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208篇
  64篇
综合类   1124篇
农作物   214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420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从四、六级考试改革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六级考试的历史性改革必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减少考试对教学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以四、六级考试改革为契机,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应抓住时机,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明确新的方向,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2.
“六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六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把"龙头企业-基地-加工-沼气发酵-物流-销售市场"六者紧密、有机结合而构建而成,形成典型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模式指出必须把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恰当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构建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该模式的特征,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该模式的适宜范围、实施方案和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23.
<正>植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有机磷酸化合物,在谷类和植物种子中含量较高。在植物中一般都以复盐(与若干金属离子结合)或单盐(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形式存在,称为植酸盐或肌醇六磷酸盐。这些与钙、镁、锌、铜和铁等二价的或三价的离子螯合后的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选育适合露地爬地栽培和大棚立架栽培的四倍体西瓜新品种,提高广西西瓜产业竞争力。【方法】于2008年利用四倍体西瓜403作母本,四倍体西瓜JL作父本,配组选育四倍体一代杂交种兴桂六号,2009-2010年,连续两年进行露地爬地栽培品比试验,2011-2012年,连续两年进行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结果】兴桂六号全生育期春造90-100 d,秋造65-80 d,果实发育期29-35 d。单果重3.5-4.5 kg,果实圆形,表皮深绿覆盖墨绿条带,有光泽,皮厚1.0-1.2 cm,耐贮运。果肉大红色,剖面光滑,纤维黄筋少,种籽少,汁多,质实、细密、清甜爽口,品质优,中心含糖11.5%。2009-2010年,连续两年露地爬地栽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81.3和34602.8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15.6%和13.7%。2011-2012年,连续两年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66577.5和63169.5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18.1%和15.0%。2012年广西西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4182.0 kg/ha,比对照增产10.8%;2010-2012年,露地爬地生产栽培示范试验平均产量32550.0-36585.0 kg/ha,比对照增产10.6%-15.5%;大棚立架生产栽培试验平均产量60178.5-63168.0 kg/ha,比对照增产12.6%-15.2%。【结论】四倍体杂交西瓜新品种兴桂六号适宜露地栽培和大棚立体栽培,在广西西瓜种植区均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引物步移法测得白边大叶蝉Kolla paulula(Walker)线粒体基因组90%左右的序列,并分析了该叶蝉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基于23个物种(半翅目)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头喙亚目系统发育树。已测得序列长度为13 579 bp(AT:73.33%),其中包含了13个蛋白编码基因、21个t RNA基因和1个r RNA基因。除了ND5基因使用GTT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他所有蛋白编码基因均使用ATN作为起始密码子;除了CO II使用不完整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其他所有蛋白编码基因均使用TAA或TAG作为终止密码子。21个t RNA基因中,除了t RNASer(AGN)缺失1个稳定的茎环结构外,其他所有t 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进化树明显可以被分为沫蝉总科+(角蝉总科+蜡蝉总科);白边大叶蝉属于角蝉总科的叶蝉科,白边大叶蝉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与其他叶蝉科昆虫相同。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索获得蒙古羊Hoxc8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方法。[方法]尝试利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法,获得蒙古羊Hoxc8启动子序列。[结果]通过PCR获得的序列不理想,测序结果无法与已知序列相匹配。虽然利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法未获得蒙古羊的Hoxc8的启动子序列,但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蒙古羊Hoxc8的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共生受体类蛋白激酶(symbiosis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SYMRK)是控制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关键调控基因,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得到花生symrk的全长基因及其560 bp的ATG上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常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和高级结构等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Ah-symrk由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组成,cDNA全长3 042 bp,包含2 781 bp的ORF,编码926个氨基酸,为疏水性酸性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膜;ATG上游序列包含3个与根特异表达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oot motif tapox1;RT-PCR验证,该基因在花生根中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9.
吴平 《茶叶》2021,47(2):89-98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与六堡茶风味特征相符合的风味轮.从标准化的六堡茶定义及加工工艺出发,通过对六堡茶的毛茶、新茶及陈茶进行感官审评、冲泡品饮、生产现场调研、文献查证,并与资深的质检师、制茶师、品鉴师进行品饮、切磋、交流,用标准化的、文献中有明确释义的及新创的术语描述其色、香、味、韵的特征,按风味的主要来源或呈现环节不...  相似文献   
130.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浅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cunosa,AL)及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混合接种处理(MX),以不接种为对照(CK),探索AMF对六堡茶化学组分及其相关品质参数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将菌根技术应用于茶树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接种AMF处理的侵染率为22.74%~51.33%,接种AMF整体提高了茶树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累积,其效果表现为CK<接种AL<接种MX<接种FM<接种RI。接种AMF均显著提高了茶叶养分(N、P、K、Ca、Mg、Mn、Fe、Cu、Zn)含量及相关品质参数(多糖、总可溶性蛋白、茶多酚、儿茶素、总黄酮、咖啡碱含量),其中FM、RI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品质皆显著优于其他处理,且多AMF混合处理没有表现出叠加效应,表明不同AMF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此外,酶基因中的CsAPX、CsTCS1、CsPAL、CsC4H、CsF3H、CsDFR与其对应的品质参数表现出相同趋势,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