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瓜果蔬西瓜是喜肥作物,特别是地膜覆盖后,需肥量较一般露地栽培多。西瓜根系较浅,多呈水平分布,所以追肥时不宜深施。西瓜种植密度较小、单株营养面积较大,总的施肥原则是局部浅施、少量多次和施后浇水。西瓜的氮、磷营养临界期都在幼苗期,而钾的营养临界期在抽蔓期,西瓜的营养  相似文献   
62.
渝棉1号是由西南农业大学育成的高品质棉。该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苗床期生长势较强,现蕾至开花期偏弱,以后转强。需肥量大,肥力偏低的田块棉株中下部叶片出现暗红色的缺素僵苗症状。叶色淡绿,叶片中等偏大。植株近似桶状,松散,株高97厘米,中等偏矮。  相似文献   
63.
芹菜是我县蔬菜栽培上一个主要品种,常年在夏秋两季播种,年栽培面积大。由于芹菜的吸肥力弱,但其耐肥力强,一般施肥量都大大超过其吸收量的2-3倍.其根系只有在土壤高浓度状态下才能够大量吸收肥料,从而获得高产。夏、秋季气温较高,其需肥量也应随其生育期的增加而逐渐加大。现将其施肥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玉米是需肥量大的作物,除了施足底肥,还应注意施好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  相似文献   
65.
棉花如何叶面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无限生长作物,需肥量较大,氮、磷、钾肥料用量比例为N:P2O5:K2O=1:0.31~0.35:0.9~1.1。在棉花的生长发育中我们依据需肥规律、土壤类型及肥料品种,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用量。(见表)生产实践中,采取施足底肥、分期追肥、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棉花产  相似文献   
66.
山药属薯蓣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以肥大的块茎为主要食用器官,营养丰富、菜药兼用,食用价值高,用途广.效益好。山药生长周期长,需肥量大.栽培方式多样,对施肥要求高,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施肥.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一、肥料管理1.追肥:辣椒生长中后期,植株挂果多,需肥量大。地力好,底肥充足的地块,可结合浇水亩冲施水溶肥(氮∶磷∶钾=20∶10∶20)1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加硫酸钾7.5公斤;底肥未施有机肥,追肥不足,有早衰表现的地块、每次采摘后,结合浇水亩冲施水溶肥(氮∶磷∶钾=20∶10∶20)1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加硫酸钾7.5公斤,连续使用2—3次。2.补施叶面肥:盛果期和每次采收后喷施0.3%的优  相似文献   
68.
《农家致富》2009,(19):25-25
江苏省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天。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扫4公斤.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着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土壤、气候等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9.
玉米一种需肥量大的作物.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要多种营养元素.不同营养元素的缺乏会在玉米植株的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  相似文献   
70.
目前已知危害各种果树的病毒有200多种,几乎每种果树都有数种或数十种病毒病害.病毒包括类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其结构极其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或仅含有一种核酸,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病毒可侵染果树并利用果树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最后导致果树细胞和整株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