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3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4篇 |
农学 | 52篇 |
11篇 | |
综合类 | 286篇 |
农作物 | 37篇 |
水产渔业 | 132篇 |
畜牧兽医 | 309篇 |
园艺 | 40篇 |
植物保护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42.
[目的]研究温光条件对小麦胞质不育系V太911289a雄性育性的影响,探讨胞质不育系雄性育性的转换机制。[方法]于2003~2005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定温定光试验。[结果]在一定的温光条件下,胞质不育系V太911289a的雄性育性可以发生转换。温度是影响其自交种雄性育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育性敏感期日平均温度低于19℃时,表现稳定不育;日平均温度为20~22℃时,则表现部分可育。光照时间是对其雄性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日照利于雄性发育。[结论]胞质不育系用于生产杂交种安全性远高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43.
44.
采用性腺组织染色压片镜检法对不同规格罗非鱼苗种进行雄性率检测,经生物统计学卡方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腺组织染色压片镜检法检测的苗种雄性率与实际苗种无显著差异,对检测早期罗非鱼苗种雄性率准确可靠,所需设备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47.
48.
记述首次发现采自广西防城和钦州地区的长翅狭顶蚱Systolederus longipennis Zheng et Jiang雄性,标本保存于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7♂5♀)。 相似文献
49.
从传统意义上讲,对雄性动物生育能力的研究涉及到遗传行为和饲喂两个方面。对于猪而言,专注于公猪营养的研究历来就比较少,这可能与过去饲养模式下对母猪实行自然交配有关。事实上,营养对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十分有限,因为1头公猪射出的精液中所含精子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不同规格雄性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在求偶交配过程中的竞争及优势等级,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分别设置1L1S组、1L2S组和1L4S组(L和S分别表示大规格雄性和小规格雄性,数字表示实验中雄性金乌贼数量),连续摄像观察和记录金乌贼的繁殖行为。结果显示:(1)繁殖过程中金乌贼具有明显的领域行为和护卫伴游行为。(2)随着群体中小规格雄性比例的增加,处于优势地位的大规格雄性个体的优势等级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大规格雄性护卫伴游时间、成功交配次数逐渐减少,而小规格雄性护卫伴游时间、成功交配次数逐渐增多。(3)当群体中小规格雄性较少时,大规格雄性常常主动攻击小规格雄性,而当小规格雄性数量远大于大规格雄性时,小规格雄性主动向其他雄性发起攻击,以争取护卫权和交配权。研究表明,雄性金乌贼的规格和数量对于求偶竞争以及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繁殖群体中小规格雄性增多,大规格雄性成功交配次数逐渐降低。1L4S组成功交配次数稍高于1L2S组,显著高于1L1S组(P0.05)。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选择合适规格的雄性亲体和合理的雌雄比例,对提高金乌贼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