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3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4篇
  93篇
综合类   77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82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为探究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对景观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粉绿狐尾藻在景观池进行培养,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浮游植物功能群,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种植粉绿狐尾藻后,景观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由最初的1.27×105 mg/L降低到6.0×104 mg/L,总生物量明显降低;种植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0.88增加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55增加至0.66;浮游植物功能群共10个,分别为:W1、G、X1、J、L0、M、MP、W2、Y、X3,粉绿狐尾藻种植后,浮游植物功能群由代表超富营养型和高富营养型水体的J、M向代表中营养型或富营养型水体的W2、L0转变。  相似文献   
32.
为利用种间竞争进行有益微藻共培养和构建池塘优良藻相,文章探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和起始密度比[小皮舟形藻(Navicula pelliculos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分别为1∶10、1∶1、1∶0.1]对2种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种培养中,10~15℃小皮舟形藻的细胞密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3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大值为0.50×106个·mL-1,35℃时停止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10~15℃小球藻生长缓慢甚至停止,20~35℃细胞生长迅速,最大值为14.15×106个·m L-1,适宜生长温度为35℃。混合培养中小皮舟形藻生长速率均高于单种培养,且随小球藻接种比例增加逐渐升高,在适宜温度下,混合培养的细胞峰值显著高于单种培养;混合培养中小球藻的接种密度越小生长速率则越大,1∶0.1组显著高于单种培养组,1∶10组则显著低于单种培养组。小球藻对小皮舟形藻的竞争抑制作用较小,混合培养中,小球藻对小皮舟形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随温度升高和小球藻密度增加而增大,小皮舟形藻对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随温度和小皮舟形藻比重增加而增大。2种微藻能够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33.
采用室外现场实验和室内受控生态系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动物对藻类生长的控制作用。对浮游动物与藻类的计数与测量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法)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总磷含量比总氮含量对浮游动物生长的影响更大。浮游动物与藻类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浮游动物群体,尤其甲壳类群体,在适当条件下对藻类群体以及其中的蓝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适当的鱼类密度下,浮游动物能够起有效的控藻作用,但鱼类密度过高会抑制该作用。底泥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能够影响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力。  相似文献   
34.
单细胞藻是水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具有营养丰富,个体小,不败坏水质的优点.它是水产育苗中不可缺少的饵料生物,尤其在贝类育苗中对藻类需求尤为突出.2005年6~8月份,在丰南渤海资源增殖站利用塑料袋薄膜培养单细胞藻取得成功.现将其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6.
为了从雨生红球藻中获得感知蓝光信号的植物类型隐花色素(CRY)序列,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雨生红球藻编码植物类型Hae-P-CRY的c DNA全长,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ae-P-CRY基因的c DNA全长为3 608 bp,包含开放阅读框全长2 988 bp,编码995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6.19,理论分子质量为107.7 ku。经Blast P分析发现,Hae-P-CRY氨基酸序列与莱茵衣藻来源植物类型Cre CRY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66.6%,与拟南芥CRY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46.9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ae-P-CRY与其他真核绿藻来源的植物型CRY聚在一支,属于植物类型CRY。结构域分析表明,Hae-P-CRY基因含有光感知PHR结构域和信号转导CCT结构域,暗示具有感知和转导光信号功能。试验从雨生红球藻得到植物类型Hae-P-CRY基因序列,可为其表达、功能及互作蛋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进一步解析雨生红球藻在蓝光响应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温度、光照和磷酸盐及其交互作用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每个环境因子设置3个水平[温度:17、23、29℃;光照:80、120、160μmol photons/(m~2·s);磷酸盐:0.1、1、10μmol/L],考虑环境因子间的两两交互作用,采用L18(3~7)正交实验表安排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中肋骨条藻叶绿素a浓度和光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因素3水平的实验中,中肋骨条藻在1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叶绿素a峰值能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最优环境因子水平组合为23℃、120μmol photons/(m~2·s)、10μmol/L。在培养期间,磷酸盐浓度对中肋骨条藻叶绿素a峰值造成极其显著的影响(P0.01),温度、光照及两两间的交互作用未对叶绿素a峰值造成显著影响(P0.05)。中肋骨条藻在1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光合活性更高,但光能利用效率α并未随磷酸盐浓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当中肋骨条藻处于10μmol/L和1μmol/L磷酸盐浓度时,光照对最大量子产量F_v/F_m造成显著影响(P0.05);1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F_v/F_m在80和120μmol photons/(m~2·s)光强下较高;在1μmol/L磷酸盐浓度下,F_v/F_m在120μmol photons/(m~2·s)光强下最低。  相似文献   
38.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硝基苯(nitrobeneze)对汉氏菱形藻(Nitzschia hantzschia)生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藻细胞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基苯质量浓度的升高,汉氏菱形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处理5 d时藻培养液依次由深黄色逐渐变为浅黄色;2 d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1 d时100 mg/L硝基苯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对照组的89.1%,为最低值,之后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低质量浓度硝基苯对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有促进作用,中、高质量浓度有抑制作用,而50 mg/L处理3 d后叶绿素a含量逐渐恢复;藻细胞的电导率随硝基苯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低质量浓度处理3 d后电导率逐渐恢复,而高质量浓度伤害藻细胞,导致汉氏菱形藻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的开发利用价值,采用糖腈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法测定强壮硬毛藻粗多糖的组成,分别用硫酸-咔唑法、硫化钡-明胶比浊法测定糖醛酸、硫酸基含量,同时通过强壮硬毛藻粗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简称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强壮硬毛藻粗多糖中主要的单糖鼠李糖、岩藻糖、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11∶0.21;多糖中糖醛酸、硫酸基含量分别为5.27%、3.77%;当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84.5%、83.61%;当多糖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19.9%。由研究结果看出,强壮硬毛藻粗多糖能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40.
有机锡对海洋环境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为此以一甲基氯化锡(CH3SnCl3)和二甲基氯化锡((CH3)2SnCl2)为代表,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机锡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guus)的毒性影响,并且对两种有机锡的毒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甲基氯化锡和二甲基氯化锡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二甲基氯化锡的毒性大于一甲基氯化锡.当有机锡浓度为200 μg·L-1时,对藻细胞的生长抑制达到20.4%;随着有机锡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