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71.
益君 《新农村》2004,(3):22-22
美国农业高度发达,但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又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7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612只1日龄泰和乌骨鸡,随机分成17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饲养至4周龄.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日粮三种氨基酸水平与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出0~4周龄泰和乌骨鸡分别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适宜供给量和比例模式.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显著影响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胸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1),且泰和乌骨鸡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最适水平和比例模式各不相同.当日粮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79%、苯丙氨酸1.06%和色氨酸0.13%,三者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5:113:14(相对于日粮Lys含量的比值,Lys定为100)时,可取得最大日增重5.81 g/d;而当日粮三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81%、苯丙氨酸1.14%和色氨酸0.13%时,胸肌黑色素含量可取得最大值3.73%,三者最佳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7:121:14.因此,通过调节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可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以及体内黑色素的沉积.  相似文献   
273.
为研究日粮苯丙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泰和乌鸡10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4周龄。试验鸡组分别饲喂3种苯丙氨酸水平的日粮,日粮苯丙氨酸水平分别为0.73%、1.00%和1.27%。结果表明:日粮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0~4周龄泰和乌鸡平均日增重(P<0.01),其中1.27%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0.73%组(P<0.01),显著高于1.00%组(P<0.05);1.00%组显著高于0.73%组(P<0.05)。但日粮苯丙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鸡的饲料转化效率(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胸肌黑色素含量随着日粮苯丙氨酸水平的提高而降低,1.27%组胸肌黑色素含量极显著低于0.73%和1.00%组(P<0.01),但0.73%和1.0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尽管腿肌和皮肤黑色素含量在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黑色素含量有随日粮苯丙氨酸水平提高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74.
【目的】研究盐酸水解法提取林蛙卵黑色素的最佳工艺,并分析林蛙卵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林蛙卵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盐酸浓度、原料与盐酸料(g)液(mL)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黑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林蛙卵黑色素盐酸水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应用DPPH法、邻二氮菲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检测法,测定林蛙卵黑色素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O-·2的清除能力。【结果】酸水解法提取林蛙卵黑色素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6mol/L,料液比1∶30,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2h,在此条件下,林蛙黑色素提取率达7.02%。黑色素对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50%DPPH自由基对应的黑色素质量浓度为0.6 mg/mL;1.0mg/mL黑色素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5%;黑色素对O-·2的清除率不佳,最高达28.3%。【结论】盐酸水解法对林蛙卵黑色素的提取效果较好,林蛙卵黑色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5.
徐亚玲  李文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44-14846
酚氧化酶(Phenoloxidse,PO)是昆虫体内一类重要的氧化酶,在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阐述酚氧化酶在昆虫免疫防御及其他生理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影响昆虫发育和免疫的诸多因子与酚氧化酶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酚氧化酶对昆虫自身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6.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乌骨鸡生产性能与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激活乌骨鸡酪氨酸酶的活力促进黑色素的合成,从而探讨利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提高乌骨鸡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可行性。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1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饲喂添加0.5%以黑芝麻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I中药Ⅰ组)0.5%以血余炭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Ⅱ(中药Ⅱ组)和0.5%以何首乌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Ⅲ(中药Ⅲ组)的日粮,饲养至12周龄,每4周测定各试验组乌骨鸡的生产性能、肌肉当中的黑色素含量与酪氨酸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5%添加水平)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泰和乌骨鸡肌肉中的酪氨酸酶活力从而促进其黑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77.
胶孢炭疽菌可以侵染桃、核桃等诸多重要农林植物,它可引起生产上诸多经济树种的炭疽病,严重威胁着各国农林业的健康生产。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黑色素合成途径中关键环节漆酶已经在稻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尚未见有关胶孢炭疽菌黑色素合成途径中关键环节漆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报道。本研究以胶孢炭疽菌中漆酶Cg14LAC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通过TargetP、SignalP、ProtComp、Phyre、big-PI Fungal Predictor、SMART、TMHMM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上述序列开展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细胞信号肽、二级结构、锚定位点、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上述序列开展与炭疽菌属不同真菌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蛋白在致病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8.
旨在筛选对黑色素生成起调节作用的小RNA,并探究其对山羊肤色及毛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集了健康酉州乌羊(Youzhou dark goat, YZDG)、川东白山羊(Chuandong white goat, CDWG)100日龄胎羊皮肤样本(n=3),和健康2~3周岁大足黑山羊(Dazu black goat, DBG)、内蒙古绒山羊(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 IMCG)个体皮肤样本(n=3),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技术观察皮肤中黑色素沉积情况;通过小RNA测序技术筛选差异miRNAs;培养B16-F10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利用细胞转染、qPCR、Western Blot、黑色素含量检测等技术验证miR-129-5p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黑色素颗粒明显在YZDG胎羊皮肤和DBG毛囊的毛球、毛干、外根鞘等部位沉积,而在CDWG胎羊皮肤和IMCG表皮、毛囊中没有被观察到。经测序分析,在肤色差异的YZDG和CDWG中筛选到62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31个在乌皮山羊中上调,31个下调。在毛色差异的DBG和IMCG中,筛选到38个差异表达miRNAs,其...  相似文献   
279.
酪氨酸酶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是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唯一产物。作者综述了酪氨酸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主要动物和人上的遗传变异,以便为酪氨酸酶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0.
探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receptor,MC1R)基因型与羊驼毛色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60头羊驼个体(51头白色被毛,9头有色被毛)的MC1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了MC1R基因位点突变与羊驼不同毛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羊驼MC1R基因存在SSCP多态性,初步判定为AB和AA两种基因型,其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5.0%,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45.0%,AB型的基因型频率为90.0%,AA型的基因型频率为10.0%,6个AA基因型均在有色被毛羊驼个体中检出;测序检测显示,AA型羊驼MC1R基因的第801号碱基发生突变,该碱基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突变为缬氨酸(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