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234篇
  208篇
综合类   2902篇
农作物   70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840篇
植物保护   32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转入bar基因的籼稻半矮秆材料9311HR的BC3F2中发现了1株高秆突变体9311HR-T,其株高和秆长分别比野生型9311HR增加60.8%和71.5%,其高秆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以9311HR-T与02428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将9311HR-T高秆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472和RM1387之间,距RM472和 RM1387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6 cM和12.3 cM,该基因暂命名为DT1.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53.
54.
利用木薯秆、木薯渣栽培真姬菇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木薯秆、木薯渣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培养基栽培真姬菇,结果表明,木薯秆、木薯渣经过合理搭配,完全可以满足真姬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香蕉在采后贮运过程极易受致病菌侵染腐烂,实现香蕉果实(以下简称蕉果)致病菌侵染程度的判别有利于潜在染病果实的及时检出和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以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侵染的蕉果为对象,通过采集致病菌侵染不同阶段的蕉果的近红外光谱(930~1 650 nm)数据,基于全波段数据,对比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后,分别建立了基于原始光谱的主成分-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cation, PCA-SVM)与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判别效果,其验证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76.67%.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算法进一步筛选出10个特征波长变量(1 117.5、1 140.7、1 146.4、1 255.5、1 284.0、1 312.5、1 4...  相似文献   
56.
通过田间防治试验,明确了毒死蜱、二嗪磷等10种药剂对香蕉假茎象甲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提出了相应的使用方法和适合的使用时期,为防控香蕉假茎象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海南岛香蕉病害记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 ,海南省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香蕉组培苗 ,生长快 ,产量高 ,经济效益可观 ,但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病害曾对海南岛香蕉生长造成了严重为害。 1994年华南五省 (区 )热带作物病虫害名录中 ,记载海南香蕉真菌病害 5种 ,病毒病害两种。1979年魏景超报道我国香蕉真菌病害 15种 ,1988年郭建辉报道我国大陆香蕉病害 12种。为进一步摸清海南香蕉病害种类、分布及为害情况 ,为今后海南香蕉病害的研究、防治及植物检疫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分别于 1992、1996、1997年对海南的儋州、临高、澄迈、琼山、文昌、三亚、乐东、保亭、陵水等香蕉主产区…  相似文献   
58.
气调保鲜袋对香蕉采后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宝香蕉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调保鲜袋厚度和乙烯吸收剂用量对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5℃+0.015mm气调保鲜袋+乙烯吸收剂(其用量为果实鲜重的0.8%)处理的香蕉保鲜效果最佳,腐烂率低,色泽风味好,与对照(25℃+PE保鲜袋+乙烯吸收剂)相比,可延迟果实后熟软化,延缓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的增加速度,并抑制果皮细胞膜透性和过氧化酶(POD)活性,从而延长香蕉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索施硒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施硒类型和浓度,以Na2SeO4(5 mg/kg,Se1;10mg/kg,Se2)和Na2SeO3(5 mg/kg,Se3;10 mg/kg,Se4)为硒源开展香蕉苗期施硒试验,分别在硒处理30、60 d时测量植株株高、茎基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植株根、茎、叶硒含量.60 d...  相似文献   
60.
建立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是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本研究通过盆栽模拟实验研究香蕉对砷(As)、镉(Cd)、铅(Pb)3种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点,进一步通过建立香蕉茎叶与土壤As、Cd、Pb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关系,推导香蕉种植系统的土壤As、Cd、Pb的安全阈值.结果显示,Cd、Pb对香蕉生物量表现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