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反刍动物传染病,其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患病畜的主要特征包括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滑膜炎和关节炎,以及母畜的流产和乳房炎。此外,羊、牛和猪型布鲁氏菌病也会感染鹿,这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或者外伤、寄生虫等途径传播。一旦感染,该病很难根治,患畜终身携带,同时也容易传染给人类,造成人畜共患的情况。在一些鹿场该病曾经广泛流行,对鹿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成为鹿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大隐患。为此,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广大养殖户需要探索疫病防控方案,采取措施净化鹿场,根除布鲁氏菌病,以确保鹿产品的质量安全。本文探讨了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并提出了相应的净化方案,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2.
1993年,大兴安岭40岁的林业工人魏自彬向亲戚朋友借款30万元来到山海关想做木材生意。由于生意场上风云变幻莫测,30万元资金几乎全打了水漂,血本无归的生意合伙人提出以14只鹿作为顶账之物赔付给魏自彬。万般无奈,他只好接受了这14只鹿。当时市场上一只健康的马鹿价格为1.4万元、梅花鹿7000元,这14只鹿里马鹿和梅花鹿各7 相似文献
63.
64.
曲麻莱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笔者于1999年11月,对曲麻莱县鹿场爆发鹿巴氏杆菌病进行防治,现将有关防治情况总结如下:鹿场居离县城约8km,现有鹿238头,可利用草场面积2133.33hm2,建网围栏草场面积666.67hm2。主要是天然草养鹿,在冬、春季节给予适当的 相似文献
65.
##正##2013年6月20~28日,笔者参加了中国畜牧协会养鹿分会组成的专家组,对双阳、四平、东丰、西丰、兴凯湖等梅花鹿品种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看到养鹿形势正在好转,群众养鹿的积极性正在提高。但是家养梅花鹿是野生动物的紧箍咒,致使梅花鹿产品只能药用不能食用,限制了梅花鹿产品的广泛应用,加之缺乏在媒体上的宣传以及养鹿数量、鹿产品终端市场不明了等因素,也影响养鹿事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6.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 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3倍,效益波动降低2.7倍.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甘肃马鹿发展预测,提出6项研究与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67.
68.
2014年3月16日,梅河口市湾龙镇某村梅花鹿养殖场畜主郭某来畜牧站,要求到其鹿场诊疗患病幼鹿,给予帮助。笔者立即进入到该鹿场进行现场调查和诊断。经现场诊断,并结合饲养管理情况调查,最终确诊为幼鹿佝偻病。1发病情况该鹿场共养殖梅花鹿127头,其中幼鹿56头。自2014年1月上旬开始,幼鹿逐渐发病,并很快发展到所有的幼鹿。幼鹿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跛行,触摸疼痛显著等症状。发病初期疑是肌肉风湿症,使用水杨酸和跛痛消制剂进行治疗,但使用1疗程后,没有效果,个别幼鹿愈发严重。 相似文献
69.
瘤胃积食又称急性瘤胃扩张或瘤胃食滞,是瘤胃内充满大量草料,超过正常容积所致的疾病。洮南市郊某鹿场,2010年4月8日清晨,饲养员添加完草料后,育成鹿舍6号圈圈门被鹿撞开,全圈18头鹿奔向院内晾晒的玉米堆,半小时后饲养员打扫卫生才发现,紧急赶回圈舍,晚上饲喂时发现鹿拒食,焉食,遂求助治疗。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