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泥田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中低产水稻土类型之一,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NPK)、化肥+紫云英(12 000、24 000、36 000、48 000 kg·hm-2)5个处理下土壤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紫云英翻压与化肥配施的土壤有效磷增幅达10.23%~22.69%,全磷含量增加3.09%~13.31%,以化肥配施24 000 kg·hm-2紫云英(NPK+MV2)增幅最为明显;其中,有机磷占总磷含量的36.52%~43.14%,无机磷占56.86%~63.48%;无机磷组分主要以Fe-P和O-P为主,不等量紫云英翻压与化肥配施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与NPK相比都有所增加,当翻压量小于NPK+MV2处理时,增加幅度均表现为显著水平,大于NPK+MV2处理时,则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与化肥配施处理水稻产量较NPK增产达12.51%~23.01%,以NPK+MV2处理增产最为明显,增产1 345.7 kg·hm-2。表明在黄泥田中紫云英翻压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能提高土壤磷组分及其含量,水稻产量与土壤磷含量密切相关,以翻压紫云英24 000 kg·hm-2与化肥配施为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是维持稻田地力和化肥替代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紫云英–早稻–晚稻”模式各作物季和轮作周年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为科学减施化肥提供依据。  【方法】  微区定位试验在湖南酸性红黄泥和碱性紫潮泥稻田进行了2年。两土壤试验处理一致,包括稻田冬闲 (FRR)、冬种紫云英 (MvRR) 及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 (MvRR+ St) 3个处理。调查分析了土壤氮磷养分含量,紫云英和双季稻的生物量、氮磷含量及积累量,计算了稻田土壤的表观氮、磷平衡。  【结果】  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紫云英生物量和氮、磷养分含量及积累量均表现为MvRR+St大于MvRR (P > 0.05)。与MvRR相比,MvRR+St未显著影响早、晚稻产量及水稻植株氮、磷积累量,但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速效磷含量,红黄泥和紫潮泥土壤速效磷含量较MvRR处理分别提高了29.7%和20.9% (P < 0.05)。在本研究氮、磷投入水平下,MvRR+St处理轮作周年和早稻季土壤氮、磷均盈余,晚稻季土壤氮亏缺、磷略有盈余且轮作周年和早稻季的紫潮泥盈余量均大于红黄泥。轮作周年氮、磷总盈余量在红黄泥田分别为43.32、31.57 kg/hm2,在紫潮泥田分别为70.28、33.96 kg/hm2;早稻季在红黄泥分别为88.06、21.26 kg/hm2,在紫潮泥分别为134.04、27.95 kg/hm2;晚稻季红黄泥和紫潮泥土壤氮亏缺量分别为29.70、30.02 kg/hm2。【 【结论】 】 在本研究氮、磷投入水平下,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在两种典型水稻土上均没有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但轮作周年土壤总氮、磷量为盈余,土壤磷素处于积累状态。土壤氮、磷盈余主要发生在早稻季,而晚稻季土壤氮亏缺、磷基本平衡。因此,紫云英与双季稻秸秆联合还田条件下,应减少早稻季化肥氮、磷投入量,适当提高晚稻氮肥投入量,最终实现双季稻周年氮磷总投入量的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83.
水稻品种和砷污染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有机质含量和pH不同的2种水稻土(黄泥田和红泥田),通过盆栽实验研究砷(As)污染条件下,种植9个水稻品种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的影响,分析水稻品种、As污染和土壤类型的相对影响与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显著影响了土壤DOC和DON的变化,在水稻收获后,DOC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杂交稻(41.09±0.92 mg kg-1)>籼稻(38.10±1.53 mg kg-1)>粳稻(37.74± 1.37 mg kg-1);DON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粳稻(2.94± 0.40 mg kg-1)>杂交稻(2.61±0.42 mg kg-1)>籼稻(1.45± 0.17 mg kg-1).As污染降低了土壤DOC和DON的含量,但不同品种水稻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相比,As污染条件下,黄泥田和红泥田中DOC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14.4%和11.1%,DON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65.0%和44.7%;DOC在种植杂交稻后降幅最小,而DON在种植籼稻后降幅最小.在两种水稻土中,黄泥田的DOC和DON平均含量高于红泥田,在没有As污染条件下,分别高22.4%和45.8%,这与黄泥田有机质含量和pH高有关.水稻品种、As污染和土壤类型对DOC和DON变化的影响不同,3个因子对DOC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7%、15.5%和27.6%,对DON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4.7%、24.2%和2.0%.  相似文献   
84.
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和晶格对有机、无机氮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对有机无、机氮源交叉标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3个处理。【结果】在水稻生育期内,SMBN和固定态铵占全氮比例分别为2.20%~4.00%和4.77%~ 8.37%;SMBN在孕穗期出现最低值,各处理固定态铵在分蘖期出现最低值。水稻成熟时,SMBN和固定态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和晶格固定的尿素氮分别为4.01~15.14 和0.47~4.82 mg•kg-1,占施用尿素氮的1.76%~8.83%和0.28%~2.11%;固定的秸秆氮分别为0.97~2.85和0.09~0.50 mg•kg-1,占施用秸秆氮的1.69%~4.98%和0.15%~0.87%。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微生物对尿素氮的固定,降低了晶格的固定。单施尿素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SMBN的最大释放率为66.04%和69.15%,固定态铵最大释放率为87.75%和87.64%。【结论】盆栽水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矿物晶格对外源氮的固定和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SMBN和固定态铵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5.
以淹水密闭培养法和田间定点取样测定研究了2种条件下的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用红黄泥5个土样进行淹水密闭培养,矿化氮素完全符合有效积温幂函数式,但n值不能反映该类土壤氮矿化特征。且矿化氮量与土壤供氮量相关性差,红黄泥种植水稻早晚2季土壤供氮量都较接近4.7kg/亩,供氮率2.5%左右,同时,土壤供氮量与高于15℃气积温及移栽后的天数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为预测土壤供氮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6.
87.
黄泥田是福建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水稻土类型。为探讨黄泥田土壤晚稻化肥利用率,指导晚稻科学合理施肥,设置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和平衡施肥区4个处理进行田间化肥利用率试验,结果显示上杭县低山丘陵地区黄泥田晚稻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0.09%、13.98%、44.26%。对照《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资料,中国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5%、41%,发现除磷肥利用率较低外,氮钾肥利用率均高于报告数据。  相似文献   
88.
不同剂型聚丙烯酰胺对冷沙黄泥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用于提高沙质土壤保水能力的最佳保水剂型,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解度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PAM)对沙质土壤的持水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的PAM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沙质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施用质量分数为0.02%,相同相对分子质量 (800万),不同水解度(10%、20%、30%、40%)PAM的处理,冷沙黄泥累计蒸发量分别较对照减小7.76%~20.17%,平均含水率分别较对照增加2.65%~5.96%,以水解度为40%(高水解度)的PAM持水效果最好。相同水解度(40%),不同相对分子质量(400万、600万、800万、1 000万)PAM的处理,冷沙黄泥累计蒸发量分别较对照减小14.37%~ 20.74%,平均含水率分别较对照增加4.85%~6.11%,以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万的PAM持水效果最好。可见施用质量分数为0.02%,水解度为40%,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万的PAM对冷沙黄泥持水效果最好, 是有效提高冷沙黄泥吸水和保水能力最佳PAM剂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黄泥田不同施肥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促进区域农田固碳减排和作物高产。【方法】基于3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部稻草还田(NPKS)处理下,历年水稻产量、代表性年份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固碳速率的变化。【结果】NPK、NPKM、NPKS处理下水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较CK高67.1%、88.1%和84.2%,差异显著,且NPKM、NPKS处理与NPK处理间亦具有显著差异。NPK、NPKM与NPKS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历年平均含量比CK高8.9%~36.8%其中NPKM最高且亦显著高于NPKS与NPK处理。与初始土壤相比各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1.84~5.26g/kg。以每10年为评价周期,NPKM、NPKS处理的固碳速率与CK及NPK差异均显著,其中双季稻年份NPKM与NPKS处理固碳速率分别是CK的2.38倍和1.98倍,是NPK处理的1.59倍与1.32倍但NPK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稻田系统年均有机碳输入与有机碳固存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变化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南方黄泥田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稳步提升水稻产量。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碳仍可维持低幅度增长,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固碳效率逐步降低。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明显提高了土壤的固碳速率二者均是提高黄泥田生产力与固碳能力的双赢措施。  相似文献   
90.
陆扬 《中国农垦》2014,(8):53-53
<正>成立于1991年的上海一只鼎食品有限公司,是上海农垦唯一生产经营传统食品的企业。公司产品醉制黄泥螺、真空水晶年糕、黄金雪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立足传统坚持创新,小产品走进大市场作为上海糟醉行业的第一品牌企业,一只鼎走过了20多年的创业历程。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中式传统特色食品的战略定位,实行产品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