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林业   223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130篇
  140篇
综合类   1362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940篇
畜牧兽医   284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分别采用了打磨龟背、营养液浸泡和奈乙酸溶液浸泡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奈乙酸溶液可使“冒绒”速度大大加快;奈乙酸对基枝藻孢子囊形成和孢子释放能起到促进作用,其适宜浓度为0.1~5ppm。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除癞灵喷雾杀灭绵羊颚虱、羊蜱蝇的效果 ,我们在昂思多乡阳坡村做了本次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药品 :除癞灵 (有效成份 :蝇毒磷 ) ,含量 16 % ,辽宁省凤凰兽药厂生产 ,批号 2 0 0 0 0 42 1,5 0 0ml塑料瓶装。1 2 器械 :工农手动 16型喷雾器 ,容量 15kg。1 3 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择在相同条件下放牧的自然感染绵羊颚虱、羊蜱蝇严重的绵羊 40只 ,在剪毛后 2 0天内 ,分为两组 ,每组 2 0只。1 4 试验方法 :1 4 1 试验组 (喷药前检查羊颚虱平均 7 5只 dm2 ,羊蜱蝇 6 8个 dm2 )按使用说明 1∶5 0 …  相似文献   
3.
“烂胃”主要发生在大耳期,开始往往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模糊不清,进而萎缩变形,严重时整个胃溃烂破碎,绝大部分幼体在变态中死掉。防止方法:1.1饵料饵料品质不佳,如饵料老化、污染或饵料营养单一都会造成耳状幼体的“烂胃”,所以在选择饵料时一定要选优质饵料,禁投老化、污染、密度太小、质量低劣的饵料,饵料品种最好选择角毛藻和盐藻,也可搭配一定的硅藻,慎投金藻,不用扁藻。  相似文献   
4.
5.
日本平野克已、河野浩俊的研究表明,轮虫摄食小球藻与藻细胞大小(体积)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7.
蒯波  谢罡  华荣 《广西蚕业》2003,40(3):47-48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三友村蚕桑专业户李满仓承包桑园18亩,春、夏、秋蚕均饲养20张种以上,虽然家中仅有4个劳动力,但由于采取“五巧”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即使在最忙时,也仅找几个人帮帮忙而已,而养蚕工效却是一般养蚕户的2~3倍。该户的“五巧”省力化养蚕经验是:一、巧扩座。一是加大倒放蚕种面积。一张种卵粒倒放面积达0.65平方米左右,收蚁后每次喂叶超边1.5~2厘米。1龄期经3天喂叶,蚕儿逐渐长大,蚕头密度由稀到适,至1龄眠,1张蚕种基本达到一只长方形蚕匾的面积。二是饷食加网分两层。整个蚕匾先竖加一层蚕网,待起蚕爬至网上一半时,随即提…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05,26(6):4-4
10株产自墨西哥、单株藻体能长到100米的巨藻种苗,近日被青岛市科研人员顺利投放到崂山区附近的栲栳岛海区。待试种成功后,它们还将被移至大公岛海域,用于建立一个面积约5000亩的人工鱼礁群。由中科院海洋所王广策研究员等与海洋渔业部门共同组织的“海底藻林”项目,是世界著名海洋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调控因素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三变量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测定铜藻在不同温度(5、15和25℃)、光照[86、172和258 μmol/(m2·s)]和光照周期(L∶D=6 h∶18 h、L∶D=12 h∶12 h、L∶D=24 h∶0 h,L表示光照时长,D表示黑暗时长)条件下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释放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DOC和POC释放速率的范围分别为0.653~4.785 mg/(g·h)和0.066~0.322 mg/(g·h);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铜藻释放DOC和POC的主要调控因素;铜藻在高温、中光、L∶D=6 h∶18 h条件下的DOC释放速率最高[4.785 mg/(g·h)],在高温、高光、L∶D=24 h∶0 h条件下的POC释放速率最高[0.322 mg/(g·h)];铜藻释放的DOC和POC占NPP的比值分别为4%~130%和0.4%~5.9%;D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铜藻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