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0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世界及我国麻类产业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影响我国麻类种植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发展趋势.以期达成共识促进麻类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麻类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并预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浙江红麻种植历史较久,五十年代初期虽因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猖獗危害而被迫停种,但自七十年代初期从两广引进抗病高产品种后,种植面积迅速恢复与扩大,目前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种麻类作物。然而,在红麻生长的中、后期,无论是旱地麻或稻田麻,经常都可以看到麻株枯死现象。一般轻者枯死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34.
35.
麻是麻类作物的总称,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等。古代专指大麻,俗称”火麻”。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雌株古代称“苴”,又称“子麻”,麻米子可供食用。麻子果皮薄而脆,易破碎。麻子成熟可直接吃,也可炒了吃,味道香美。雄株称“牡麻”,茎部韧皮纤维长而坚韧,主要利用其麻皮织布做衣物。  相似文献   
36.
麻类作物微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麻类作物(苎麻、亚麻、大麻、黄红麻)微生物脱胶和微生态增产菌研究成果,并对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7.
张立武 《作物学报》2021,(6):993-996
麻类作物是指以收获茎秆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为主的作物,主要包括黄麻(Corchorus spp.)、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苎麻(Boehmeria spp.)、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与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与粮、棉、油、菜并列为第五大作物群[1],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新石器至尧舜时代。我国是麻类生产大国。2009年,作为50个农产品之一的麻产品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1—2020,以二代、三代测序技术为主体,以Hi-C等技术辅助,先后完成了主要麻类作物染色体级别的草图或参考基因组,这标志着麻类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加强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研究,《作物学报》以专栏形式集中刊发了8篇论文,方便相关研究工作者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8.
麻类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类作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成功依赖于对基因库资源遗传变异的数量、分布及其进化关系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分子标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有利工具。目前关于麻类作物的遗传背景知识相对有限,但是对于作物育种又是必需的。一张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可以用于重要性状定位、重要基因克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6种麻类作物包括红麻、黄麻、亚麻、苎麻、大麻、剑麻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9.
基于1978—2009年统计资料,对我国麻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年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1985年我国麻类作物、红黄麻种植面积与年产量快速上涨,1985—1990年又急速下降,1990—2009年我国麻类作物、红黄麻种植面积与年产量保持缓缓萎缩;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日益萎缩的原因为麻产业效益低、劳动强度大、麻类产品价格不稳定。研究认为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契机、利用占补平衡、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提高麻类作物生产规模与麻类产品质量及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麻类遗传转化的途径,转化体的性状变异和分子验证,并分析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