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0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8篇 |
农学 | 41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19篇 | |
综合类 | 367篇 |
农作物 | 43篇 |
水产渔业 | 134篇 |
畜牧兽医 | 202篇 |
园艺 | 77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小麦雌雄不育性的发现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生物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基因突变,经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每个物种都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类型和品种。显花植物的雄性不育现象是人们首先注意并加以研究利用的遗传变异之一(刘秉华,1991);雌性不育虽也有发现,但迄今为止,对其产生的内在机制还知之甚少;受一套遗传基因控制的既雄性不育,又雌性不育的材料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仅在少数植物上发现过(Palmer,1992),小麦中尚未见有报道。雌雄性不育材料是一种奇特的遗传资源,通过深入研究,一定会发现许多有用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982.
983.
984.
一、亲虾雌雄鉴别与比例
雄虾个体较大,螯足粗壮,螫足附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腹部狭小,生殖孔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雌虾螫足较小,无软疣或软疵颜色较战,腹部膨大,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雌雄比例为(2~3):1或5:2。 相似文献
985.
986.
987.
卢胜进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11,(4):47-47
杨梅雄株始花期一般比雌株始花期早5~7天,雌株盛花期基本在雄株盛花期内。今年湖南省江永县雌雄花期明显不相遇,雄株始花期较雌株晚8天.雄株盛花期较雌株晚19天,谢花盛末期与雌株相同。 相似文献
988.
《蚕业科学》2020,(2)
蚕蛹雌雄识别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到蚕种杂交率。现有的蚕蛹识别算法多数是以高光谱或近红外相机拍摄的图片作为输入,所需成像设备价格相对昂贵,且高光谱算法的高数据量与高计算量进一步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应用成本。以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蚕蛹图片作为识别输入,提出了基于梯度特征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蚕蛹雌雄自动识别算法。设计了包含4层卷积层的CNN,首先提取蚕蛹灰度图像的高级抽象特征,同时提取蚕蛹梯度图像的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接着将高级抽象特征和HOG特征通过级联的方式进行融合,最后在现有数据训练集上最高达到100%的识别率,测试集的识别率平均可达95%左右,最高达到97.21%。试验数据表明蚕蛹图像的梯度特征也是蚕蛹雌雄识别的重要特征。提出的算法不需要红外或高光谱图片作为输入,降低了数据采集的设备成本和识别计算量。 相似文献
989.
刚孵出的雏鸭,毛干后应立即从出雏机中捉出,进行去劣选优,将残次鸭苗淘汰。雏鸭0~3周龄不作雌雄鉴别,因为肉用商品快大型鸭在50日龄左右的生长增重和肉品质不会有明显的雌雄差别,而分开饲养对种用雄鸭很不利,会引起同性求偶的倾向,到成熟时不可挽救。雏鸭出雏后24小时之内应运到目的地,时间过长,因雏鸭开饮开食过迟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卵黄吸收不 相似文献
990.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519’品系为试材,通过结球期茎尖和叶片以及莲座期
茎尖和叶片的转录组对比分析,筛选出4 个显著差异表达HB 类基因,分别为BoHAT2、BoHB12、BoHB7
和BoHB27。进一步对上述4 个基因以及调控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卷曲但在结球甘蓝转录
组中未检测到表达差异的基因BoPHB、BoPHV 和BoREV 进行了同源克隆。序列分析表明上述7 个基因
都含有同源异型域(homeodomain,HD),具有同源异型盒(homeobox,HB)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
BlastP(蛋白序列与蛋白库做比对)表明它们与拟南芥的同源蛋白相似性高,来自结球甘蓝的BoHAT2、
BoHB12、BoHB7、BoHB27、BoPHB、BoPHV、BoREV 与拟南芥中的HAT2、ATHB12 、ATHB 7、ATHB27、
PHB、PHV、REV 蛋白同源,同源性分别为86%、80%、79%、60%、94%、95%和96%。BlastP 比对和
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oHAT2 属于HD-ZipⅡ类,BoHB12 和BoHB7 属于HD-ZipⅠ类,BoHB27 属于
ZF-HD,BoPHB、BoPHV 和BoREV 属于HD-Zip Ⅲ类。BoHAT2、BoHB12、BoHB7、BoHB27、BoPHB、
BoPHV、BoREV 在结球甘蓝莲座期到结球期的茎尖和叶片中均有表达,BoHB12 和BoHB7 在结球期叶片
中表达量显著增高,分别是莲座期叶片的38.1 倍和6.2 倍,其余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明显,表明BoHB12 和
BoHB7 可能是结球甘蓝球叶自然卷曲过程中的主效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