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22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篇 | |
综合类 | 193篇 |
农作物 | 11篇 |
植物保护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174.
175.
小麦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量上升速度、高峰值和主要危害期维持较高数值的时间不同。后期麦蚜种群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郑州地区早期以麦长管蚜为主,后期以禾谷缢管蚜为主。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虫优势种群变化不同,不同种蚜虫对品种及在麦株上的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瓢虫在抗蚜性强的品种上的上升时间,晚于抗性弱的, 相似文献
176.
麦蚜与其天敌种群在三维空间格局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3年的系统研究得出,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其多种天敌一般情况下的水平格局为聚集格局;在垂直格局上2种麦蚜及其他害虫共存时,多种天敌中只有龟纹瓢虫对麦二叉蚜聚集部位有明显的追随跟踪攻击作用。 相似文献
177.
178.
179.
通过小麦不同品种的间作、混作,以期用其本身物种的多样性控制麦蚜发生数量。实验通过将5个小麦品种在田间间作和混作组合,以单作小麦品种为对照,在小麦关键期和麦蚜盛发期调查麦蚜发生数量,用蚜量比值法比较不同小麦品种间的抗虫性,用麦蚜发生量比较不同组合间的差异并对比其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各单作品种的感虫程度为高感:石7816>95-108>兰天13,感虫:兰天6>兰天1;在扬花期和灌浆期所有间、混作组合麦蚜发生量至少显著低于其中一种单作品种(P<0.05);在扬花期和灌浆期,除兰天1/石7816、兰天13/95-108、兰天6/95-108和兰天1/95-108这4个组合出现了防治效应负增长外,所有间、混作组合均对麦蚜有防治效果,间作的平均防治效应为12.94%,变化范围为-24.67%~44.33%,混作的平均防治效应为28.92%,变化范围为1.67%~61.33%,防治效应最好的组合均是兰天1/兰天6/兰天13/95-108/石7816,防治效应分别为44.33%和61.33%。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作、混作大部分对麦蚜的发生量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