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9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693篇
林业   661篇
农学   737篇
基础科学   2019篇
  1409篇
综合类   6074篇
农作物   389篇
水产渔业   441篇
畜牧兽医   1984篇
园艺   485篇
植物保护   630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805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946篇
  2010年   827篇
  2009年   729篇
  2008年   823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江西省5个基因型油菜间的氮营养效率差异。结果表明:5个油菜品种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根据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将5个油菜基因型分为4种类型,其中中双11号属于H-H型,湘杂油743属于L-L型,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属于H-L型,蓉油10号属于L-H型;氮累积量不能反映氮效率类型,而氮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氮效率类型。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江苏省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及单季稻产量逐年数据,计算了生育期(5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及单季稻产量逐年数据,计算了生育期(510月)的连续降水指数,探讨了连续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及与产量的潜在联系。结果表明:(1)该省单季稻生育期内连续降水事件呈现出一定的降水集中性,雨天和雨量均主要分布在持续2 d的降水事件。与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的中长期历时连续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明显较高。(2)近52年来单季稻生育期内长历时连续降水事件的减弱,而中短历时连续降水事件则有所增强,其中苏南地区历时5 d连续降水事件的减弱趋势尤为显著。(3)中长期历时连续降水事件对江苏省大部的单季稻产量有着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历时6 d以上连续降水事件的总雨量(P6d)对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而苏西南和苏中北部地区的产量对这一指标的波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93.
利用19602010年三门峡市月降水和月气温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和极端气候异常的定义,对降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变化呈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有上升发展的趋势;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最大,春季气温变化显著;月平均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对苹果业的影响表现在:降水减少造成干旱频繁发生,气候变暖使得果树物候期提前,春季增加了苹果冻害的几率。针对降水、气温等不利影响,提出苹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效益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氮肥运筹比例(基肥40%、蘖肥20%、穗肥40%)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值、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和边际成本报酬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4项指标分别在施氮量355.26、342.11、338.17和300.00 kg/hm2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理论值;氮表观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量每增加10 kg/hm2则氮表观生产力理论上降低0.89;施氮量为180300 kg/hm2的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施氮增产力;在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基肥40%、蘖肥30%、穗肥30%处理具有良好的水稻生产效益以及较高的氮表观生产力和施氮增产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甘薯品种(系)耐低氮能力评价体系,筛选耐低氮基因型甘薯材料和评价不同氮效率类型,为研究耐低氮甘薯生理机制和挖掘氮高效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以来自国内外不同薯区的126份甘薯品种(系)为材料,低氮胁迫(0 mmol·L-1纯氮)和正常施氮(14 mmol·L-1纯氮)处理下,收集126个品种(系)地上干重、地上干物质增加量、地下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蔓长、根长、叶数、叶绿素相对含量(CCI)、氮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11个性状表征值,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利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甘薯品种耐低氮能力和氮效率类型。【结果】1)低氮水平条件下,不同供试甘薯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长、蔓长、叶数、CCI、氮素积累量的均值低于正常氮处理,根冠比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均值高于正常氮处理;2)不同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根长、蔓长、叶数、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氮处理,且其增幅排序为地上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地下干物质增加量>叶数>地上干重>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积累量>根长>根冠比>蔓长;3)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2.67%,计算综合评价值Y;4)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叶数、蔓长、根长、根冠比、氮积累量、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Y值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氮积累量和地上干重5项耐低氮胁迫指数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6、0.81、0.79和0.73;5)建立Y值回归方程,选定耐低氮能力评价的8个指标,并进行系统聚类,划分甘薯基因型为耐低氮型、中间型、不耐低氮型3类;并对3种耐低氮甘薯类型的农艺性状和氮效率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论】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根长、蔓长、叶数、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作为甘薯耐低氮能力评价的指标;13104-2/紫薯1号、宜宾红心薯、浙紫薯2号、渝紫3号、渝紫6号、漯紫1号和渝紫香10号7个为耐低氮型甘薯品种;耐低氮型品种的各性状表现好于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其中,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蔓长和氮积累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内蒙古四大生态区(黄土高原、阴山北麓、燕山丘陵和大兴安岭)不同降水年型下主要作物(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和食葵)的适应性,为优化内蒙古主要作物布局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4个生态区的典型站点,应用验证后的APSIM模型定量6种作物的潜在产量、雨养产量和产量差,以此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作物减产率,评估其适应性并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解析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结果】(1)6种作物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10.1 d、8.9 d和1 322.4 kg·hm-2,NRMSE分别为14.6%、19.2%和22.6%,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区域各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2)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潜在干重产量分别为12 024±4 874、7 315±806、6 611±906、2 424±326、2 721±205、4 905±428 kg·hm-2,莜麦与食葵的最大潜在产量在阴山北麓,其他4种作物的最大潜在产量在黄土高原。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雨养干重产量分别为3 056±2 902、3 337±1 608、2 974±1 677、912±511、869±618、1 508±984 kg·hm-2,6种作物的雨养产量自西向东递增,在大兴安岭达到最大值。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产量差分别为8 968±5 844、3 978±2 358、3 637±2 122、1 512±832、1 852±749、3 397±1 328 kg·hm-2,除玉米与莜麦外的4种作物产量差自西向东递减,在大兴安岭达到最低值。(3)以雨养产量相对于潜在产量的减产率为干旱指标,并参考雨养产量的变异系数,则在雨养条件下,黄土高原区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阴山北麓区枯水年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平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丰水年则适宜种植马铃薯、莜麦;燕山丘陵区枯水年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平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与莜麦,丰水年6种作物均适宜种植;大兴安岭区枯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莜麦、油菜与食葵,平水年与丰水年6种作物均适宜种植。(4)6种作物的相对蒸散与相对产量的线性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R2在0.84—0.99。作物对水分亏缺的敏感度为:油葵>食葵>玉米>莜麦>油菜>马铃薯。【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内蒙古四大生态区不同降水年型下作物的适应性,6种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雨养条件下,马铃薯在阴山北麓与燕山丘陵的平水年与丰水年型以及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莜麦在阴山北麓的丰水年型、燕山丘陵的平水和丰水年型以及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油菜与食葵在燕山丘陵的丰水年,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而玉米与油葵仅在燕山丘陵的丰水年,大兴安岭的平水年与丰水年型下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997.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促进劳动力"回流"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而粮食主产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劳动力和耕地资源的"挤出效应"明显。山区农旅融合对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平原地区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加大贫困山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优化粮食非主产区农业固定资产配置,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桉树人工林小径桉木的干燥效率和质量,在对桉木干燥加工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锯材的堆积方式和干燥基准进行分析,制定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干燥工艺,小径巨尾桉锯材从初含水率47.30%干燥至终含水率9.14%,共耗时178 h,平均干燥速率0.21%/h,比企业干燥工艺的干燥速率高出23.53%;干燥质量指标均满足GB/T 6491-2012对二级锯材的技术要求.该工艺可进行推广,有利于桉木锯材干燥生产的提质增效及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对安徽省352个种植型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将其整体划分成为粮食类、果蔬类、药材类,通过构造三阶段DEA模型分别对各类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发现:种植型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在整体上仍存在提升空间,利用SFA模型将管理效率、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项剥离具有合理性,实证分析得出农场主年龄、文化程度、农技培训次数、种植补贴、土地流转费用、农场距离、是否受灾、区域生产总值等八个环境变量对农场经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各环境变量对不同类别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表现作用存在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需求决定是否扩大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同步提升果蔬类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技术能力,持续引导药材类家庭农场瞄准前沿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