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71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918篇
林业   2227篇
农学   1233篇
基础科学   2735篇
  513篇
综合类   13163篇
农作物   735篇
水产渔业   1352篇
畜牧兽医   7350篇
园艺   1425篇
植物保护   302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600篇
  2015年   758篇
  2014年   1587篇
  2013年   1647篇
  2012年   2193篇
  2011年   2177篇
  2010年   2151篇
  2009年   2149篇
  2008年   2235篇
  2007年   1891篇
  2006年   1692篇
  2005年   1734篇
  2004年   1396篇
  2003年   1204篇
  2002年   754篇
  2001年   752篇
  2000年   657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e study,we present a fast,simple and inexpensive protocol for isolating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al DNA from one rapeseed leaf tissue sample.The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a were separated from ...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试管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配制两个不同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组合,研究牡丹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以及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初的7~14d,生长素浓度较低的诱导培养基MS+2,4-D1.0mg/L+6-BA0.5mg/L+NAA1.0mg/L的外植体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缓慢下降,而生长素浓度较高的诱导培养基MS+2,4-D2.0mg/L+6-BA0.5mg/L+NAA2.0mg/L的外植体表现为缓慢上升;14d以后两种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21d时达到峰值,接着下降;两种诱导培养基外植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迅速上升、迅速下降、缓慢下降,培养到14d时达到峰值;SOD活性变化规律与可溶性糖相似;两种诱导培养基的外植体POD活性在前28d一直下降,28d后培养基MS+2,4-D1.0mg/L+6-BA0.5mg/L+NAA1.0mg/L的外植体POD活性逐渐上升,培养基MS+2,4-D2.0mg/L+6-BA0.5mg/L+NAA2.0mg/L则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993.
适宜于实验教学的动物组织总RNA提取的操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于实验教学的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方法,采用氯仿处理实验器皿、耗材和水以降低外源性RNA酶对RNA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操作过程中合理利用氯仿能够有效降低外源性RNA酶的污染;与DEPC水处理效果相比,提取的总RNA均可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RT-PCR扩增,但使用氯仿处理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94.
研究桔梗组织培养的最适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诱导桔梗茎段外植体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MS+6-BA 1.0mg/L+NAA 0.5mg/L,是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诱导率高,在继代培养时,以MS+6-BA 0.5mg/L+NAA 0.1mg/L为培养基能获得较高的分化率,生根培养基以1/2 MS+NAA 0.5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995.
在草地生态畜牧业战略总体规划下,养羊产业仍然是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分析了青海省养羊业现状,指出当地可以进一步降低羊总数,提高个体生产力,加速周转。通过分析产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在建立牧民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应用配套技术,推广科技成果,牧民学习新技术,提高生产、管理和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建立靶向于鲤疱疹病毒Ⅱ(Cyprinid herpesvirus 2,Cy HV-2)胸苷激酶基因(TK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了自然感染Cy HV-2的金鱼、鲫样品,并结合人工感染试验,分析了脾和肾组织内Cy HV-2的载量及其引发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感染Cy HV-2的金鱼和鲫的病毒拷贝数范围为102~105,人工感染Cy HV-2的异育银鲫在感染后第五天脾和肾组织内病毒的拷贝数高达1010。人工感染条件下鱼体呈现系统性病理损伤,自然感染状态下鱼体脾和肾的病理变化分别表现为细胞嗜性的转变和炎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寻求枣裂果防控、裂果机理和抗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从花后15d开始采样,每10 d采样1次,调查易裂品种‘京枣39’(Ziziphus jujube Mill.‘Jing39’)和抗裂品种‘郎家园枣’(Ziziphus jujube Mill.‘Langjiayuanzao’)生长发育规律与裂果的关系,在果园中和室内统计裂果率,制作石蜡切片,观测正常果和裂果的果皮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京枣39’生长比较迅速,细胞膨大期长,单果重在每个时期均大于‘郎家园枣’.‘郎家园枣’的横纵经均小于‘京枣39’.(2)‘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均显著大于裂果,同时显著大于‘郎家园枣’正常果和裂果,‘京枣39’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裂果/正常果的比值均分别小于‘郎家园枣’,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比裂果的排列紧密,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大多呈方形、长方形或长柱形,裂果的大多呈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3)花后40~70 d‘京枣39’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变化较大,细胞体积增长比较迅速,花后40 d之后,‘京枣39’果肉细胞中空腔大小和数量多于‘郎家园枣’.[结论]‘京枣39’比‘郎家园枣’膨大期长、细胞体积增长迅速,同一品种,表皮厚度是主要导致裂果的因素,与角质层无显著规律,‘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和角质层比裂果的厚,当降到一定值时将变为裂果,裂果表皮厚度/正常果表皮厚度和裂果角质层厚度/正常果角质层厚度的比值可以作为衡量枣果裂果的重要依据,其比值小将易裂果,果实发育后期果肉空腔数量越多、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裂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赏海棠‘春雪’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观赏树木,主要进行无性繁殖.愈伤组织培养是植物进行无性繁殖的重要途径.[方法]以观赏海棠‘春雪’组培苗继代培养一个月后的叶片为材料,研究生长调节物质、温度、光照、放置方式以及不同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正放暗培养10 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以添加NAA 2 mg/L,6-BA 0.5 mg/L的MS培养基对致密型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2,4-D 2 mg/L,6-BA 0.05 mg/L的MS培养基对疏松型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适宜致密型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添加6-BA 4 mg/L,NAA 2 mg/L的MS培养基;适宜疏松型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添加6-BA 0.01 mg/L,2,4-D 2 mg/L的MS培养基.碳氮浓度、光照及温度对两种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各不相同.致密型愈伤组织在蔗糖质量浓度为70 g/L,NH4NO3质量浓度825 mg/L,光照时间24h,温度15℃时,愈伤组织的增殖量最大.疏松型愈伤组织在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NH4 NO3质量浓度3 300mg/L,光照时间16 h,温度26℃时,愈伤组织的增殖量最大.  相似文献   
999.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取病虾鳃组织DNA/RNA后,以特异性引物进行WSSV、TSV和IHHNV病毒检测,通过16S r DNA测序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对分离菌株Q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虾的鳃、胃、肝胰腺和附肢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对虾WSSV和TSV检测呈阳性;菌株QD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使健康凡纳滨对虾致病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虾鳃及胃组织出现大量WSSV特征性的病变核,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严重萎缩,肝胰腺管腔变大,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胰腺管之间结缔组织中血细胞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此次凡纳滨对虾大量死亡为WSSV和TSV两种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不同外值体、培养基类型和pH值对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内酯醇在愈伤组织中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组培苗的嫩叶,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pH值范围为5.8-6.1。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中期(第4周)和末期(第8周), SOD和POD活性最高, 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低;在生长稳定期, SOD和POD活性较低,而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高。对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根愈伤与叶愈伤相近,均明显高于茎愈伤;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后期(第6-8周)内酯醇的积累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