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79篇
  51篇
综合类   464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目的]研究农杆菌介导番茄"美粉1号"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方法]以番茄美粉1号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效率进行了优化,建立高效番茄子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外植体在MS+2mg/L6-BA+0.5mg/LIAA进行2d的预培养后,用农杆菌EHA105(浸染浓度为OD=0.4)浸染5min,转化效率最高;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优良基因导入番茄品种美粉1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利用发根农杆菌A4菌株侵染三分三组培苗叶片诱导毛状根,并对其毛状根进行继代增殖培养;采用PCR技术检测毛状根。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A4菌株Ri质粒的rolB基因已整合到三分三叶肉细胞的基因组中,进而成功地从叶片诱导出毛状根,诱导率可达77%以上;毛状根除菌后,能在无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快速生长。三分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实现基于毛状根的三分三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3.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以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研究了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AS)等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AS不影响转化效率。2.2万个花药愈伤组织经EHA105菌株侵染后,转入未添加AS的培养基,22℃共培养6d,通过50mgL-1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叶片GUS染色、uidA和NptII基因PCR特异扩增、PCR产物测序及NptII基因Southern检测,鉴定出11株转基因植株,并通过嫁接和次生体胚发生,获得来自8个转基因株系的681株转基因植株,移栽成活253株。  相似文献   
144.
MdSPDS1基因导入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并大量获得转MdSPDS1基因的转基因毛白杨,对MdSPDS1基因导入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转化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的优化转化体系如下:叶片预培养3d后,用OD600为0.4的菌液侵染7min,再共培养3d。卡那霉素抗性芽的二次筛选中,卡那霉素的选择压分别为20和50mg/L。实验获得毛白杨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共43株,经PCR检测,其中9株呈阳性,占抗性植株总数的20.9%,优化转化系统的阳性植株转化率达到9.38%。本研究为下一步鉴定基因功能和转基因植株耐盐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5.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化苹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嘎啦"苹果叶片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嘎啦"苹果的转基因植株.2 d的预培养,OD600值约为0.6 的工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10 min,3 d的共培养,延迟筛选10 d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PCR检测和Gus染色表明,APX基因已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6.
小对叶植株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及改良水生植物小对叶,以小对叶(Bacopa monnieri)叶片为外植体,建立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小对叶叶盘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02 mg/L;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 0.1 mg/L。最佳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小对叶遗传转化条件是:外植体预培养2天,侵染菌液OD600为0.5,侵染时间7 min、共培养4天和延迟筛选4天,可获得最高转化率21.4%。  相似文献   
147.
根癌农杆菌介导马齿苋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马齿苋的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再以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转化体系得到抗性愈伤组织后,对其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扩增鉴定,证实为转化子,表明根癌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马齿苋的愈伤组织是完全可行的,为以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马齿苋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8.
149.
农杆菌蘸花法侵染拟南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红梅  张立军  刘淳 《北方园艺》2010,(14):143-146
为探索拟南芥转化法的广泛性,使其能转化其它植物,研究了转化试验中的一些参数.结果表明:农杆菌渗透转化拟南芥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是:适当的植株发育时期,即花蕾期;5%的蔗糖;0.05%的Silwet L-77.该种方法可适用于多种生态型的拟南芥植物转化,便于快速获得带有T-DNA标记的植株,并为植物的转基因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0.
本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借助农杆菌转化技术将抗逆基因GmUBC2导入河北省推广大豆品种中,获得了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大豆新材料。结果表明,6个供试河北省优质大豆品种中,‘冀豆16号’的胚尖再生率较高,可达到75.57%,‘五星2号’转化植株的PCR阳性率较高,可达到9.91%。不同农杆菌菌株中,农杆碱型的EHA105菌株侵染效率明显高于胭脂碱型的GV3101和C58C1。在侵染阶段和共培养阶段添加600mg/L L-Cys和2.0mmol/L DTT能够明显提高‘冀豆16号’胚尖的发芽率和平均重生芽数,提高转化效率。经PCR以及RT-PCR检测,获得了转抗逆基因GmUBC2的‘冀豆16号’和‘冀豆12号’转化植株及其T3代种子。经200mmol/L NaCl胁迫25d,T1代阳性转化材料仍然能够正常生长,而对照植株已经完全枯黄。经0~300mmol/L NaCl胁迫处理的T2代阳性植株,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植株叶片的脯氨酸积累量比对照明显增高,而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转GmUBC2基因的植株能够降低盐胁迫对膜质造成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