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3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4篇
  93篇
综合类   77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83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长阶段及温度对微藻细胞总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大溪地球等鞭藻(Isochrysis galbana daxidi)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为实验对象,探讨批次培养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温度处理的藻细胞总ATP酶活性.结果表明:三种微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总ATP...  相似文献   
82.
福建定海湾一次东海原甲藻与夜光藻双相赤潮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正华 《福建水产》2016,(2):132-136
通过对2010年6月7—13日发生在福建定海湾的一次东海原甲藻与夜光藻双相赤潮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并探讨了该次双相赤潮生消过程。本次赤潮暴发时海区表层水温范围为22.8~23.2℃,盐度范围为28.24~28.36;本次赤潮暴发后,监测结果显示该海区表层水体中夜光藻的大量存在对东海原甲藻的快速增长无摄食压力,而且在夜光藻大量存在的表层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及氨氮含量与正常海区相比均明显偏高,另外海区表层水体中东海原甲藻在赤潮暴发后仍能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83.
厦门海域一次冬季血红哈卡藻赤潮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斌 《福建水产》2012,34(5):392-397
本文根据2009年1—2月厦门海域一次冬季血红哈卡藻赤潮的调查数据,分析本次赤潮的变化特点,并对血红哈卡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是厦门海域有记载的赤潮中,发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赤潮。赤潮中血红哈卡藻比中肋条藻更具竞争优势,对水温变化的适应性很强。盐度对血红哈卡藻的繁殖具有刺激作用。在无机磷限制环境中,血红哈卡藻更具竞争优势,而无机氮含量高有利于血红哈卡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4.
藻类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直接反映池塘生态健康水平,影响养殖产量与品质。2019年开展河南省全省范围内养殖池塘藻类调查过程中,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西关村图登农场的养殖池塘中,采集并鉴定了硅藻的中国新记录种-德国舟形藻(Navicula germanopolonica Witkowski&Lange-Bertalot)。藻类样品经离心、酸化、灼烧和洗涤得到硅藻外壳标本,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析其形态和结构特征,参照Lange-Bertalot等建立的分类系统,并与国内外水域发现的相似属种比较后,将其鉴定为中国新纪录种-德国舟形藻。该物种主要鉴定特征是壳面为椭圆披针形,中央区明显,近壳缝端略膨大呈珠状,远壳缝端呈钩状,中部线纹呈辐射状且末端略汇聚。本文还分析了该物种的生境特征。该种的发现丰富了我国硅藻种类多样性,为该属种类的世界地理分布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85.
中肋骨条藻的浓缩与长期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中肋骨条藻在0~10℃的低温保存60d的存活率达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0~10℃是中肋骨条藻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86.
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10-2011年不同季节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采集到90种(属)浮游植物,蓝藻和硅藻在横山水库浮游植物季节性演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太湖流域首次发现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夏季在水库成为优势种并引起水华,密度达到1.01×108个/L.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横山水库为拟柱胞藻水华奠定了基础.作为生态入侵种,拟柱胞藻可以产生毒素,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应加强监测和流域综合管理,防止拟柱胞藻水华扩散到流域内其它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87.
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朝鲜东岸等沿海,属于冷水低温品种,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进行养殖。经过30年的发展,虾夷扇贝在我国山东、辽宁等地已形成养殖规模,成为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88.
土壤藻结皮主要由土壤中的藻类和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具备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防风固沙等优良的生态功能。为了研究土壤藻结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河套平原盐碱地野外试验区分别接种了C. miniata HJ-01,C. miniata HJ-01和S. javanicum,C. miniata HJ-01和土著丝状混合藻,培植人工土壤藻结皮。结果表明:人工藻结皮发育45 d后,0—10 cm深度土壤中水分损失减弱,土壤pH值轻微下降,电导率降低57%(p<0.05),有效氮和有效磷增加(p<0.05); 0—5 cm深度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52.1%,20.7%,16.7%,41.7%(p<0.05)。因此,人工土壤藻结皮能有效改良盐碱地。  相似文献   
89.
为了充分利用雨生红球藻这一微藻资源,研究虾青素低温抗氧化的萃取技术。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研究了雨生红球藻粉超微粉碎后细胞壁的结构变化,确认破壁的最佳条件。采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并对萃取后的精油逐个进行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萃取压力42 MPa,萃取温度47℃,萃取时间120 min,液固比1.6,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在藻粉中的提取率可达1.23%,在萃取物中提取率为4.84%。然后将响应面不同条件得到的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可知当压力40MPa,温度55℃,液固比为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155.1 mg·g-1;当压力45MPa,温度45℃,液固比为2,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最高为132.05 mg·g-1。  相似文献   
90.
采用室外现场实验和室内受控生态系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动物对藻类生长的控制作用。对浮游动物与藻类的计数与测量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法)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总磷含量比总氮含量对浮游动物生长的影响更大。浮游动物与藻类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浮游动物群体,尤其甲壳类群体,在适当条件下对藻类群体以及其中的蓝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适当的鱼类密度下,浮游动物能够起有效的控藻作用,但鱼类密度过高会抑制该作用。底泥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能够影响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