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22篇 |
免费 | 212篇 |
国内免费 | 57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5篇 |
农学 | 552篇 |
基础科学 | 70篇 |
548篇 | |
综合类 | 4729篇 |
农作物 | 492篇 |
水产渔业 | 246篇 |
畜牧兽医 | 3132篇 |
园艺 | 897篇 |
植物保护 | 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277篇 |
2021年 | 301篇 |
2020年 | 239篇 |
2019年 | 272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268篇 |
2016年 | 338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496篇 |
2013年 | 475篇 |
2012年 | 636篇 |
2011年 | 640篇 |
2010年 | 586篇 |
2009年 | 665篇 |
2008年 | 657篇 |
2007年 | 558篇 |
2006年 | 545篇 |
2005年 | 464篇 |
2004年 | 403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296篇 |
2001年 | 277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58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10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正>1环境因素环境对奶牛的繁殖有较大影响,环境温度高、潮湿可对奶牛造成热应激,特别是通风和降温不良时会加重这一问题。受热应激影响的奶牛可能会分泌更高的黄体酮以致影响发情期促卵泡素分泌,可能观察不到发情或发情行为减弱。而外界温度低于-20℃时的冬季,冰冻和地面的冻粪等造成的坚硬不规则地面往往会造成奶牛在光滑地面上不愿站着让别的牛爬跨,或不愿意爬跨别的牛,并因此而表现出发情活动减少或有发情表现 相似文献
143.
144.
赭曲霉素A(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一些产毒菌株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食品污染物.具有强烈肾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曾一度被认为是巴尔干肾病的主要病原.OTA在饲料中的含量很高,而且污染极其广泛. 几乎可污染玉米、小麦等所有的谷物,而且能够在动物性产品中蓄积,尤其在猪的肾脏、肝脏、肌肉、血液、以及奶和奶制品等中常被检出,在人乳中也检测到有OTA的存在,这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有研究表明,OTA对动物的毒性具有阈值机制,低剂量的OTA对机体是无害的,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生物调理素对鸡流行性腹泻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7~8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鸡便会发生一种以拉水样粪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广泛存在于每一个鸡场。可使鸡的死亡率升高,产蛋性能下降,机体抵抗力降低,经济损失较大,此病即为流行性腹泻。本病主要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其它季节较少发生。在治疗上多采用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近几年,笔者用自制的生物调理素预防和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8.
在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模式下,高产奶牛繁殖障碍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瓶颈。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研究人员先后开发了同期发情、预同步、双同步等繁殖调控技术应用于生产,但奶牛配种受胎率(特别是夏季热应激状态下)仍有待提升。抑制素免疫技术通过注射抑制素抗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以中和抑制内源性抑制素,从而促进卵泡发育、调控母畜繁殖性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完善,抑制素免疫结合同期发情技术已经在提高奶牛超数排卵、配种受胎率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表现出优异的应用效果和前景。文章基于我国奶牛繁殖性能不断下降的现状,讨论如何应用抑制素免疫技术低成本、高效地促进卵泡发育、提高胚胎质量和配种受胎率,并评价和探讨其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开发有效的新型黏菌素增效剂及临床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通过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和时间杀菌曲线评价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模型来评价两者联用的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无抗菌作用(MIC>256μg/mL),黏菌素对受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1~8μ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时能增强黏菌素的抗菌活性(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在0.094~0.313),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体外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进一步表明,联合用药组可显著降低细菌数量,当亚抑菌浓度(0.5μg/mL)的黏菌素与异丙氧苯胍联用时即可达到杀菌效果。在小鼠肺部感染模型中,与黏菌素或异丙氧苯胍单药组相比,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组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肺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载菌量(P<0.05或P<0.01)。HE染色观察... 相似文献
150.
为查明发生于宁夏盐池、灵武一带马尾动物“黄肝病”和“黄染病”的病因,用病区的霉草和从霉草中分离的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的产毒培养物以及从产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分别饲喂小白鼠、羊、骡等引起中毒、死亡,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