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8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9篇 |
农学 | 55篇 |
基础科学 | 162篇 |
486篇 | |
综合类 | 788篇 |
农作物 | 13篇 |
水产渔业 | 324篇 |
畜牧兽医 | 307篇 |
园艺 | 213篇 |
植物保护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193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61-2010年黄河源区蓝绿水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和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从时空尺度上分析了黄河源区1961-2010年蓝绿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变化和各生长季节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50 a来,黄河源区绿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是蓝水的2倍以上。黄河源区蓝水资源春、秋两季减少,秋季显著减少,减少幅度0.355 mm/a,夏季略微增加;绿水资源春季减少,夏、秋两季增加,秋季显著增加,增加幅度0.286 mm/a。在空间上,黄河源区蓝绿水资源量在各季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东南部地区蓝水资源秋季减少明显,减小幅度最大为1.98 mm/a,绿水资源量夏、秋两季增加明显,最大为1.62 mm/a。随全球气候的变化,蓝绿水资源量在时空上差异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应加强黄河源区水资源的管理,减少源区绿水尤其是其中无效用水(蒸发)的消耗,减少生长季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以保证中下游地区水量的有序供给。 相似文献
82.
83.
基于1971-2015年黄河金三角地区45个代表站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距平及累积距平、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近45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金三角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6.685 mm·10 a-1,1989年前后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四季中春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冬季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出现两次突变,1976前后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2000年前后则是由少到多的突变。一年中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50.3%,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对年降水量变化的贡献最大。20世纪80年代和2011-2015年是本地区降水偏多年代,其中80年代降水最多;90年代降水最少。各县(市、区)线性趋势分析表明,渭南市降水减少趋势最明显,减少速度为-11.06 mm·10 a-1,其次是临汾(-6.51 mm·10 a-1),三门峡减少最少,其中临汾市的永和、隰县、霍州、古县、浮山、曲沃、侯马和运城市的新绛、绛县、垣曲以及三门峡的卢氏等11个县(市、区)降水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的,正负面影响并存,负面影响更甚。 相似文献
84.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抵御洪水、净化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概况、景观分类、生态特征及功能,分析了郑州黄河湿地与郑州城市发展的关系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6.
寒区水文过程是寒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水热状况将直接决定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用滑动趋势法和墨西哥帽状小波变化分别获取了研究区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的年际年代变化及其周期分析,基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平衡已有成果,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模型,对于达日县可能蒸散发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近50年来达日县降水年增加率为0.557 mm/a,而该县最大可能蒸散发量的年增加率为0.132 mm/a,气候总体趋势是由干旱向湿润方向发生转变;达日县年气温序列主要呈现20 a、15 a、7 a和5 a的周期振荡,年降水序列表现为15~20 a和7~8 a的周期振荡;近20年来可能蒸散发呈递减的趋势,汛期序列递减率为0.046 7 mm/a,冬春序列递减率为0.108 4 mm/a.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采集的植物和对应土壤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包头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优势植物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和土壤的野外采样分析,检测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湿地植物及相应土壤中As、Cd、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及综合分析,同时分析了3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被区土壤均受到中度污染,其中As、Cd、Zn污染最为严重。该湿地优势植物富集特征显示:香蒲地上部和地下部对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土壤中Ni污染具有修复作用;香蒲和芦苇对重金属As、Cd、Zn的转运系数相对较高,耐性较好;三种优势植物对As、Cd、Zn等污染程度高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对土壤中As、Cd、Zn污染没达到修复效果;不同植物体内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其作用结果会对植物重金属的富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降雨对黄河源区土壤溅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源区水土流失现状,用人工降水方法,通过场降雨溅蚀实验,分析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情况下对土壤溅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影响溅蚀的显著因子,溅蚀量与雨强和坡度呈正相关关系,结皮土壤具有一定抗溅蚀作用。 相似文献
89.
“高原之肾”——黄河首曲湿地严重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草甸—退化草甸—沙化草地—沙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的黄河首曲湿地正沿着这样一条线路在严重退化。中外专家呼吁,湿地生态恶化状况亟待挽救,应在国家层面上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黄河首曲湿地位于四川西北部及甘肃东南部的交界处,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的东侧, 相似文献
90.
郑州市黄河农场位于中牟县万滩镇,始建于1954年,隶属于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全场土地面积14500亩,其中养殖水面2750亩,职工912人,下设四个分场、两个渔场、一个鸡场,是一个以从事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中一型国有农垦企业.
农场自1985年开始从事渔业生产,目前发展池塘水面2750亩,拥有水产专业和管理人员130人,其中具有技术职称的23人,各类养鱼设备齐全.2009年经中牟县渔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颁发了《水域滩涂养殖证》.主要养殖品种有黄河鲤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鲴)、鲫鱼、草鱼花(白)鲢等十几个品种,平均单产1500kg/亩,总产量4500吨,产值5000万元.农场距郑州市市区20公里,自然环境优越,无污染源;苗种来源于河南省水产研究所良种场,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建立了水产养殖记录和用药记录,渔药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药残抽验结果全部合格.2003年,被省水产品部门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所生产的"花园口"牌黄河鲤鱼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商品率达到100%;2010年,被农业部评为水产品健康养殖场.产品不仅丰富了本地区人民的菜篮子,还远销山东、陕西、河北、北京、成部等省市,带动了中牟县及周边沿黄河地区渔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