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147篇
  420篇
综合类   1251篇
农作物   192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寄主植物对沙葱萤叶甲幼虫生长发育及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葱萤叶甲(Galerucadaurica Joannis)为近年来严重危害内蒙古草原的重要害虫,为揭示其成灾机制,在室内测定了13种内蒙古草原常见牧草对沙葱萤叶甲幼虫生长发育、存活和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葱萤叶甲幼虫食性窄,主要取食沙葱(Allium mongolium)、野韭(A.ramosum)及多根葱(A.polyrhizum)等百合科葱属植物,其他供试植物基本无取食现象。沙葱、野韭及多根葱对沙葱萤叶甲幼虫期、蛹期和取食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幼虫取食沙葱、野韭和多根葱时,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24.27,27.87,33.13d和6.61,7.40,8.43d,取食量分别为393.76,442.51和496.09mg(鲜重),3龄幼虫食量最大,占幼虫期总食量的63.45%~67.46%,约为2龄幼虫的3倍、1龄幼虫的5倍。因此,沙葱是沙葱萤叶甲幼虫的最适寄主植物,其次为野韭,然后是多根葱;化学防治时,应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  相似文献   
942.
限量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阶段植株的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西农‘979’小麦为试验材料,试验采取3个灌水水平即W1,W2及W3,分别为2 400 m3·hm-2、1 800 m3·hm-2和1 200 m3·hm-2。施磷设4个水平即F1、F2、F3及F4,施磷肥(纯P2O5)量分别是0、60、120及180 kg·hm-2。结果表明:在施氮肥相同的情况 下,灌水和增施磷肥均能够促进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产量也随着显著增加。在F4处理条件下,W2处理的子粒产量高于W1、W3处理,在W2处理基础上再增加灌水量,子粒产量无显著提高,且显著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这说明灌水和施磷显著提高子粒的产量,但过量灌水会导致子粒产量下降,适量灌水、增施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子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在1 800 m3·hm-2和施磷肥(纯P2O5)量在120 kg·hm-2时,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施磷对土壤水分不足的补偿效应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施肥增加了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提高水分和磷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43.
以北京地区高尔夫球场球道常用的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施肥对坪草生长、质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不同养分处理下,草屑积累量显著不同。增施P、K肥料能提高草坪颜色、均一度,降低夏季草坪褐斑病的危害;增施N肥,也可以增强草坪颜色,但降低草坪的均一度,夏季易受病害影响。不同养分处理草地早熟禾坪草组织N、P、K养分含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相近,且变化幅度不大,草屑中N、P、K养分年带出量的顺序为N>K>P,N、K的带出量以夏末秋初最多,P的带出量多集中在夏季,不同养分处理中养分年带出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44.
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和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等仪器研究了北京6个城市绿化树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耗水量及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和昼夜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0:00—14:00之间.各树种在单株密度时日平均耗水量大小排列是:国槐>白蜡>侧柏>油松>丁香>黄杨;日平均耗水速率的大小为:白蜡>国槐>丁香>黄杨>侧柏>油松.阔叶树种的耗水速率明显大于针叶树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各种苗木的耗水量是递增的,耗水速率是递减的.6种苗木随着密度增加日平均耗水速率下降幅度是:油松最大,国槐最小,白蜡、侧柏、丁香和黄杨居中.   相似文献   
945.
低浓度纳米流体粘度变化规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纳米颗粒、分散剂、pH值和温度下的纳米流体的粘度,分析了粘度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粘度较基液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增加比例在1.002~1.182之间。在此基础上提出纳米流体粘度修正公式,经检验,在低浓度下该公式能较好地预测纳米流体的粘度。  相似文献   
946.
通过野外定位监测试验,对干旱荒漠区灌草植被防风固沙、阻沙效应、风蚀和风沙沉降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草植被能显著增加地表粗糙度,是其具有防蚀、阻沙功能的内在机理;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输沙量、风(积)蚀量、沙尘沉降量均大大下降,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其输沙量较新垦沙地输沙量分别下降93.6%和59.8%,绝对风蚀量最大月份,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绝对风蚀量仅为新垦沙地的32.6%和73.4%;沙尘沉降量的分布表现出共同的规律性,降尘均集中在4—6三个月,4月份最大,为总降尘量的1/4~1/2强,在水平和垂直梯度上各月降尘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47.
[目的]研究锗在马铃薯--土壤体系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方法]用0、0.01、0.30、0.60、0.80、1.00、1.50μg/ml的GeO,溶液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进行浸种处理.研究锗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小区模拟试验,探索锗在马铃薯~土壤体系内的迁匆和转化规律.[结果]各个品种的马铃薯幼苗对锗毒性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0.60 μg/ml的锗对东农303号、延薯4号的农艺性状没有影响,但对克新2号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1.00μg/ml的锗对马铃薯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毒害作用.锗进入土壤后,能够迅速且大量地被马铃薯吸收并运往地上部分,其在马铃薯体内的积累规律为:叶块茎.[结论]马铃薯对锗是主动吸收过程,锗在马铃薯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60μg/ml.  相似文献   
948.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氮素对超级稻的产量及各种性状有重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的处理中,差异显著,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10-18kg,超级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等因素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18kg/667m^2氮素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6.4%。  相似文献   
949.
活性炭吸附法降低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活性炭用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棒曲霉素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及主要风味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棒曲霉素去除率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后减,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随棒曲霉素初始浓度的减小而降低。各因素对棒曲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活性炭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最优条件为3 g/L活性炭在60℃下处理5 min,可以去除苹果汁中69%的棒曲霉素(初始浓度为1700μg/L)。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等成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50.
以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区现行耕作制度下产生的2种不同剖面构型——"波浪型"和"平面型"导致的有效土量差异为背景,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装土量对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玉米根系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氮、全磷和全钾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即随装土量增加,苗期和成熟期玉米根系全量养分吸收量增加,并且全量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苗期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含量逐渐递减,苗期到抽雄期下降速率最快,而抽雄期以后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