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林业   228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346篇
  537篇
综合类   1252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201篇
畜牧兽医   940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采集杭嘉湖平原的黄斑田、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3种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分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不同粒径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黑碳的差异及13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黄斑田土壤有机碳库低于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颗粒态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10.6%~29.3%,并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黑碳占有机碳总量的4.2%~24.6%,在黄斑田和青紫泥田中随深度降低,而在烂青紫泥田中剖面上下差异不大;稳定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随粒径增加而增加,而黑碳含量的高低与水稳定性团聚体颗粒大小无关;研究发现土壤中的黑碳颗粒较小,主要出现在粘粒"粒级中,随剖面深度增加黑碳颗粒趋向减小;同位素δ13C值:黑碳总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2.
纳米氧化铜对白菜种子发芽的毒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纳米氧化铜(22~75nm,平均43nm)对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并以微米氧化铜和铜离子(Cu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浓度处理(0.2、0.5、1、2、4、8mg·L-1)纳米氧化铜对白菜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较低浓度下(0.4mg·L-1)对根伸长和芽伸长即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纳米氧化铜浓度增加,对根伸长抑制率显著提高,对芽伸长抑制率则缓慢提高,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4mg·L-1和1309.4mg·L-1。100mg·L-1时,微米氧化铜对白菜根、芽伸长的抑制率都小于20%,其毒性小于纳米氧化铜;但纳米氧化铜的毒性并非其溶解出的铜离子所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硝唑沙奈肠溶缓释颗粒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为控制肠溶缓释颗粒剂的质量及提高硝唑沙奈(NTZ)治疗畜禽肠道疾病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转篮法[转速75 r/min,温度(37.0±0.5)℃,释放介质前2 h为750 mL 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0.1 mol/mL HCl溶液,后加入250 mL 2% CTAB 0.2 mol/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8,总体积1000 mL]进行硝唑沙奈肠溶缓释颗粒的溶出试验,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测定峰面积,计算硝唑沙奈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并对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硝唑沙奈及替唑尼特在2% CTAB 0.1 mol/mL HCl和2% CTAB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两种介质中的理论塔板数均大于3000,分离度均大于2.0。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释放度均一性试验等均表明,HPLC-UV法适用于硝唑沙奈肠溶缓释颗粒体外释放度的测定。硝唑沙奈肠溶缓释颗粒在前2 h内的累积释放量<10.0%,至24 h时释放度大于90.0%,符合药品释放度检测要求。硝唑沙奈肠溶缓释颗粒体外释放的最佳拟合模型为Higuchi模型。【结论】HPLC-UV法是测定硝唑沙奈肠溶缓释颗粒体外释放度的有效方法,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回收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黑土团聚体与颗粒中碳、氮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黑土不同粒级团聚体和颗粒中的碳、氮及腐殖质组分含量,并分析、比较土壤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腐殖质相互关系。【方法】以黑土区连续9年的耕作试验为平台,采用湿筛法分离土壤团聚体,超声波方法分离土壤颗粒,分别测定不同粒级团聚体和土壤颗粒中的碳、氮、胡敏酸(HA)、富里酸(FA)、铁结合胡敏素(Hi)、黏粒结合胡敏素(Hc)和不溶性胡敏素(Hr)的含量。【结果】>53 μm粒级颗粒中的碳、氮以及HA、FA、Hi和Hc的含量明显低于<53 μm粒级颗粒,而>53 μm和<53 μm粒级团聚体中的碳、氮以及HA、FA、Hi和Hc的含量则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形成团聚体的过程,弱化了粒级之间有机质的差异。相同粒级比较,在>53 μm粒级中,团聚体比颗粒含有更多的腐殖质,且PQ值和腐殖质化程度大于颗粒;但在<53 μm粒级中,团聚体和颗粒中腐殖质的含量和PQ值则处于同一水平,说明在较大粒级中,由于同样也包含了小颗粒的作用,强化了团聚体与颗粒中有机质的差异。【结论】土壤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碳、氮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量随粒级变化的规律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有机质的含量差异及其腐殖化程度差异会随着团聚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95.
小麦淀粉的退火改性及其性质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一见  杜先锋  许阳  郭丽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2):2526-2533
【目的】对小麦淀粉进行退火(annealing)处理能够使其发生物理改性,以处理后淀粉的糊化温度(起始温度To、峰温Tp、终止温度Tc)为依据优化退火条件,并研究其颗粒形态与退火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并结合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小麦淀粉退火过程中的水分含量、退火时间、退火温度3个因子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A)研究退火处理对小麦淀粉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结果】根据DSC测得的热力学参数分析得出小麦淀粉退火的最优条件为:80%水分含量的条件下,45℃退火3 d。退火处理会改变小麦淀粉颗粒的外貌而不破坏其形状,且对A-淀粉的影响较B-淀粉明显,淀粉颗粒粒径也因退火而增大。【结论】经退火处理的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高于原淀粉,且淀粉糊化温度范围变窄,同时小麦淀粉颗粒外貌和粒径的变化与退火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土壤颗粒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就土壤颗粒功能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对养分保持和供给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颗粒对微生物与酶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土壤粘粒胶膜的肥力特性研究,土壤团聚体对肥力的影响研究,土壤颗粒的复合作用与团聚体形成,土壤纳米微粒在土壤肥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意义,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唐倩雯  尹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890-1894
为研究微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的旋风清选筒内流场的运动状况,借助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模拟,基于SMPLEC算法,对切线入口的旋风分离筒内的压力场和速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旋风分离筒内部压力场基本呈轴对称分布;清选筒内速度分为旋流和竖直流动,其分界面大致为吸杂管壁面向下的延长线.采用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对清选筒内谷物脱出物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得到在吸杂口的气压为-900~-600 Pa时清选筒内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豫中植烟田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中烤烟种植区土壤颗粒空间变异性特征的分析表明:>0.1 mm和0.01~0.05 mm粒级的都符合高斯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155700和763500 m;0.05~0.1 mm粒级的符合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为370500 m;0.001~0.01mm粒级的符合球形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为10600 m。豫中植烟区土壤表层0.01~0.05 mm和0.001~0.01 mm粒级的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成土母质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土壤表层<0.001 mm粒级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土壤颗粒0.001~0.01 mm粒级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和西南部一带,0.05~0.1 mm粒级的土壤颗粒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0.1 mm粒级的土壤颗粒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一带。  相似文献   
999.
彭乾  张鉴达  梁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31-21232,21296
[目的]研究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模拟废水的反应特性。[方法]将SBR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应用于模拟废水的处理,研究反应器中溶解氧随曝气强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一个反应周期内COD、TN、TP去除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曝气强度下,SRB反应器开始曝气时(第11 min)溶解氧值均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均在第13 min出现第一个"平台",且曝气强度越大,该"平台"越高;50min后溶解氧值波动较小。反应周期结束时,不同气速下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98%、75%、80%以上,且不同气速对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废水处理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韦克毅  王猛  陈兴  凌军  李超  杜宇 《湖北农业科学》2016,(19):5156-5159
通过流化床法制备绿豆颗粒,将其应用到卷烟复合滤棒中,提高卷烟感官品质的同时降低烟气有害成分。以颗粒合格率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流化床制粒参数。烟气有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绿豆颗粒能够有效降低主流烟气中的氢氰酸和巴豆醛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卷烟样品在香气风格特征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