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5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2563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66篇
  165篇
综合类   2936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55篇
园艺   819篇
植物保护   45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森林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森林样地并使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森林木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林层(上木层和下木层)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研究发现茂兰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上木层。非生物因子中,仅岩石裸露率对森林总体地上生物量产生了负向作用,分为不同林层后,进一步发现岩石裸露率仅对上木层地上生物量产生负向作用,而对下木层则无作用;还发现地形生境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山腰上木层地上生物量大于山顶的,而山顶下木层地上生物量则大于山腰的。生物因子中,仅植株密度对上木层和下木层地上生物量产生正向作用。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受到非生物和生物因子的共同调控;若仅分析森林总体地上生物量,则难以发现不同林层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的差异。本研究提示对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及驱动因子进行分层分析的必要性,同时也为茂兰喀斯特森林后续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2.
为筛选具有较好抗旱效果的木霉菌株,了解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拟康宁木霉、绿木霉、螺旋木霉和长枝木霉4种马尾松内生木霉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聚乙二醇6 000 (PEG-6 000)模拟干旱对4种木霉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对PEG-6 000胁迫适应能力较强菌株的抗性生理响应。结果表明:4种木霉中长枝木霉对PEG-6 000胁迫具有更强的抗性,其菌丝和孢子生长受PEG-6 000胁迫的影响较小。随着PEG-6 000浓度升高,长枝木霉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PEG-6 000浓度为200和300 g·L-1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达到峰值,分别为0.922、98.136和4.516 U·g-1;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随着PEG-6 000浓度升高而升高,在PEG-6 000浓度为200和300 g·L-1处理下,长枝木霉的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分别达到峰值,分别为35.317和29.554 mg·g-1,在不同PEG-6 0...  相似文献   
183.
使用4种药剂对柑橘木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高氯·吡丙醚ME 1500倍液、22.4%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21%噻虫嗪SC 1500倍液和100 g/L联苯菊酯EC 2000倍液,按1800 L/ha稀释浓度,在柑橘树平均每嫩梢上若虫和成虫达到2头以上时施药,这4种杀虫剂药剂处理对柑橘木虱都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4.
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木霉菌等多种生防菌结合的生防颗粒剂为材料,探讨施于大豆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施入生防颗粒剂后未明显引起微生物区系变化,也没有使某些微生物明显地上升或下降.在大豆生育期间多数生防颗粒剂组合的真菌数量低于种衣剂拌种处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生防颗粒剂组合的放线菌数量都高于种衣剂拌种,在分枝期1号和4号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开花期(R1)到成熟期(R8)多数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也高于种衣剂处理和对照.生防颗粒剂在分枝期和开花期使土壤中木霉菌数量增加,生防颗粒剂组合、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在分枝期镰孢菌数量较低,除生防颗粒剂组合1号外葡萄孢菌数量在出苗期、结荚盛期都低于空白对照.除结荚期外,其它时期生防颗粒剂处理较空白对照区青霉菌多.  相似文献   
185.
为了解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木霉菌株GAS1-1,经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用生物学方法研究该菌的营养生长和产孢条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AS1-1被鉴定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为甘肃省木霉新记录种。该菌株对玉米镰孢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穗腐病菌F. verticillioides、棉花枯萎病菌F. oxysporum、玉米腐霉茎腐病菌Pythium inflatum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尤其对玉米腐霉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率达100.00%。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其在15~35℃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佳产孢温度为25℃;在pH 5~12的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和产孢的pH均为5;24 h黑暗条件下菌丝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9℃,10 min。表明短密木霉菌株GAS1-1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6.
木霉耐盐突变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效耐盐木霉突变菌株,以盐碱土中分离的一株深绿木霉T-YM作为原始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并筛选了突变菌株的最佳诱变条件,利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测定了突变菌株耐盐指标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结果表明,与对照(野生型菌株)相比,当诱变时间为3 min时能够显著提高深绿木霉T-YM突变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分别增加17.69%和28.82%;诱变时间为0.5 min和5 min时能够显著提高突变菌株菌丝生长量,分别增加42.22%和46.67%。利用10 mg·mL-1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时,与对照相比突变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菌丝干重整体高于野生型菌株,尤其当诱变时间为3 min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其产孢量平均增加51.18%,诱变时间为0.5 min时其菌丝干重平均增加23.65%;NaCl胁迫(10 mg·mL-1)下,诱变处理0.5 min获得的正突变菌株经传代接种培养后其耐盐性较为稳定。因此,紫外诱变可作为一种选育高效耐盐木霉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7.
过硫酸铵配施不同形态木霉菌肥缓解苹果连作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肥料形态及土壤条件对木霉菌肥改善苹果土壤连作障碍的影响,以期为缓解苹果连作障碍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试验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幼苗为试材,设置4个处理:连作土(CK)、过硫酸铵处理(T1)、过硫酸铵加颗粒状木霉菌肥(T2)、过硫酸铵加粉末状木霉菌...  相似文献   
188.
189.
城市绿化面积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大量灌木的栽植,每年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从常用的城市园林植物红花桎木的蒸腾量、物候期需水和抗旱浇水等入手,并结合当地的降雨情况,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其一年当中的合理灌水次数和灌水量。  相似文献   
190.
绿色木霉AS3.5455经固体发酵,提取胞外纤维素酶,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DEAE Cellulos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150凝胶柱层析等纯化出单一组分的内切β-葡聚糖苷酶,经SDS-PAGE电泳分析,该内切酶的相对分子量约为58.7KD,内切β-葡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