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杜甫在草堂时期, 虽然志在隐逸, 但潜抑的济世思想仍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 尤其是济世思想与隐逸之志的矛盾使诗人的人格形象表现出“狂人”、“囚人”、“幽人”的变化, 呈现出不同的心态和情怀。文中进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层的文化心理根源是诗人的道统人格与高层权势之间的矛盾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22.
随着古典隐逸别业逐步发展成熟为世俗化的明清私家园林形式,“园林模仿绘画”的观念也成为造园实践中的定规。生活于清初的叶燮对这一流行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造园时弊,进行了理性地批判。研究他的造园思想有助于人们立足造园本体,反思私家园林衰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以现存明清私家园林和相关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的研究方法从"道法自然"、"隐文化"和风格3方面分析并论述明清文人画理与私家园林叠石石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许青山 《花卉》2021,(1):39-39
谈起菊花这种植物,人们都能脱口而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觉得东篱采菊与悠然的南山相映成趣.读着这诗句,似乎能感觉出退隐回归农村的陶翁,心情与自然相融后感到异常的轻松欢愉.可以说菊花因陶渊明而出名,也因陶渊明的避世而隐逸,无怪乎北宋的周敦颐谓菊是"花之隐逸者",指出人们对菊花的喜爱,自"陶后...  相似文献   
25.
林逋通过8首咏梅诗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林逋笔下之梅,幽居“山园”,其劲节疏枝皆透出浓厚的隐士色彩。这既得益于林逋对咏梅文学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又与林逋的个人际遇及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林逋在诗词中塑造的充满隐士色彩的梅之形象,成为隐逸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符号。  相似文献   
26.
阮籍的四言与五言《咏怀诗》是其内心的直接显现。组诗中既有对生命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追求,而隐逸则是其中突出的主题。《咏怀诗》组诗中的隐逸情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人世的现状中,对出世的渴慕;(2)在自保的情况下,对远游的向往;(3)在游仙的表象背后,对玄远境界的追求。阮籍《咏怀诗》突显的是诗人在乱世中的困守与内心的矛盾纠结。  相似文献   
27.
徽州古典园林之美深深地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土壤之中, 它同时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 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 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文化内涵丰富, 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在其发展过程中, 吸收和融合了大量其他学派思想, 在兼容的同时, 徽州文化依然保持了它鲜明的独立性, 显现了整体的区域表征。这对徽州园林特色的形成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浅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林植物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林植物景观为园主提供了可以寄心林泉丘壑的退隐的生活场景,从南朝到明清,历代园主一直力求体现山林意趣.该文从中国古代文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郊野墅园及城市宅园山林意趣的营造手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林植物景观,不仅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9.
鲍照现存作品中有一类迥异于其主体风格的"异格"之作,即表现隐逸、游仙情怀,流露出道教思想倾向的涉道诗文,这类作品在既往研究中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从这些诗歌的词句及内容看,鲍照对道教典故及相关语汇十分熟悉,并在诗歌中着意塑造崇道、好仙、"慕隐"的形象。鲍照涉道诗文实与刘宋文学"在上者之提倡"的特质以及鲍照"侍从文人"的身份密不可分,刘宋上层阶级的文学、宗教活动影响了鲍照的创作,鲍照或也有意于诗中进行"政治性"表演。滨海地域的天师道传播也影响到鲍照涉道诗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