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4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林业   1465篇
农学   910篇
基础科学   191篇
  617篇
综合类   8052篇
农作物   562篇
水产渔业   645篇
畜牧兽医   5552篇
园艺   1741篇
植物保护   881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497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984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1106篇
  2011年   1181篇
  2010年   1072篇
  2009年   1146篇
  2008年   1273篇
  2007年   1050篇
  2006年   1074篇
  2005年   1017篇
  2004年   924篇
  2003年   727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631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962.
通过对太行山区特殊自然环境的考察,发现适合该地区林药间作栽植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相似文献   
963.
作者用7种药物对自然草地甲螨类成虫进行药敏试验表明,甲螨类成虫对敌敌畏、氧化乐果、速灭杀丁、敌杀死4种农药均具较高的敏感性,药的作用形式以触杀为主;吡喹酮、丙硫苯咪唑、硫双二氯酚3种驱绦药对甲螨药效作用有一定时滞,其作用形式以胃毒为主。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甲螨致死中时间(LT_(50))差异显著。作者还将各药物组药效作用时间与甲螨死亡率进行了回归拟合。  相似文献   
964.
笔者近年来用肥儿丸治愈仔猪便秘13例,收到很好的效果。 方法:肥儿丸1~1.5包/次,1次/1d,2次一疗程。  相似文献   
965.
仔猪出生后第7天,就可以开始对其进行调教,诱导仔猪开食。诱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66.
对绝大多数抗球虫药来说,在防治鸡球虫病时。球虫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它便可耐受其连续使用浓度的4~8倍甚至更高的浓度:此时再提高药物浓度,它又可耐受此浓度的4~8倍甚至更高的浓度.而实际生产上这一浓度足以对鸡群本身造成毒害作用。喹啉类药物曾为防治鸡球虫病的优良药物,任何一种喹啉类化合物以40毫克/千克剂量连续使用,可完全抑制球虫的增殖,然而获得耐药性后.即使是用1000毫克/千克以上的剂量也完全无效。甘德培(2001)等在获得了对氯嗪苯乙氰的有效浓度(0.125毫克/千克)的耐药虫株后,很容易就诱导了高出该浓度10倍量浓度的抗药虫株。  相似文献   
967.
对于养殖户,给饲养的家禽投药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下面就常见的几种投药方法略作分析,供同仁参考。1群体给药法1.1混水给药是将药物溶于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此法是目前养鸡场最常用的方法,用于禽病的预防和治疗。混水给药时,首先要了解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易溶于水的药物,能够迅速达到规定的浓度,难溶于水的药物,若经加温,搅拌,加助溶剂后,如能达到规定浓度,也可混水给药;其次,要注意混水给药的浓度;再次,要根据饮水量计算药液用量。一般情况下,按24h2/3需水量加药,任其自由饮用,药液饮…  相似文献   
968.
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是兽药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为科学规范兽用化学药品生物等效性研究,保障兽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在已发布实施的《兽用化学药品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参考相关最新技术指导原则,结合国内兽药研究现状,修订发布了《兽用化学药品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本文针对该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试验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旨在加强研发单位或相关临床试验机构对此指导原则的理解,对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969.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1)、9.0(D2)、10.5万株·hm-2(D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1)、120(N2)、240(N3)、360 kg·hm-2(N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2和D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1,N3和N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2和N1。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3,且D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2、N3、N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N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4。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70.
为了探明中国不同气候类型、土壤肥力和试验年限下,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不还田(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还田(NTS)]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42项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以检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同时评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Shannon和Simpson指数(P < 0.05),其中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最好,增幅分别为8.4%和3.7%;保护性耕作土壤中细菌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传统耕作,真菌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仅在免耕秸秆不还田下显著增加4.4%和5.3%(P< 0.0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下受年均气温和种植作物影响明显,在土壤环境质量较好的非中性土壤中进行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P<0.05),并且在我国北方区域施行免耕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效果较其他区域好.因此,建议在中国北方构建以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的选择秸秆还田管理措施,且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更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