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7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1665篇
林业   830篇
农学   1407篇
基础科学   315篇
  2356篇
综合类   6096篇
农作物   1077篇
水产渔业   686篇
畜牧兽医   4072篇
园艺   1320篇
植物保护   72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639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695篇
  2018年   463篇
  2017年   691篇
  2016年   856篇
  2015年   789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1001篇
  2012年   1223篇
  2011年   1320篇
  2010年   1142篇
  2009年   1174篇
  2008年   983篇
  2007年   1086篇
  2006年   914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为我国特色的地方种质资源,藏猪对高海拔、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前期研究发现藏猪的IGF2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基因在其内含子上有1段274 bp的缺失,且该缺失为藏猪独有的变异,关于IGF2R是否参与藏猪对低氧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调节的相关研究尚未报道。为了建立IGF2R基因274 bp修饰的猪细胞系,研究IGF2R基因对藏猪低氧耐受特性的影响,通过CRISPR/Cas9技术建立基因修饰PK-15细胞系,并通过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等方法鉴定其分子特征,随后分别利用CCK-8和RT-qPCR 、Western-blot对基因修饰细胞进行活力和凋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已成功构建IGF2R基因274 bp修饰的猪细胞系,IGF2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 < 0.01)。基因修饰细胞活力在72 h时极显著上升(P < 0.01),并且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9)和BCL-2关联 X (BCL2-associated X,BAX) 蛋白的水平显著下调(P < 0.05),并且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的mRNA水平极显著上升(P < 0.01)。成功构建了IGF2R基因精确修饰的PK-15细胞系,并初步进行了功能研究,为研究IGF2R基因功能提供细胞模型,并为后续基因编辑猪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解析气候变化下渭河流域干旱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以及时空演变趋势,预估未来区域干旱发生发展情势,为渭河流域未来旱灾防控和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MIP5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 GDDP中的CanESM2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采用象限转换校正方法实施校准,并利用游程分析等方法,从干旱指标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与干旱事件特征的角度,分析渭河流域历史基准期(1966-2005年)与未来期(2021-2060年)2种排放情景(RCP4.5与RCP8.5)下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渭河流域干旱事件频率的空间特征与持续性变化。【结果】历史基准期与未来期SPEI在年际尺度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RCP8.5情景下渭河流域春旱会显著加剧;未来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将呈现“两头减少,中间增多”的态势,即轻旱与特旱高频区域减少,中旱与重旱高频区域增多;流域尺度上,未来发生短历时干旱事件的频率有所减小,中长历时干旱事件频率增加,其中流域北部与渭河源头区的长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频率会显著减小;未来不同间隔干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变化不大,依旧以1~6个月间隔的干旱事件为主,局地会有一定差异性。【结论】春季与冬季将是渭河流域未来干旱风险防范的重点季节,流域西部是冬旱防范的重点区域;未来轻旱与中旱仍是渭河流域最主要的干旱类型,但要警惕发生频率持续走高的中旱与重旱灾害所带来的风险;未来期流域中长历时干旱事件会有所增加,应采取应对措施减轻长持续性干旱事件给流域工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滴灌条件下毒死蜱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种植作物、代森锌消毒和不同土壤含水率对毒死蜱的分布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于表层的毒死蜱在施用初期主要残留在10 cm以上土层,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降解并向下迁移。土壤中3,5,6-三氯-2-吡啶酚(TCP,毒死蜱的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在0.1~1.5 mg·kg-1之间,施药30 d后,40 cm土层中毒死蜱和TCP均有检出。不同处理下,毒死蜱含量在10 cm以上土层存在较大差异,TCP含量在20 cm以上土层存在一定差异。消毒抑制毒死蜱的降解,作物根系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有利于毒死蜱的降解。土壤含水率对10 cm土层毒死蜱含量有较大影响,在未消毒和种植作物处理中,最强的毒死蜱降解分别发生在土壤含水率为80%和70%处理中。毒死蜱和TCP对微生物以抑制作用为主,不同处理的抑制程度不同。毒死蜱在低浓度时对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激活作用,高浓度时存在抑制作用,作物的存在减弱了毒死蜱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毒死蜱的降解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关,种植作物改变了毒死蜱和土壤碱性磷酸酶的分布。代森锌消毒对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为减轻酸雨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探究Ca2+对植物耐酸性的调控机制,本文以五优308(抗性种)和南粳9108(敏感种)两个品种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源Ca2+对低强度酸雨(pH 4.5,SAR1)和高强度酸雨(pH 3.0,SAR2)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氮(NO3-和NH4+)含量及吸收速率、ATP含量、质膜H+-ATPase活性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SAR1处理下两个品种水稻的H+-ATPase磷酸化水平和活性增加(P<0.05),促进ATP分解,增加供能,使NH4+吸收增加(P<0.05),但NH4+仅在南粳9108根中过量积累(P<0.05),引起铵毒,造成根系生长抑制,五优308中NO3-和NH4+含量及其生长均未受影响(P>0.05)。SAR2处理下,两个品种水稻质膜H+-ATPase活性和NO3-、NH4+吸收速率及含量均降低,根系生长受到抑制(P<0.05),其中南粳9108降幅大于五优308。Ca2++SAR1处理组两个品种水稻根系质膜H+-ATPase磷酸化水平和活性、NO3-和NH4+吸收和积累以及根系生长均与对照(叶喷去离子水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Ca2++SAR2处理下H+-ATPase活性、NO3-和NH4+吸收和积累以及根系生长低于对照(P<0.05),但显著高于单一SAR2处理(P<0.05)。研究表明,外源Ca2+可有效保障模拟酸雨(pH 4.5、3.0)下质膜H+-ATPase磷酸化水平,促进H+-ATPase活性升高,缓解酸雨对NO3-和NH4+吸收的抑制,维持根系生长。其中,外源Ca2+对相同强度模拟酸雨胁迫下五优308的调控效果优于南粳9108,说明外源Ca2+对酸雨胁迫下植物氮吸收的影响不仅受酸雨强度限制,而且也会受品种影响。本实验中,外源Ca2+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不同抗性水稻氮吸收均有调控效果,合理利用外源Ca2+将有助于调节酸雨区农作物的营养吸收,缓解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5.
以‘和服’、‘红塔山’2个品种凤尾鸡冠花(Celosia plumose‘Kimono’;Celosia plumose‘Hongta’)种子为研究对象,经2种重金属(Cu2+、Pb2+)不同质量浓度梯度(50、200、350、500 mg/L)的处理,测定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计算种子耐金属胁迫的适宜重金属质量浓度、半致死重金属质量浓度、极限重金属质量浓度;分析2种重金属胁迫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凤尾鸡冠花适应重金属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液Cu2+质量浓度的升高,凤尾鸡冠花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渐呈降低趋势。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Pb2+的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有所升高,表现为低促高抑;Cu2+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毒害作用较Pb2+更强。(2)在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经Cu2+、Pb2+胁迫的凤尾鸡冠花种子仍分别有60%、70%以上的发芽率,说明凤尾鸡冠花种子对2种重金属具有一定耐受性,‘红塔山’种子的耐受性略高于‘和服’种子的耐受性。(3)重金属Cu2+对种子胚根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u2+胁迫使凤尾鸡冠花根尖受害显著。低质量浓度Pb2+胁迫时凤尾鸡冠花胚根子叶发育正常;处理液质量浓度为200 mg/L至更高,Pb2+胁迫时胚根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出现胚根停止生长、变黑、腐烂的现象。Cu2+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抑制较强,Pb2+在低质量浓度时表现出促进发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氮气介质环境中热处理樟子松木材主要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气为介质,采用160℃、180℃、200℃ 3种不同温度,2、4、6 h 3种不同时间分别对樟子松木材进行热处理改性,分析热处理前后樟子松材色、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采用FTIR及XRD手段分析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樟子松木材色差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而增大,而明度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逐渐降低,处理材红绿色品指数a*值和黄蓝色品指数b*值均大于未处理材。樟子松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大逐渐减小,ASE和吸湿滞后现象随温度的增大逐渐增大。樟子松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及抗弯强度随热处理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但在200℃下对这3个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热处理温度对樟子松材色及尺寸稳定性影响均极显著,热处理时间对樟子松木材明度、黄蓝色品指数b*、色差、平衡含水率和体积湿胀率影响均极显著。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樟子松热处理木材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旨在分析环境低温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致病性的影响。选用120只6~8周龄,雄性SPF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无感染常温组(PBS处理,(20±2)℃)、无感染低温组(PBS处理,(10±2)℃)、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H9N2处理,(20±2)℃)、H9N2病毒感染低温组(H9N2处理,(10±2)℃)。在感染后观察感染小鼠发病14 d内的临床症状、存活率,肺脏病变程度、肺部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肺脏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与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小鼠相比,环境低温处理的H9N2病毒感染小鼠临床症状明显加重,其中体重明显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存活率由95%降为67%,肺水肿程度和肺组织病变程度更加严重;2)H9N2病毒感染低温组与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相比,肺脏TNF-a和IL-1β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2个无感染组(P<0.01);3)H9N2病毒感染低温组与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相比,肺组织病毒载量显著增加(P<0.01)。综上,环境低温明显增加了H9N2亚型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为进一步揭示环境低温与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2.5、5.0、10.0、20.0、40.0 mmol/L)、ALA(2.5、5.0、10.0 、20.0、40.0 mg/L)及Spd(0.1、0.5、2.5、5.0、10.0 mmol/L)对榉树种子分别进行单剂和复配浸种,通过分析150 mmol/L NaCl胁迫下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找出提高其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浓度配比。结果表明:150 mmol/L NaCl胁迫下,榉树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下降,但经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浸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CaCl2、ALA和Spd的最适浸种浓度分别为20.0 mmol/L、20.0 mg/L及2.5mmol/L。复配浸种结果显示,采用20.0 mmol/L CaCl2、20.0 mg/L ALA和5.0 mmol/L Spd混合浸种的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各单剂处理。  相似文献   
999.
熊盼盼  张华  何毛贤 《水产学报》2022,46(12):2265-227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 IGF2BPs)是一种重要的RNA代谢调控因子,涉及多个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鉴定了一个马氏珠母贝IGF2BP1基因,命名为PfIGF2BP1-1,该基因cDNA全长为7348 bp,ORF长 1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fIGF2BP1-1有2个RRM结构域和4个KH结构域,与其他物种来源的IGF2BPs同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fIGF2BP1-1 在马氏珠母贝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组织表达最高,其次为足和外套膜组织。利用pET-32a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含有PfIGF2BP1-1成熟多肽区的重组质粒并成功表达蛋白。在IPTG浓度为0.5 mmol/L,37 ℃培养8 h的条件下诱导表达PfIGF2BP1-1蛋白最佳。PfIGF2BP1-1蛋白刺激马氏珠母贝外套膜原代细胞,引起壳基质蛋白基因Accbp、MSI7、Nacre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 0.05),表明PfIGF2BP1-1蛋白可诱导壳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马氏珠母贝的生物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栉孔扇贝人工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潘英 《水产学报》2004,28(6):616-622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栉孔扇贝正常卵子与雌核发育卵子在受精和成熟分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没有影响受精卵的成熟分裂以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雌核卵的发育速度出现明显的滞缓。在第1次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的雄性原核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游离在细胞质中,不参与核分裂。胞质分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卵裂球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