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9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林业   797篇
农学   984篇
基础科学   89篇
  402篇
综合类   4625篇
农作物   494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464篇
园艺   1252篇
植物保护   28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46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13篇
  1953年   14篇
  1952年   7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采用物理方法剥除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种皮,设置7个温度梯度以及选用7种常用植物组织培养基进行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大,在10~40℃种子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温度为25℃时,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4.72%,当培养温度为30℃时,幼苗茎叶长、根长以及两子叶间宽度均达到最大值,其次以25℃培养各指标较高;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N6培养基,其次为MS、MT;幼苗的两子叶宽度最大的是LS培养基,幼苗长度最长的是White培养基,其次为SH和N6,幼苗根长最佳培养基为MT,其次为White、LS、SH培养基。结合主成分分析,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培养基配方用来最终确定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942.
以青海和四川6个不同地理种群内生真菌侵染(E+)和未侵染的(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材料,研究其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维纳斯(Venus)和绅士(Esqui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Venusl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胚根长在种群99、141草粉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 Esquire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在种群41和99草粉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地理种群84草粉处理Esquire,E+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低于E-(P0.05),种群41草粉处理E+的总生物量显著低于E-(P0.05);在相同处理下, Venusl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显著低于Esquire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说明内生真菌能够影响黑麦草的萌发,且不同地理种群对其种子萌发作用不同,中华羊茅草粉对Venus的抑制作用更强,E+草粉的抑制作用强于E-。  相似文献   
943.
有毒植物,是指在天然草地或人工栽培草地上生长的含有生物碱、配糖体、挥发油和有机酸类等有毒物质,被家畜采食后能引起生理上的异常现象,损害家畜健康,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家畜中毒甚至死亡的一类植物。含有毒性的人工栽植牧草一般属于低毒牧草,只有在家畜采食过量和调制处理不当的情况下,才会引起家畜中毒,如箭筈豌豆、玉米幼苗、草木樨、高粱幼苗、亚麻叶、三叶草、木薯和苏丹草等。  相似文献   
944.
黄土丘陵区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苗阶段是植物生活史中最脆弱与关键的阶段,在土壤侵蚀强烈的黄土坡面,现有优势物种能否作为保育物种发挥植物间正相互作用促进幼苗更新与存活还缺乏研究。以黄土丘陵区的3种典型植物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铁杆蒿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植物斑块和裸地斑块下幼苗的密度、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与地上植物物种相似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的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共记录到幼苗 52种,分属22科,主要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构成,且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不同斑块下幼苗的物种数量、密度、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大体表现为植物斑块>裸地斑块;同为植物斑块,不同植物群落幼苗物种数量是铁杆蒿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密度为铁杆蒿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多样性指数为铁杆蒿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而裸地斑块的幼苗密度与多样性指数均为铁杆蒿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3种群落两种斑块幼苗与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0.5,属于极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水平;3)植物斑块中的成年植株对其周围的幼苗存在积极的正相互作用,但在侵蚀干扰更加强烈,环境更加恶劣的阳坡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不同斑块间物种组成差异更大,植物改善微生境,促进更多类型幼苗更新的作用更加明显。总之,3种植物作为保育植物均能促进幼苗存活,但随着植株个体生长,可能存在物种间相互作用的转变,使得幼苗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不高。  相似文献   
945.
黄瓜幼苗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耐弱光的‘津研2号’和较耐弱光的‘戴多星’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其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弱光(75~85 μmol·m-2·s-1)的响应。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戴多星更明显;叶绿素a/b比值呈减小趋势,且戴多星的减小幅度大于津研2号;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戴多星下降幅度小于津研2号;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反应速率、光系统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光系统Ⅱ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对弱光的响应有一定差异,弱光下戴多星均有明显增加,而津研2号的增减不规律,且幅度均较小,说明弱光下戴多星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明显强于津研2号。  相似文献   
946.
近年来随着桃树栽培的发展,许多桃园进入盛果期不久便出现树势衰弱,表现为叶片黄化、花芽质量差、新梢发生量少、产量低、果实品质降低。经过几年的调查,现将造成桃树树势衰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47.
葡萄缺铁症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是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参与葡萄光合呼吸作用、DNA合成、固氮、激素生成和解除自由基的危害等重要生理代谢。铁在植物体内以高分子化合物形态存在,在树体内不易转移,缺铁症表现在植株的幼嫩部分。葡萄缺铁症属于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发生在葡萄花序生长期和开花期,黄化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危害。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缺铁黄化在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产区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948.
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处理对韭苗幼苗生长及其定植后早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mg/L的烯效唑浸种处理均能控制韭菜幼苗的徒长,增加假茎粗度,提高壮苗指数.5 mg/L 烯效唑浸种处理促根壮苗效果最佳.大田试验表明,利用5、1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增产幅度为11.5%~14.7%.  相似文献   
949.
硫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硫浓度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浓度的升高,大白菜出苗率、生长速率、叶片硫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叶绿素和根的硫含量却一直呈上升趋势.本试验中,0.067g/kg为最佳施硫量.  相似文献   
950.
磁化水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番茄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磁化水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磁化水浸种催芽可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利于淀粉酶活性的增加,促进了番茄种子的萌发。采用磁化水浇灌番茄幼苗,显著地促进了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幼苗体内的CAT和POD活性,增强了幼苗的抗逆能力。同时,磁化水处理增加了番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并提高了根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