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67篇 |
免费 | 1434篇 |
国内免费 | 226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77篇 |
农学 | 1923篇 |
基础科学 | 1257篇 |
1914篇 | |
综合类 | 14269篇 |
农作物 | 1647篇 |
水产渔业 | 757篇 |
畜牧兽医 | 6614篇 |
园艺 | 1358篇 |
植物保护 | 14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5篇 |
2023年 | 1017篇 |
2022年 | 1236篇 |
2021年 | 1403篇 |
2020年 | 1058篇 |
2019年 | 1317篇 |
2018年 | 666篇 |
2017年 | 1019篇 |
2016年 | 1298篇 |
2015年 | 1253篇 |
2014年 | 1552篇 |
2013年 | 1603篇 |
2012年 | 2020篇 |
2011年 | 2154篇 |
2010年 | 2083篇 |
2009年 | 2161篇 |
2008年 | 2044篇 |
2007年 | 1870篇 |
2006年 | 1617篇 |
2005年 | 1485篇 |
2004年 | 1353篇 |
2003年 | 831篇 |
2002年 | 468篇 |
2001年 | 464篇 |
2000年 | 281篇 |
1999年 | 298篇 |
1998年 | 177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147篇 |
1990年 | 139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99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进一步研究前期发现的除草先导化合物2-仲丁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BCPT)的结构-活性关系并提高其除草活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N-(1-甲氧羰基)乙基-N-[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2-基]酰胺类化合物。其苗后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的活性都远低于BCPT本身。说明BCPT可能具有与传统酰胺类除草剂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2.
以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多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原料,合成了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具有毒杀活性的苦皮藤素(Celangulin)类似物,并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分离得到了两个具有杀虫活性的苦皮藤素类似物 A和B,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快原子轰击质谱、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β,6α,8β,13-四异丁酰氧基-1β,4α,9α-三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13-五异丁酰氧基-4α,9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 A和B 均为新化合物,在20 mg/mL的浓度下对三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胃毒活性(死亡率)分别为89.5%和93.2%。 相似文献
23.
香椿芽苗是利用种子萌发出的芽苗代替传统的枝芽,不仅省去了培养香椿苗木的麻烦,而且生产效率高,可排开播种,陆续上市。从播种到采收只需12~15d,无土栽培每年可生产20~30茬,复种指数高,设施运转率高,有条件的地方可周年连续生产。为提高香椿芽苗菜的产量,同时缩短生产周期,笔者采用不同浓度的GA3(赤霉素)和6-BA处理,对香椿芽苗菜的生长及产量进行试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采用本地的红芽香椿种子,GA3(上海第十八制药厂);6-BA(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1个15 cm×12 cm的平底塑料菜篮,底部及四周均有孔。2.试验方法试验于… 相似文献
24.
现已证明,在酵母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6-植酸酶比其他在市场上供应的植酸酶的效率至少高20%。因为6-植酸酶与其他商品化的植酸酶相比,可进一步减少无机磷源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磷的污染。 相似文献
25.
26.
天然VE与合成VE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VE是动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VE和合成VE,二者在生产工艺、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7.
28.
不同播期对甬优6号生育期、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晚季在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南阳村沙下坪塅进行了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播种期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5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甬优6号为中熟偏感光组合,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播种,其出穗期变化辐度小,而生育日数的变化辐度大,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也大.联系南阳镇耕作实际,甬优6号作烟后稻种植时,宜选择6月10日左右播种,这样对烤烟和水稻生产均有利;甬优6号作晚稻种植时,宜选择6月15~20日播种且要因地制宜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