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130篇
  138篇
综合类   1308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917篇
畜牧兽医   274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稳定高效的多营养层级景观生态系统构建是近年来水族行业的发展热门,为探究海水水族箱在引入大型海藻后微宇宙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性的变化,分别对不同处理组进行水质指标、浮游生物及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有藻组水体溶解氧(DO)含量和pH上升趋势高于无藻组,并可维持亚硝态氮(NO2--N)含量在较低水平,实验结束时磷酸盐(PO43--P)及铵态氮(NH4+-N)含量显著低于无藻组(P < 0.05)。(2)有藻组细菌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无藻组(P < 0.05);浮游生物群落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组间差异(P < 0.05)。(3)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无藻及有藻组第一、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无生物对照组分别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各处理组浮游生物群落的第一优势门均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至少占样品中浮游生物群落丰度的40%以上,第一优势属均为直链藻属(Melosira)。(4)CCA结果显示,无藻组微生物优势种丰度与营养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DO)及pH负相关,有藻组则相反。通过以上结果可推测,不同营养层级的微宇宙系统浮游生物及细菌群落组成不同,培养针叶蕨藻(Caulerpa sertularioides)能有效改善生态水族箱水质环境并影响水体微宇宙结构,有利于构建稳定高效并美观的海水景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两种赤潮高发藻适宜生长条件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选取温度(17、20、23、26 ℃)、光照[40、80、120、160 μmol photons /(m2·s)]、磷酸盐(0.1、1.0、5.0、10.0 μmol/L)、初始生物量(1×104、3×104、5×104、7×104 cells/mL)等4个因素4水平试验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两种微藻叶绿素a峰值质量浓度产生极其显著影响的是磷酸盐(P<0.01),光照、温度、初始生物量未产生显著影响。磷酸盐添加表明,在0.1、1.0 μmol/L低磷环境中,东海原甲藻生物量及稳定性高于中肋骨条藻,高初始生物量消耗磷酸盐后东海原甲藻能够继续生存,中肋骨条藻则细胞丰度持续衰落;在5.0和10.0 μmol/L高磷环境中,中肋骨条藻较东海原甲藻增殖最快,生物量更高。东海原甲藻的荧光参数Fv/Fmα较中肋骨条藻稳定,表明其光合活性稳定;更小的细胞体积和更大的比表面积使中肋骨条藻于培养初期快速达到峰值,表明其对磷酸盐利用能力强。10.0 μmol/L磷酸盐浓度组,4个荧光参数最大,光合活性最强,更容易发生赤潮。东海原甲藻的光合活性主要受光照的影响,中肋骨条藻的光合活性更大程度受磷酸盐、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木材的变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论述了木材变色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介绍了有代表性色调的变色特征、除色和防变色方法 ,同时探讨了已变色木材的普通除色方法、变色木材的利用以及药液处理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4.
阐述了工业锅炉给水除氧的原理,并对常用的热力除氧、真空除氧、解吸除氧等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铜藻提取液对月见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藻提取液对月见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藻提取液可提高月见草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及发芽势,并可促进幼苗的生长。提取液可显著的提高月见草地上部分的干湿重、根系的鲜重、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与b的比值;降低叶绿素b的含量。但是,对其根系的干重及叶绿素a的影响规律性较差。总体来讲,铜藻提取液对月见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
可再生能源——海洋微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藻作为“后石油时代”重要的能源,具有产能大、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我国海洋微藻能源研究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海洋微藻能源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77.
通过试验研究了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渣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作用.试验用昆明小鼠140只,随机平均分成14组,分别饲喂添加5%、10%、15%三种剂量的多肋藻渣和多肋藻渣膳食纤维(DF)的高脂饲料,以及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共饲养4周,试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血清中各项血脂参数.结果表明:饲喂高脂饲料可成功构建高脂动物模型;各剂量的多肋藻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中、高剂量的混合DF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的含量(P<0.05);各剂量的多肋藻渣IDF和高剂量的混合DF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各剂量的多肋藻渣I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混合DF和多肋藻渣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小鼠动脉硬化指数(AI)和肝脏脂肪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促使小鼠粪便胆固醇的排泄(P<0.01);中、高剂量的多肋藻渣IDF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各剂量的多肋藻渣SDF、混合DF和高剂量的多肋藻渣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研究表明,多肋藻渣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水产养殖中常用的4种海洋微藻在粗放培养过程中所伴生的主要细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成功分离到5株可培养的海洋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对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扩增,所得PCR产物经测序和Genbank比对后,采用邻位相接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种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α-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两大类别。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属关系分析,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Porphyrobacter、Devosia、Ponticoccus、Marinobacter和Roseobacter5个属。根据其相近种的生理生化特征推断,这些伴生细菌在分解微藻胞外产物为微藻提供无机营养盐和分泌促生长因子促进微藻的生长等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在实际的微藻饵料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这些有益的伴生细菌。  相似文献   
79.
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0.
根据海洋微藻显微图像的特点,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给出了自动统计海洋微藻数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微藻图像进行小波去噪,并对去噪后的图像通过形态学的膨胀运算进行增强;然后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和形态学的开运算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分割;最后对分割后的二值图像进行微藻区域标记,统计出在图像中的微藻数量,进而计算出水体中微藻的浓度.利用本文中所给出的方法编写了海洋微藻数量自动统计软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