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253篇
基础科学   243篇
  677篇
综合类   2036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00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47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1961—2100年SPI和SPEI的云南省干旱特征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一个缓慢发展持续时间长的极端气候事件,而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尤为显著,评估气候变化对云南省干旱特征的影响尤为重要。使用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云南省的干旱状况,运用非超越概率和游程理论分别分析了SPI和SPEI的季节性变化和研究区域内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1961—1995年冬季SPEI(1)小于等于-1.0的非超越概率为5.2%,但在2066—2100年增加到18.4%;SPEI(6)小于等于-1.0的非超越概率从4.4%增加到21.4%,SPEI(24)从7.0%增加到25.7%。表明由于气候变化,未来有可能发生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比短期干旱更严重。气候变化在1961—1995年和2066—2100年的冬季和夏季造成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严重程度在整个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将SPI和SPEI的时间序列应用于游程理论,发现1961—1995年SPEI(1)的干旱烈度为28.3,到2066—2100年达到60.9,表明气候变化使未来干旱加剧。本研究结果对云南省干旱预测、评估及其风险管理和应用决策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同时可为未来旱作农业生态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张瑞  吕殿青  李景保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3):132-139,145
根据荆南三口地区22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辅以EOF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荆南三口地区66年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旱涝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年代前涝后旱、60—70年代整体干旱、80年代旱涝交替、90年代洪涝、21世纪前涝后旱,且四季均可发生旱涝事件。(2)空间尺度可分为3个区域类型,东南部(湿润区)、中部(降水均匀区)、西北部(偏干区),且季节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西北部的五峰、宜昌、荆州等地四季干旱较多,中部的安乡、南县、华容等地四季洪涝较多。(3)年与四季多以5年、10年周期为主,并具有30~35年的长周期。(4)旱涝急转指数在1981年和2015年发生显著变化,而旱涝强度在1972年和2014年发生显著突变。(5)宜昌、石门、澧县等夏季多为旱转涝;五峰、宁乡、安乡、华容、常德等地夏季多为涝转旱。  相似文献   
93.
在对汉江流域历史时期降水变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汉江流域降水相关气候要素的重建工作,总结认为:汉江流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成果颇丰,具有多样的代用证据,为互相佐证提供了重要依据,且已有近几百年年分辨率的旱涝变化序列研究;但研究多集中于汉江上游,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对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选取1951—2015年东北地区24个代表站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东北地区8月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8月平均降水量存在西少东多的分布特征,且近65年降水量趋于减少,气候倾向率为-4.03 mm/10年;小波分析降水序列可得东北地区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16年和4年左右的变化周期,该周期性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1951—2015年,东北地区存在3个多雨到少雨的阶段性变化,多雨期时长为6~18年,平均为10.3年;少雨期时长为5~11年,平均为7.3年,而且多雨期连续多雨和少雨期连续少雨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
主要介绍了DSC3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以及异常数据的处理,并对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误差原因,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可用性。  相似文献   
96.
开封市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1—2016年开封市气象局降水量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法对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影响。结果表明,开封市降水量为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732 mm/10年。年内降水量为中间高、两端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60、-9.607、-1.210、-1.654 mm/10年。降水量不断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97.
为分析华北基本气候概况,首先统计1951—2013年夏季6—8月以及3个月平均降水情况,然后分析3个月降水区域距平,并进行夏季平均降水时空分析及500、700、850 h Pa的环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夏季各月降水递减,转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时空分析中,距平场的前3个特征量的累积解释方差达到54%,也出现类似于区域距平分析结果,即华北的确在变干旱。不同高度的旱涝环流分析表明,对华北降水影响较大的是副高,其位置的异常使华北降水变化很大,引起旱涝变化。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凤城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探讨年降水量、≥10℃年有效积温、生育期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气象要素对近37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5—2014年日照时数明显增加,年降水量缓慢减少,≥10℃积温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对凤城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0℃有效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NCEP/NCAR 2.5°×2.5°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副高西伸北抬并配合北部高空槽东移,进而提供良好的上升运动及水汽条件,配合850 h Pa温带气旋,地面倒槽,进而形成稳定性降水。  相似文献   
100.
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速率对降水输入量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降水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4年选取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拦挡和增水方式模拟不同降水输入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包括达到土壤含水量的70%(增水70%,70%A),100%(增水100%,100%A),130%(增水130%,130%A)及对照(CK)和零降水(Z)5种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降水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变化曲线,并在12:00—14:00之间达到最大值;其年内月变化也为单峰曲线,于8月份达到最大值,12月份达到最小值。(2)适当增水可以提高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深度土壤温度的Pearson相关性,但指数模型的拟合度以对照组最好,减水和过度增水都会减少其相关性;温度敏感性Q10值的变化情况与其相同。(3)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总体很低,但明显受到土壤水分条件影响,除零降水处理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外,对照组几乎不相关,增水处理转为明显的负相关,尤其增水130%后呈显著负相关。(4)在研究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增水100%时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也扩大了其变化范围,减水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