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9篇
  91篇
综合类   784篇
农作物   327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7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筛选适宜大规模栽培的大豆优良株系。[方法]对引进的5个菜用大豆株系在种植生态条件下的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等进行评价及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分析,4号株系表现的生育期短,干耔产量较低,结荚个数较少;可利用的鲜粒,鲜荚较大,籽粒饱满,秕荚率低;矮株抗倒伏,6月份收获鲜荚。[结论]大豆可考虑引进栽培。  相似文献   
62.
超甜玉米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产主栽品种脆王(国外选育品种)为对照,对7个超甜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品种综合性状优于国内品种,其中SSC-016品种多数性状优于CK,是最具潜力的品种,值得进一步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两年小麦品比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也相应较高,综合抗病性好的品种产量也较高;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扬花期>成熟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说明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64.
以二倍体抗热不结球白菜品种‘依伶’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子叶期生长点,对变异株进行倍性鉴定,研究不同倍性水平的营养品质、农艺学性状以及抗热性。结果表明:(1)0.2%秋水仙素处理4次的效果最好,四倍体加倍率为7.64%。与二倍体相比,叶片长和宽、叶柄长和宽、花器官、气孔、花粉粒、叶重、柄重、开展度、单株重均增加或增大,但结实率明显降低,以上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流式细胞仪及染色体鉴定四倍体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均为二倍体的2倍。小区产量比二倍体高出12.62%;(2)四倍体叶片和叶柄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干物质分别增加了7.32%、74.85%,3.91%、17.22%,1.94%、4.89%,有机酸降低了22.56%、25.00%,差异显著;(3)热胁迫下,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叶片的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恢复期内含量都降低,但二倍体MDA、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高于四倍体,可溶性蛋白低于四倍体。四倍体表现出优质、抗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潘宗东  张金明  杨桂兰  宋一江  石细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14-12815,12819
[目的]研究12个优质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在黔东南冷凉山区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方法]12个品种分别为临籼22、凉籼3号、德双4号、香稻82、香米德优8号、临籼22、中籼2503、中香1号、鉴真2号、昌米016、鄂中5号、滇屯502(CK)。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从第2行的第2株开始收取10个单株进行考种,考种项目包括株高、穗长、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结果]实粒数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3 1,有效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实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 4、0.548 9、0.355 2;而千粒重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 0、-0.555 8。对实际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有效穗,通径系数为1.470 1,其次是总粒数(0.643 3)、千粒重(0.627 4)、实粒数(0.492 6)、结实率(0.208 4)。[结论]黔东南冷凉山区在选择品种和推广中要以株高适中、大穗粒多、分蘖适中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66.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食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产量性状方面,食味值与实粒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各产量性状对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关于叶型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倒1叶的长宽、倒3叶的宽度以及倒1叶、倒2叶的基角开角,而叶片厚度、倒2叶长宽、倒3叶的基角开角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新78’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T)、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和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4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长绒棉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T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增加3.91%、4.79%和7.99%,CT+DT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MT处理和CT处理无显著差异,但DT处理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28.44%~62.60%;与MT处理相比,封顶40 d后DT处理和CT+DT处理叶绿素SPAD值显著降低4.51%和3.30%,生物量积累量则显著减少12.21%和14.86%,DT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分别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降低19.87%、21.12%和17.55%;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数、单铃质量及籽棉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处理间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均呈现为MT>CT>CT+DT>DT处理的变化规律,DT处理单铃质量显著较MT处理和CT处理减少4.13%和3.21%,MT处理和CT处理籽棉产量较DT处理显著增加20.24%和13.27%,而MT处理和CT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DT处理抑制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减少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CT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且可保证产量与人工打顶无差异,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是南疆长绒棉较为理想的封顶方式。  相似文献   
68.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0):1513-1516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the research that applie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o realize crop 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yield estimation, has been concerned. Nowadays, the growth-monitoring and yield-estimating methods in rice, wheat and other annual crops develop rapidly with some achievements having already been put into service. But the yield estimation research on perennial economic crops is few. Taking peren- nial citrus tre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ASD spectrometer to collect citrus canopy spectral, this articl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citrus of veget&tion index and its relationship on yield, synthetically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griculture pa- rameters on crop yield, and finally constructed the citrus yield estim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pectral data and agronomic parameters. Through the Significance Test and Samples' Test, olutained that the model's fitting degree was R=0.631, F= 13.201, P〈0.01 and the error rate of estimating accuracy was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3%-16%, proving that the model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tion and reliability. It concluded that hyperspectral acquired from citrus canopy has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citrus yield estimation. This study is an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citrus yield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69.
西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匮乏。为探讨西藏春播条件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温光特性,提高其在高原春播区的利用价值,以1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春播条件下光温因子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春播区光温因子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典型相关关系,不同生育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光温因子不同: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与分枝性状典型相关,影响分枝数的主要光温因子是营养生长期的积温;蕾花期光温因子与主茎、分枝性状典型相关,影响主花序和主茎生长的主要光温因子是蕾花期累计日极端温差和总日照时数;角果成熟期光温因子与主茎、分枝、产量性状显著相关,影响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的主要光温因子是角果成熟期累计日极端温差;角果期较长日照总时数可降低有效分枝高度,促进主花序伸长及单株产量的提高。西藏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引种及新品种选育中,在早熟和"双低"特性的基础上应重点选育适应光照充足,能够忍耐极端温差的品种。农艺性状的选择应注重主花序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等具有较大潜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70.
作物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为解析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利用原位盆栽试验,研究了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小麦产量与关键农学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关系。试验包括4个播种时间处理:10月5日(T1)、10月10日(T2)、10月15日(T3)和10月20日(T4)。结果表明:在豫北地区,T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T2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分别为38.00穗.盆-1和37.67粒.穗-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播种时间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农学指标影响小麦产量。早播提高了小麦根系活力,但其他生理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分蘖期各处理中小麦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拔节期后,T2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T1和T2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小麦生长不断增加,T3和T4处理则在整个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水平,开花期,T2处理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高达57.12 g·g-1(FW)·h-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植株硝态氮含量随小麦生长呈下降态势,拔节期T2处理小麦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明显。分蘖和拔节期各处理小麦植株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到开花期T2处理达到最大值,为0.34mg·g-1(FW)·h-1,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产量与拔节期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开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播种时间可能通过改变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终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