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80%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HKL-4)对刺五加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不同浓度及浸种时间对刺五加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HKL-4母液稀释液浸种时间长短对刺五加种子发芽启动所需时间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浸种9h与浸种6h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2个处理与浸种3h、12h、15h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HKL-4浸种6~9 h能够促进刺五加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的HKL-4处理对刺五加种子的发芽启动所需时间、达发芽高峰所需时间、发芽率及出苗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以HKL-4母液稀释40倍处理的发芽启动所需时间最短、达发芽高峰所需时间也最短,分别比清水对照缩短了10.3 d和8.9 d;发芽率和出苗率也是HKL-4母液稀释40倍处理的最高,分别为84.5%和78.5%,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32.4、26.8个百分点;说明HKL-4母液稀释40倍处理促进刺五加种子发芽及出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2.
刺五加种子不同处理对胚后熟及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刺五加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胚形态后熟、生理后熟的变化及所需时间。结果表明,采收后的种子在18℃左右条件下需要经过270d左右才能完成胚形态后熟,然后在2~5℃的条件下再经过60d左右才能完成胚生理后熟,从而解除种子休眠、发芽出苗。生产上常温下处理的种子需经过2年层积处理,第3年播种后出苗率可达到60%。  相似文献   
173.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下的刺五加种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而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不同样地刺五加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其有性生殖的坐果率为51.99%、饱满种子成熟率为31.20%,远远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营养繁殖的效率与环境的郁闭度、群落间隙大小有关,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少、株间距较大,而在蒙古栎林下,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多、株间距较小,这说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刺五加的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74.
刺五加生殖生态学的研究(Ⅱ)——种子扩散、种子库及更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5年10月至1990年9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爷岭生态站,对刺五加的种子性质、蕴藏量及更新,通过野外调查和定位观测方法,得出研究结果:(1) 刺五加的种子数为3—7粒/果:平均4—5粒/果。(2) 种子重6.9—7.3mg/粒,在种子库中虽有一些蕴藏,但是其中94.5%的种子不成熟或遭昆虫危害,因此,其更新的价值不大。(3) 刺五加种子在扩散前,成熟种子的比例只有34.2%,而未成熟种子及被昆虫捕食的种子占65.8%,严重地影响刺五加的有性更新过程。(4) 在人工落叶松林下模拟播种,从种子转化为1年生幼苗的转化率为2%和7.9%(前者播种在枯枝落叶上,后者播种在枯枝落叶下),2年生以后存活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5.
为研究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黑木耳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产生的影响,分别向黑木耳发酵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刺五加及五味子提取液,培养6天后,采用比色法及HPLC法分析黑木耳多糖成分及腺苷含量;同时,采用HPLC法分析黑木耳发酵过程中2种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刺五加、五味子的添加量分别为4、3 g/L对黑木耳发酵液中多糖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刺五加、五味子的添加量分别为1、6 g/L对黑木耳菌丝体中腺苷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黑木耳发酵过程中,刺五加活性成分紫丁香苷及刺五加苷E降低到无法检测;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存在增减变化。黑木耳发酵过程中存在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簕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IAA、NAA、2,4-D及6-BA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簕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簕扦插繁殖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与CK对比,IAA、NAA、6-BA和2,4-D促进白簕扦插繁殖(包括生根与新梢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0、100、7和3 mg/L.其中,以150 mg/L的IAA对白簕扦插繁殖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7.
王树文  修成  董元  姚煜  李晓峰  李雷  刘珺 《农机化研究》2022,44(4):119-126,268
针对野生刺五加叶片中黄酮含量的测量方法繁琐、时间较长及需破坏叶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对不同时段的刺五加叶片中黄酮含量的估算模型。首先,分析提取地域、年龄、长势相近的20株刺五加叶片光谱特征,通过对叶片进行烘干、磨粉及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化学方法测得叶片中黄酮的真实含量,并选择4种预处理互相结合、比较的方式,判断出最优预处理模型;通过SPA与PCA算法的结合,选择出较明显的特征波段,通过MatLab2018a将特征波段的反射率分别与40组预测集验证相关性后,再分别选取预测值和20组实测值与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型建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8649、0.7976、0.8485,支持向量机建立的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7526、0.7742、0.7243,证明SNV和1 Der结合的预处理方式与BP神经网络所构建的模型效果最好。研究为高光谱技术对刺五加叶片中黄酮的反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会提高工业和药用采摘的效率及刺五加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8.
从刺五加果实体中纯化得到一种均一分子量多糖ASPF,对其结构表征及体外抗肺癌活性进行研究。将提取得到的粗多糖通过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进行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后,将ASPB-3通过Sephadex G-200凝胶柱色谱得到ASPF,选择GPC、IR、HPLC方法对该多糖进行结构解析,并采用CCK-8法研究其对肺癌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测得ASPF的糖醛酸含量为22.9%,是一种酸性果胶类结构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W为9.7462×104,IR扫描结果显示其具有吡喃环结构,单糖测定结果显示其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对A549细胞存在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凋亡基因Bcl-2/Bax有关。ASPF对人肺癌细胞具有一定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