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29篇
  17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1.
选择300只1日龄AA雏公鸡随机分为4组,即基础日粮组(对照组)、添加5mg/kg金霉素组、添加10mg/kg大豆黄酮组和添加10mg/kg元宝枫黄酮组。与对照相比,各添加组在3周龄时对耗料量、体增重、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七周龄时对体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降低耗料量(P<0.01)和改善料肉比(P<0.05)。添加元宝枫黄酮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P<0.01)。与对照相比,添加大豆黄酮组和添加元宝枫黄酮组能显著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相似文献   
412.
以17年生元宝枫人工林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对其叶绿素含量、叶片和翅果中糖含量(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蔗糖代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活性的影响,分析外源激素调控元宝枫叶片和翅果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作用机理,为元宝枫的丰产稳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元宝枫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升高,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强,叶片源强提高,促进光合产物向翅果运输;翅果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得到提高,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减弱,促进翅果中蔗糖的分解转化,有利于翅果的生长发育以及品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13.
李淑顺  闻婧  朱璐  马秋月  颜坤元  李倩中 《园艺学报》2020,47(Z2):3119-3120
‘金陵红’是从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实生苗中选出的彩叶新品种。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叶色由深绿变为暗红色,进而变成亮紫红色,观赏期长达60 d以上。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作行道树、园景树等彩叶景观树种,适宜长江流域及周边省市园林绿化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414.
针对海南省的92份鹧鸪茶种质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和氨酚比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鹧鸪茶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游离氨基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氨酚比。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70%,能够反映5个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各种质在5个品质性状上的差异,对92份鹧鸪茶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第Ⅰ、Ⅱ、Ⅲ类3个类群,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抗氧化的保健功效突出,且咖啡碱含量最低,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鹧鸪茶的开发利用以及优良无性品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5.
血皮槭快繁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血皮槭快繁中外植体褐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于6月采集嫩茎进行培养,分化高、褐化少;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25%、6-BA浓度为1.8 mg/L时褐化少;培养基中加入1.2 g/L Na2S2O3对防止褐化、提高腋芽萌发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16.
基于NCBI数据库中刺叶苏铁的21 997条EST序列,统计分析了其EST-SSR的组成与分布特点。经过剔除冗余和低质量序列后,得到长度为7 926 783 bp的无冗余EST序列13 640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搜索出了875条EST序列含有1 176个SSR,出现频率为8.6%。这些SSR的主要重复基序有A/T,C/G,AC/GT,AG/CT,AT/AT,CG/CG,AAC/GTT,AAG/CTT,AAT/ATT,ACC/GGT,ACG/CGT,AGC/CTG,AGG/CCT,ATC/ATG,AAAT/ATTT,AAGG/CCTT,AATT/AATT,ACAT/ATGT和AAACCC/GGGTTT。一、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是主体,三者共占总数的99.1%。A/T、AT/AT、AG/CT、AAG/CTT和AAT/ATT分别是其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数的41.7%、11.5%、11.9%、2.6%和2.5%。该研究为刺叶苏铁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17.
First‐year seedlings of five latitudinal populations of Acer platanoides were subjected to decreasing photoperiod treatment under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 regimes. The depth of the induced dormancy was quantified as the number of days to bud burst (DBB)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favourable to growth. The results sugges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umn temperature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induced dormancy, with high temperatures combined with short days leading to a deeper stage of dormancy. Northern and continental populations generally had bud burst earlier than souther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hypotheses for dormancy induction and release.  相似文献   
418.
针对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无性繁殖困难的现状,从探讨五角枫组织脱分化以及芽增殖入手,开展了器官再生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由消毒的五角枫种子在MS培养基上萌发获得无菌苗,通过无菌苗的叶、子叶和根均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其中叶的愈伤诱导率最高,其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1.0 mg/L+NAA 0.5 mg/L;该愈伤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0.5 mg/L+NAA 0.5 mg/L+TDZ 1.5 mg/L。叶诱导的愈伤经适当诱导可产生不定芽与根;幼苗的茎尖可用于芽的增殖,其较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TDZ 0.04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通过诱导脱分化与再分化,首次获得了五角枫的再生苗,为五角枫的快繁组培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19.
[目的]探讨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及刻槽产卵习性。[方法]通过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在糖槭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并分析了其刻槽产卵习性。[结果]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产卵处距地面高度与树枝胸径、观察孔(刻槽产卵点)数与树枝胸径、产卵处树皮厚度与树枝胸径呈线性相关。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刻槽产卵习性主要分为产卵部位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从开始咬槽至封槽结束历时(38.29±16.47)min。[结论]为综合防治危害绿化树种糖槭的光肩星天牛和深入研究光肩星天牛的生殖行为及调节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0.
[目的]探讨浙贝母鳞茎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方法]将浙贝母鳞茎分别在4和10℃条件下保湿贮藏至75 d,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鳞茎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比较了发芽鳞茎与休眠鳞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和PAL与PPO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及芽内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10℃处理30~45 d和4℃处理45~60 d是酚类物质减少、解除休眠的关键时期;浙贝母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与其PPO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顶芽中酚类物质含量与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鳞片中酚类物质含量与PAL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酚类物质与浙贝母鳞茎休眠有一定相关性,酚类物质含量下降是低温处理解除浙贝母鳞茎休眠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