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54篇
  102篇
综合类   2930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406篇
园艺   1145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1.
室外寒风料峭,棚内暖意融融。1月6日,在山东省广饶县李鹊镇赵庄村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大棚里,一株株绿油油长势正旺的茄子棵上,挂满了皮色鲜艳的茄子。正在忙着摘茄子的菜农赵会智高兴地说“俺种的茄子不但生长周期短、坐果率高、个头大,并且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也很少,  相似文献   
212.
魏晓棠  白桦  尼秀媚  张京宣  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16-1917,2164
[目的]克隆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外壳蛋白(C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BPMV CP基因,将其连接至pMD19-T Simple载体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检测其与已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将CP基因定向插入双酶切的pET30a,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试验克隆得到的CP基因大小为1 122 bp,与NCBI中目标基因的相似度达99%以上;试验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PMV CP,发现重组蛋白在37℃、1.0 mmol/L IPTG诱导4 h条件下表达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BPMV抗血清的制备与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3.
菜用甘薯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0个菜用甘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1个I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83个清晰条带,其中7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1.57%,各扩增条带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为0.247.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8~0.904,平均值为0.645,显示菜用甘薯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将10份菜用甘薯种质分为三个类群,其中两份广东材料与台农71聚为一类,且遗传相似性较高,福建的两份材料与徐州的两份材料及广东的一份材料聚为一类,而河南的商薯19与广东的另一份材料聚为独立的一类,他们与其他两类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的结果为菜用甘薯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4.
茅膏菜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发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41-7342
[目的]探讨培养基组合对茅膏菜愈伤组织形成、分化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好望角茅膏菜为试验材料,在10种培养基上进行繁殖,研究不同的培养基组合对茅膏菜愈伤组织形成、分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茅膏菜幼叶在MS培养基上能形成愈伤组织,但在花宝一号+BA 0.1~1.0 mg/L+NAA 0.1~0.5 mg/L+琼脂6.5 g/L+蔗糖10~30 g/L培养基上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特别是花宝一号+BA 1.0 mg/L+NAA 0.1 mg/L+琼脂6.5 g/L+蔗糖20 g/L时更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 在MS+活性炭+BA 0.1~1.0 mg/L+NAA0.1~0.5 mg/L+琼脂6.5 g/L+蔗糖10~30 g/L培养基有利于茅膏菜愈伤组织的分化,特别是MS+活性炭+BA 1.0 mg/L+NAA 0.2mg/L+琼脂6.5 g/L+蔗糖30 g/L培养基既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又有利于幼苗分化出根。[结论]该研究为茅膏菜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6.
[目的]以8种珍珠菜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属植物根、茎、叶的碳、氮生态化学计量分布特征。[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碳、氮和碳氮比,分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营养器官间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结果]在属级水平上,碳、氮生态化学计量在三大营养器官中总体分布为:叶碳含量根碳含量茎碳含量;叶氮含量茎氮含量根氮含量;根碳氮比茎碳氮比叶碳氮比。在物种水平上,8种珍珠菜属植物的叶碳含量均显著高于茎碳含量与根碳含量,除了疏头过路黄和轮叶过路黄的叶氮含量与茎和根的氮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外,其他6种珍珠菜属植物叶氮含量也均显著高于茎氮含量与根氮含量,贯叶过路黄、过路黄、疏头过路黄与黑腺珍珠菜的叶碳氮比与茎碳氮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均显著低于根碳氮比,星宿菜与矮桃的茎碳氮比与根碳氮比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均显著高于叶碳氮比,轮叶过路黄与繸瓣珍珠菜的叶、茎与根中的碳氮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叶氮含量和叶碳氮比与茎或根的碳含量、氮含量及碳氮比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珍珠菜属植物根茎叶中的碳含量、氮含量与碳氮比具有物种特异性,变化是协同的。  相似文献   
217.
[目的]初步探索室外种植的抱茎独行菜(Lepidium perfoliatum L.)种子破除休眠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其种子粘液质特性和农业栽培、开发抱茎独行菜这种优质牧草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方法]以室内种植的抱茎独行菜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其种子,测定其种子的萌发率.[结果](1)4℃、CA<,3>、H<,2>O<,2>单独处理以及GA<,3>与H<,2>O<,2>组合处理均可打破抱茎独行菜种子的休眠;(2)GA<,3>与H<,2>O<,2>共同处理效果最好,其中以500 mg/LGA<,3>处理3 d后15;H<,2>O<,2>处理20 min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可高达94.44;.[结论]推测造成室内种植的抱茎独行菜种子休眠的可能原因是种胚的活力不够,从而使得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能有效挣脱种皮的机械束缚从而导致休眠.  相似文献   
218.
岐山县凤鸣镇太子村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良好,适合发展设施瓜菜生产。通过对凤鸣镇太子村发展设施瓜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探索,总结出了其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19.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大,但对羽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20.
黄月琴  盛玮  郭春凤  谢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33-18235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I-MCP)、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聚糖3种保鲜剂在低温条件下对菜用大豆的保鲜效应。[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茉莉酸甲酯和壳聚糖溶液对菜用大豆荚进行处理,在(1±1)℃条件下,定期测定其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5%壳聚糖处理的豆荚保水性最好,失重率和腐烂率最小;1μmol/L 1-MCP处理的豆荚叶绿素含量在贮藏期间损失是最小的;10μmol/L Me-JA处理的大豆在VC和蛋白质含量变化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结论]菜用大豆保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