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7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林业   78篇
农学   255篇
基础科学   510篇
  700篇
综合类   4605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41.
The semiarid regions of Spain, including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Ebro River basin, are under threat due to desertification. Severe erosion, as a result of poor land management, has led to degradation of the soil resource, and there is a clear need for quantitative erosion rate data to evaluate the problem.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caesium-137 to identify the patterns and rates of soil erosion and redistribution within this semiarid environment. Sampl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aesium-137 were collected from uncultivated slopes and cultivated valley floor sites near the head and outlet of a small representative basin in the Las Bardenas area. The measured patterns of caesium-137 mobilization, redistribution and export provide a semiquantitative indication of the variation in erosion within the study site. Calibration of the caesium-137 measurements, taking account of the differing behaviour of radiocaesium on cultivated and uncultivated land, allows estimation of the actual rates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volved. The results show (1) the erosion rates on the cultivated land (1.6–2.5 kg m−2 yr−1) are typically more than five times those seen on the uncultivated land (0.2–0.4 kg m−2 yr−1), and (2) erosion on the uncultivated land is significantly less severe at the head of the basin than at the outlet. Study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suggests that lower growing shrubs and grasses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erosion in this environment than trees.  相似文献   
142.
自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的十余年间,张之洞在荆楚大地开创了著名的区域近代化模式——“湖北新政”,使其谋求早期工业化、教育改革以及军队近代化的尝试在湖北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场。张之洞曾为改良农业,创办新式农务学堂而首先从美国聘请了农学教习布里尔。现存于美国的布里尔相关档案,以其亲历者和旁观者的视角,对于张之洞“湖北新政”期间的举措,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改革尝试进行了一些记录和述评。这些新近发掘的史料,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3.
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阐述了常见不同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根系特性、光合效应、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未来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加强对耕作方式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出今后农业生产中应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注重根据区域生态环境、土壤属性、作物种类及茬口类型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试图为中国农业生产中耕作方式更加合理的选择与运用及作物产量的提高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4.
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茂  莫力  杨玲 《农学学报》2020,10(8):89-9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是农业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云南有着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从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景观保护、特有农作物品种保护和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等层面,提出了挖掘云南农业文化遗产及建设云南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5.
黄建颉  罗兴录 《农学学报》2020,10(5):97-100
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新型农业人才不足且农村人才整体水平较低,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力度不足。提出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对策,包括农业高校建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6.
针对黑龙江省频发的干旱、暴雨洪涝、霜冻、风雹等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结合鄂尔多斯市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气象服务措施,以增强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8.
彭秀媛  王枫 《园艺与种苗》2020,(2):50-51,5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大幅改善,正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当前我国仍在农业发展理念、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农村交通设施、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指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以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从科技产业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两方面,对“一所两制”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基层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50.
近年来,我国蚕桑产业已由原来单一的“种桑养蚕”发展到“种桑养人”和“种桑养畜”多业态并举的发展模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我国蚕桑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与新产品开发的科研单位之一,通过以果叶两用、无核三倍体桑树品种粤椹大10的成功选育和推广为契机,桑椹果汁、桑椹果酒、桑叶茶、桑枝灵芝和维力康胶囊等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领了全国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推动了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近30年来在蚕桑资源食药用、饲料用和肥料用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在蚕桑资源多元化加工利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