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147篇
  420篇
综合类   1251篇
农作物   192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监测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双价(Bt+CpTI)基因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线虫密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还田量:不还田(对照)、半量还田1.0 g·kg~(-1)(2250 kg·hm~(-2))、全量还田2.0 g·kg~(-1)(4500 kg·hm~(-2))、1.5倍还田量3.0 g·kg~(-1)(6750 kg·hm~(-2))、2倍还田量4.0 g·kg~(-1)(9000 kg·hm~(-2)),取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土壤进行线虫分离鉴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时,两个棉花品种土壤线虫密度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后,SGK321土壤线虫密度仅在蕾期3.0 g·kg~(-1)还田处理时高于石远321,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4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Bacterivores)13属,食真菌性线虫(Fungivores)3属,植食性线虫(Plant-parasites)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Omnivores-predators)7属。常规棉石远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7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13属,食真菌性线虫3属,植食性线虫12属,杂食/捕食性线虫9属。秸秆还田增加了食细菌性线虫的丰度,秸秆还田量超过3.0 g·kg~(-1)就会抑制植食性线虫的生长,使其丰度减小;从生态指标来看,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的种植没有改变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并且土壤线虫密度也无显著差异,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也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量在一定范围内会使土壤线虫增多,增加丰富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于品种的影响,棉花生育期和秸秆还田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探索添加不同复配修饰两性黏土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分别采用50%和100%CEC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简写为PA)、柠檬酸(CA)、乙二胺四乙酸(EDTA,简写为ED)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简写为SD)对50%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或BS)修饰麦饭石进行复配修饰,并将复配修饰后的麦饭石以1%的质量比加入到紫色土(PS)中,形成PS50BS+PA(PS中添加1%的50%BS+PA修饰麦饭石,下同)、PS50BS+CA、PS50BS+ED、PS50BS+SD四类混合土样。批处理法研究各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并对比不同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合土样对Cu~(2+)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且符合Langmuir模型。各混合土样对Cu~(2+)的最大吸附量qm在94.90~144.80 mmol·kg-1之间,表现为PS50BS+PA PS50BS+CAPS50BS+SD PS50BS+ED PSBS PS的趋势,且相同复配修饰模式下Cu~(2+)吸附量在100%复配修饰比例更佳。20~40℃范围内,除PS50BS+PA和PS50BS+SD以外,供试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增加幅度为8.29%~15.99%。pH值3~5范围内,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各混合土样(除PS50BS)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以0.01 mol·L~(-1)最佳。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为自发和熵增的过程,且除PSBS+PA和PS50BS+SD外的土样对Cu~(2+)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963.
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幼苗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油茶‘华金’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研究铵态氮、硝态氮及同时供应条件下油茶生长及氮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形态指标有显著影响,铵态氮处理油茶生长量、地下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分别达到19.4 cm、7.29 g和0.94;铵硝同时处理下油茶总鲜重最高,达15.08 g。不同氮素处理下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有显著差异,铵硝氮同时处理能提高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3种施氮方式下的油茶各组织器官的全氮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其中铵硝氮同时处理后的油茶根茎叶中全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6.7、14.1和24.6 g·kg-1,纯铵处理次之。同位素示踪表明铵硝氮同时处理后油茶叶、茎、根对15N的吸收能力和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同时供应铵态氮和硝态氮最有利油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64.
为了更高效、环境友好化地利用甘肃省玉米秸秆和甘蓝尾菜等生物质资源,文章研究接种量对混合原料干发酵过程产气性能与启动速度的影响。试验在中温(37℃±1℃)TS为20%条件下,不同数量接种污泥与牛粪玉米秸秆或牛粪甘蓝菜叶混合后的干发酵过程,监测了接种量分别为20%,30%,40%时pH值、氨氮含量、日产气量、甲烷含量、累计产气量和累计产甲烷量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当接种污泥与牛粪玉米秸秆混合时,接种量40%的混合原料干发酵累计产气量最高,为207.46 L,平均甲烷含量52.2%,日最高产气量为11.76 L,日平均容积产气率为1.09 L·L-1;当接种污泥与牛粪甘蓝叶混合时,接种量为30%的混合原料干发酵累计产气量最高,为159.96 L,平均甲烷含量47.8%,日最高产气量为8.90 L,日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84 L·L-1;除20%接种量与牛粪玉米秸秆混合试验组第3天才开始产气外,其余干发酵均在第1天就开始产气;由于接种污泥的缓冲作用,所有厌氧干发酵过程中氨氮含量一直低于1500 mg·L-1,没有发生厌氧反应被抑制的现象。混合原料恒温干发酵可以实现生物质资源更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5.
为了解食物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的影响,笔者对洞庭湖幼年东方田鼠取食苔草进行研究,为了解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提供基础,为东方田鼠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使用洞庭湖东方田鼠在洲滩环境的主要食物——苔草(Carex brevicuspi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20~30 日龄不同性别东方田鼠进行饲喂。结果表明:喂食1 周苔草后,雌性幼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雄性幼鼠体重略有增加,不显著(P>0.05);雌性幼鼠单位取食量和单位排泄量均稍高于雄性幼鼠,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认为,在生长发育阶段,雌性幼鼠比雄性幼鼠对环境及食物的要求更高,单一食物会造成幼年雌鼠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66.
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西北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大小行沟垄种植形式的基础上设置3种种植行距分别为L1(60cm)、L2(45cm)和L3(30cm);以蒸发皿累积蒸发量E为标准设置0.6E、0.8E、1.0E、1.2E共4个灌水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生长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生长生理指标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种植行距处理(L3),会造成植株徒长及过高的叶面积指数,抑制作物群体的光合生理活动,导致较低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过低的灌水量(0.6E)会抑制番茄植株的光合生理活动,且随生育期的进行表现出明显的水分胁迫的累积作用。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对产量的影响最为直接,提高作物的净光合速率是实现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间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P=0.004 6),高茎粗低株高植株具有较为适宜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产量的形成。相较于产量最高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组合L1-1.2E处理,L1-0.8E和L2-0.8E处理可在产量仅降低4.28%和9.00%的情况下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6.00%和29.29%。该结果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科学种植与灌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7.
Straw incorpora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 that improves nutrient cycling and maintains soil fertility. To study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factor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available nutrients, a17-month(May 6, 2016 to October 6, 2017)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straw incorporation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under a three-factor(straw length, amount, and burying depth), five-level quadratic orthogonal rotation experimental design. Weight was assigned to each indicator for soil carbon and nutrients and then 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was established. Then, a second-order polynomial model of the three straw returning factors was establish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esults indicated that17 months after straw incorporation, straw amount and burying depth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of soil carbon and nutrients. Straw length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straw amount and burying depth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of soil carbon and nutrie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17 months after straw incorporation, the highest value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of soil carbon and nutrients was achieved when the straw length, amount, and burying depth were approximately 17–20 cm, 740–840 g m~(-2), and 9–13 cm, respectively, which can be recommended as the most suitable parameters for use in straw returning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968.
不同覆草量苹果园土壤水温效应及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麦草覆盖应用于果园,研究不同覆盖用量22 000 kg·hm-2(T1)、33 000 kg·hm-2(T2)、44 000 kg·hm-2(T3)和清耕(CK)在整个生长期对19年生长富2号苹果园0~100 cm土壤水分、5~25 cm土壤温度、树体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情较重的4—7月,3种覆草处理的平均含水量随覆草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T2和T3处理极显著(P0.01)高于CK,高出8.98%~27.09%;且3种覆草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含水量极显著(P0.01)高于CK,高出9.36%~73.77%;4—8月3种覆草处理的各深度地温低于CK,4—6月份极显著(P0.01)低于CK,低出2.11℃~8.02℃;相反,9—11月份高于CK。覆草处理5~20 cm深度土温日变幅极显著(P0.01)低于CK,低出0.39℃~3.63℃。果实单果重和产量以T2处理最高,3种覆草处理每公顷产量较CK极显著(P0.01)提高,高出10.70%~20.83%;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覆草处理较CK极显著(P0.01)增高,高出9.87%~20.87%。覆草对树体生长量、枝类比例影响不大。综合各种效应及投入产出比,陇东黄土高原苹果园覆草量以22 000~33 000 kg·hm-2较经济适宜。  相似文献   
969.
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MRSA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百里香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和DNA含量确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膜的影响;通过SDS-PAGE检测百里香酚对USA300可溶性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百里香酚处理后USA300菌体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百里香酚对USA30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为256 mg·L~(–1)。与对照组相比,512 mg·L~(–1)百里香酚作用菌体1 h后,菌液电导率增加18.08%±1.80%,DNA外渗量增加(123.40±8.06) mg·L~(–1),作用24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降低68.20%±0.15%。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并干扰其正常的二分裂,亚抑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酚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代谢和正常的二分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亚抑菌浓度下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前提下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百里香酚具有开发为抗MRSA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生理指标、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为甜菜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个灌溉定额,副区为5个氮肥施用时期(纯N总量一致120 kg/hm2)。【结果】同一氮肥施用时期,随着灌溉量的减少甜菜Pn、Er、茎叶干重、根干重、总干重、单根重、产量、产糖量(除N4处理)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甜菜含糖率、产量增产率、灌溉水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提高;同一灌溉量,随着氮肥施用时期的后移各项测定指标先增后减,N4处理补偿指数最优,灌溉定额4 650比5 850 m3/hm2甜菜各项指标补偿指数提高-1.6%~27.5%。【结论】在北疆甜菜产区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为:灌溉定额4 650 m3/hm2,氮肥基施1/2,7月中旬追施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