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239篇
农学   260篇
基础科学   91篇
  81篇
综合类   1287篇
农作物   51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38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明不同品种宽皮柑橘果肉的特征性香气物质,以芦柑、温州蜜柑、红桔、瓯柑、砂糖橘的果肉为研究对象,基于GC-MS共分离鉴定出65种香气物质,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占56.34~85.98%。采用香气活性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温州蜜柑的特征香气物质为反式-β-罗勒烯、(E)-2-壬烯醛、橙花醛、香叶基丙酮,红桔为香叶醛、(-)-4-松油醇、α-萜品烯、辛醛、α-萜品醇、芳樟醇、β-香茅醇、β-月桂烯、?-萜品烯,瓯柑为顺式-β-罗勒烯、d-柠檬烯、β-水芹烯,砂糖橘为β-香茅醛、癸醛、紫苏醛、(E)-2-己烯醛,而芦柑仅有α-金合欢烯。这些特征香气性物质的差异,形成宽皮柑橘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72.
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对茶树挥发性香气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获得了141个茶树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并对其不同组织表达特异性进行分析,筛选出16个在茶树顶芽和嫩叶中高表达的萜烯类合成代表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进化关系将茶树与拟南芥和葡萄的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分成了4个亚家族;茶树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含有5~14个外显子,在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了大量与光响应、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CsMVKCsDXSCsGGPS在白茶萎凋过程中的表达显著上调;CsDXR、CsMCT、CsCMK、CsMCS、CsHDS、CsGPPS和CsGGPPS在萎凋4 h和24 h的表达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茶叶萎凋过程中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对茶叶香气组分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工技术对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检索我国2005-2020年茶叶香气品质加工技术领域相关专利信息,分析这些专利的类型、申请年度、申请单位、技术生命周期和主要技术创新点等相关信息,探索近年来茶叶香气品质加工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茶叶香气品质的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9—2019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茶叶香气品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年代、作者、机构、国家、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后相关研究文献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已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但各群体间的合作研究相对较少;在该研究领域,我国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日本和美国;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香气形成机理、香气物质提取方法、检测手段及关键香气物质等方面。综上结果,结合时区图谱,进一步指出茶叶香气的研究历程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5.
宫霄 《花卉》2020,(6):71-72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建设,河道景观已经成为建设城市的重要内容,如何建设独特风格的河道绿化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叙述建设独特风格的河道绿化景观要遵守的原则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河道绿化景观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6.
为揭示柑橘汁胞挥发性物质代谢谱与ABA含量变化的关系,采用100μmol/L ABA处理3对有籽/无籽宽皮柑橘、柚和甜橙共6个种质的柑橘果实的汁胞并进行离体培养,室温培养10 d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ABA处理对华农红柚汁胞中倍半萜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δ-榄香烯、β-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β-衣兰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榄香烯异构体和石竹烯的含量显著降低;纽荷尔脐橙处理汁胞中β-可巴烯和表荜澄茄醇等倍半萜烯及其醇化物含量显著降低至低于检测限;ABA处理对国庆1号温州蜜柑汁胞中单萜和倍半萜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新生成β-月桂烯、γ-萜品烯、吉马烯D和(2Z,5Z)-2,5-十五碳二烯-1-醇,而D-柠檬烯及β-榄香烯含量提升10倍以上;ABA处理后无籽琯溪蜜柚汁胞中的β-月桂烯和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显著降低;ABA处理对华农本地早和早金甜橙汁胞中的挥发性物质代谢谱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以影响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倍半萜和单萜类物质的代谢谱变化,对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因种质而异。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云南不同烟区片烟醇化过程中外观颜色以及内在化学物质变化差异,为云南烟区醇化片烟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取云南3个产区片烟进行醇化,对比分析其在醇化过程中的颜色以及内在化学物质变化差异。不同产区片烟在醇化过程中色差值Lb与总糖、总氮、烟碱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云南文山片烟色差值L、色差值b、总糖、总氮下降幅度大于云南保山与云南大理;还原糖与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先上升后下降,云南大理峰值出现时间晚于云南保山与云南文山;色度值R、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棕色化产物逐渐上升,不同产区变化幅度表现为云南文山>云南保山>云南大理。云南文山片烟在醇化过程中,片烟的外观颜色与内在化学物质变化幅度更大,达到最佳醇化期所需时间少于云南大理与云南保山。  相似文献   
78.
以波姬红无花果为试材,比较了3个不同成熟时期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9月成熟的波姬红单果质量最大,为68.82 g,10月成熟的波姬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8.5%;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可知,8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34种,9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28种,10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25种,8、9、10月成熟果实中苯衍生物相对含量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无花果品质调控及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食用菊花花朵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酯类、醇类,还有少量酸、杂环类和烷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α-蒎烯、β-月桂烯、α-松油烯、β-蒎烯、γ-松油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74.04%、5.24%、3.96%、3.44%、2.01%,共占总相对含量的88.69%。  相似文献   
80.
在烤烟密集烘烤干球温度为52~54℃的过程中,以时间为变量,研究关键烘烤温度点对烟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54℃的关键温度点下,各处理各烘烤阶段缩短1 h会增加烟叶干鲜比和单叶重;中下部叶各烘烤阶段延长1 h,烟叶的干重减少的较小;上部叶各烘烤阶段延长1 h,烟叶的外观质量更好;每烘烤阶段延长1 h,烟叶香气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