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55篇
  免费   811篇
  国内免费   1265篇
林业   1167篇
农学   1264篇
基础科学   192篇
  977篇
综合类   12556篇
农作物   991篇
水产渔业   876篇
畜牧兽医   6035篇
园艺   2844篇
植物保护   2929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887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161篇
  2020年   949篇
  2019年   1053篇
  2018年   585篇
  2017年   812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101篇
  2014年   1432篇
  2013年   1210篇
  2012年   1705篇
  2011年   1752篇
  2010年   1487篇
  2009年   1476篇
  2008年   1455篇
  2007年   1226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1053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763篇
  2002年   662篇
  2001年   607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444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16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从总状炭角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综合防止措施等方面对1995—2006年关于鸡腿菇总状炭角菌病的相关报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整理,认为:总状炭角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存在诸多空白和争议,认为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是防治鸡腿菇总状炭角菌病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监测分析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敏感性水平。【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对海南省8个火龙果种植市(县)采集到的59株火龙果溃疡病菌的EC50值,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范围为0.2540~2.2233μg·mL-1,EC50均值为0.9841μg·mL-1;以58株菌株EC50连续性正态分布时的均值0.9627μg·mL-1作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均对吡唑醚菌酯表现为敏感;除乐东和白沙地区间敏感性差异显著外,其他地区间敏感性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对吡唑醚菌酯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4.
夏季斑枯病是危害冷季型草坪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坪质量,目前我国仍未有登记药剂防治夏季斑枯病。本研究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检验,分析比较了嘧菌酯、稻瘟灵、丙环唑和甲基硫菌灵4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评估了药剂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丙环唑对供试的夏季斑枯病菌3株靶标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0.09~0.16 μg/mL;嘧菌酯次之,EC50为0.14~0.28 μg/mL;稻瘟灵和甲基硫菌灵抑制效果再次之。4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800 g/hm2防控效果最佳,第4次药后17 d可达99.09%;25%丙环唑乳油制剂用量2 000 g/hm2防控效果次之,第4次药后17 d为93.14%。  相似文献   
105.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及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株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平均EC50值为(0.358±0.14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其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未获得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而通过紫外诱导的方法获得了6个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5.74~22.96倍之间,突变频率为1.09×10-7,适合度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且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双炔酰菌胺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据此推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甘肃省裸仁美洲南瓜白粉菌对己唑醇敏感性及抗性产生情况,采用小株喷雾法对采自兰州、武威、景泰等地的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利用紫外诱导、药剂驯化、先紫外后药剂驯化三种方法对敏感菌株进行了抗药性诱导,并对抗性突变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的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EC50值在17.77~285.54μg/mL范围内;与其他两种诱导方法相比药剂驯化方法获得的抗性突变菌株的抗性倍数最高,为8.94倍。敏感菌株和抗性突变菌株孢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分别为36h和48h;抗性突变菌株产孢量和致病力明显高于敏感菌株;适合度测定表明抗性突变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存在竞争力,孢子萌发率、芽管个数之间差异显著,菌丝分支数、产孢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抗性突变菌株在抗性突变菌株和敏感菌株混合比例为80∶20的群体中,存在频率比较稳定,连续培养7代后仍占85.69%;己唑醇抗性突变菌株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4种药剂未表现出交互抗性。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防治南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液体发酵黑盖木层孔菌菌丝体产量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菌丝体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玉米粉、麸皮和VB1。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黑盖木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分中玉米粉为65 g/L、麸皮为49.31 g/L、VB1为214.61μg/L时,菌丝体产量预测值为10.75 g/L,最佳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11.16 g/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8.
对不同生长期(接种前、出芝前、出芝后、发酵后)菌草灵芝培养基的常规营养成分及Ca、P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且对出芝菌糟的粗多糖、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菌糟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富舍粗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在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且远低于有机肥料的标准。饲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发酵菌糟〉出芝菌糟〉未出芝培养料〉培养基质。菌草灵芝菌糟在用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无土栽培基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9.
梁继农 《长江蔬菜》2002,(12):33-34
菌丝融合型测定结果表明,32个茭白纹枯病菌菌株隶属于两个菌丝融合群:30个属AG1群,占测定菌株的93.95%,其中AG1-IA、AG1-IC两亚群菌株依次为24与6,有两菌株为AG4,占6.25%。显然,AG1-IA为优势融合群,占测定菌株的75%。融合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AG1-IA致病性强,AG1-IC弱,AG4基本不致病。茭白与水稻两种纹枯病菌交互接种,其发病基本一致。由此,作者认为这两种纹枯病菌为同一病原物,或者说茭白、水稻是同一病原物的两个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10.
 绿色木霉LTR-2是生物防治菌株。利用来自巨大芽胞杆菌Ap25的β-1,4-葡聚糖酶基因glu14构建木霉表达载体pSilent/glu14,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法(REMI)转化绿色木霉LTR-2。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木霉转化子的染色体DNA上。转化子的β-1,4-葡聚糖酶水解活性,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平板抑制作用及温室防治效果较原始菌株LTR-2明显提高(P<0.01),其中转化子L-10的效果最好,平板抑制率比LTR-2提高了27.0%,温室防治效果比LTR-2提高了26.7%。本试验表明,利用REMI技术,将β-1,4-葡聚糖酶基因重组到木霉染色体DNA上,是获得高效木霉工程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