对该细胞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长动力学分析、细胞活力测定、核型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贴块培养时所需时间较长,消化培养有较多死细胞;传代细胞生长情况良好,群体倍增时间(PDT)约为40.4h;生长总体趋势呈"S"型;冻存后活力为92.3%,生长状况与冻存前一致;细胞染色体中二倍体(2 n=60)占主体;细菌、真菌和支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细胞系的各项指标均达到ATCC细胞系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849.
为探讨贵州高寒山区放牧型羔羊的优化杂交组合,探索本地黑山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选取日龄相近的F1南江黄羊(♂)×(♀)本地黑山羊、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羊及贵州本地黑山羊羔羊各30只,按品种分成3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其90 d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屠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羊组的日增重、体高、胸围、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均优于F1南江黄羊(♂)×(♀)本地黑山羊组和本地黑山羊组。说明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的生产性能比较优良,适合在贵州高寒山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50.
【目的】探讨日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对山羊瘤胃发酵、瘤胃细菌与瘤胃产乳酸菌菌群结构组成,以及瘤胃产乳酸菌、总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健康阉割的长江珠三角白山羊,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共分3期进行,每期15 d,依次饲喂 NFC/NDF比值分别为0.42(Ⅰ期)、1.04(Ⅱ期)、2.73(Ⅲ期)的3期日粮,分别于第13、14和15天采集瘤胃内容物。采用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采用real-time PCR定量瘤胃内容物中总菌、乳酸杆菌、牛链球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结果】随日粮中NFC/NDF比值提高,瘤胃pH显著降低(P<0.05);瘤胃液中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iolate fatty acid,TVFA)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乙酸与丙酸比显著降低(P<0.05);DGGE图谱分析表明,来自NFC/NDF比值不同的瘤胃样品分别聚成一族;real-time PCR测定表明,随NFC/NDF比值提高,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总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牛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瘤胃发酵模式受日粮NFC/NDF比值的影响,随NFC/NDF比值增加,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发酵转向丙酸型发酵;同时,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改变,瘤胃细菌总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