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351篇
农学   535篇
基础科学   51篇
  164篇
综合类   3427篇
农作物   384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1051篇
园艺   734篇
植物保护   84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噻呋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三氟苯嘧啶3种药剂不同浓度拌种对水稻穗前纹枯病、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3剂量(20 mL+10 mL+15 mL、40 mL+20 mL+30 mL、60 mL+30 mL+45 mL)混合拌种,对水稻拔节孕穗期的纹枯病防效为75%~89%,对卷叶螟的保叶防效为68%~90%,对稻飞虱的防效为87%~97%,防效与拌种剂量成正比。在纹枯病、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中等及偏轻发生年份,使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和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5 mL拌种,对水稻穗前病虫害可取得较好防效;重发年份可适当增加拌种剂量,或在病情、虫口激增前再增加1次叶面喷雾,保证控制效果,大大减少施药次数,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992.
丙硫菌唑为拜耳公司开发的其他唑类杀菌剂中的领军产品,2004年上市,既有与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的复配产品,也有单剂产品,主要用于谷物和油菜。2007 年,丙硫菌唑在法国上市,用于谷物;2008 年,在美国的标签扩充到大豆;2009年,在意大利获准登记;2011年,在加拿大、阿根廷和美国进一步登记。丙硫菌唑以许多复配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尤其是与拜耳的氟嘧菌酯和肟菌酯复配;最近还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中的氟唑菌苯胺和氟吡菌酰胺复配;亦与杀虫剂噻虫胺复配,用作种子处理剂。  相似文献   
993.
欧盟续登异噁唑草酮.近期,欧盟委员会批准续登异噁唑草酮。该批准将从2019年8月1日起生效,于2034年7月31日到期。成员国应特别注意:在土壤和/或气候条件脆弱的地区使用该物质时,需保护地下水;保护水生生物、野生哺乳动物和非目标陆生植物。使用条件应酌情包括风险缓解措施。若抽取地表水或地下水用作饮用水,申请者应向欧盟委员会、成员国和监管当局提交水处理后地表和地下水中残留物信息。申请人应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相关指导文件之日起2年内提交该信息。  相似文献   
994.
抗精噁唑禾草灵耿氏硬草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耿氏硬草抗性种群SD-23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SD-23种群对6种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扩增和比对了抗性和敏感种群间的ACCase基因序列,并测定了耿氏硬草种群SD-23对其他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SD-23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2.7,对炔草酯和精吡氟禾草灵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2和4.5,对烯禾啶、烯草酮和唑啉草酯较敏感。与敏感种群SD-1相比,SD-23种群ACCase的CT区域第2096位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Gly-2096-Ala);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和异丙隆对抗性和敏感种群均有较好防效,其防效达86.7%以上,干重防效达77.4%以上。ACCase的Gly-2096-Ala突变第一次在耿氏硬草中被报道,该突变可能是导致SD-23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在春季施肥、修剪的情况下,在2005年6月11日,对四年生四季蜜杧单株分别用1.0、2.0、3.0、4.0 g多效唑进行土施处理,结果表明,3.0 g/株处理和4.0 g/株处理的四季蜜杧8月份成花率显著高于对照的,3.0 g/株处理的成花率最高,为87.0%。处理剂量达到或超过3.0 g/株时,叶片变短、变窄,叶片数增加,但枝条长度未受影响。单花序花期9~10 d,开花前期两性花比例高,后期低,2.0 g/株处理的两性花比例最高。从多效唑对四季蜜杧成花率、坐果率、产量以及叶片正常发育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来看,以2.0 g/株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芍药苷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采用UVB反复诱导方法建立C57小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评价芍药苷抑制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及对酪氨酸酶(TY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转运蛋白RAB27A (RAB27A)、前阿黑皮素(POM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干细胞因子(SCF)、白介素–1α(IL–1α)的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法分析芍药苷与靶点之间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外用芍药苷降低了UVB诱导的C57小鼠的经皮失水率,皮肤组织切片中的表皮厚度和黑色素含量显著降低,皮肤组织中色素沉着相关的TYR、MITF、RAB27A蛋白的表达均极显著降低(P<0.01),黑色素细胞受体结合的旁分泌因子POMC、SCF、FGF2和炎症因子IL–1α的蛋白表达均极显著降低(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芍药苷对角质细胞分泌的POMC和SCF有极高的结合活性(活性总分值>7)。表明芍药苷可通过抑制旁分泌因子来抑制黑色素合成,发挥抑制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梯度洗脱HPLC法同时测定4种驱虫类药物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254 nm。通过液相保留时间、峰纯度检查和光谱相似度检查。[结果]该色谱条件下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地克珠利分离良好。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和地克珠利均在10~200μg/mL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5%、100.3%、99.1%,RSD分别为1.2%、1.0%、1.4%、0.8%。[结论]该研究开发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以上4种驱虫药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8.
董伟清 《长江蔬菜》2013,(24):37-39
以荔浦芋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保存过程中不同浓度多效唑(PP粥)对试管苗保存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对芋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有显著影响,在光照时间14~16h/d,光照强度1500lx,室温(26+2)℃的培养条件下,在MS+6-BA2.5mg/L+NAA0.02mg/L+30g/L蔗糖的培养基中添加0.6mg/LPP粥,试管苗可保存240d,存活率为89.7%,且恢复生长后试管苗形态正常、长势良好,与对照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挖掘与梅花重要芳香成分跨膜运输相关的基因,进一步完善梅花芳香成分转运机制。【方法】以梅花‘彩枝舞粉’为试材,在分析梅花不同开花时期苯甲醇的挥发量与内源含量基础上,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系统进化树、表达量分析,筛选与苯甲醇跨膜运输相关的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利用亚细胞定位、转基因技术和底物孵育试验,验证PmABCG9参与转运苯甲醇的功能。【结果】将梅花品种‘彩枝舞粉’的开花进程分为7个时期,苯甲醛、苯甲醇和乙酸苯甲酯在各个时期的挥发物中都能检测到,进入初花期后,这3种成分的总相对含量超过80%,是‘彩枝舞粉’的主要芳香成分。定量分析各主要芳香成分的挥发量和内源含量,苯甲醛内源含量最高,但挥发量最高仅有13.17ng·g-1·h-1,苯甲醇内源含量和挥发量最高时期为末花期,挥发量达到82.28 ng·g-1·h-1,乙酸苯甲酯挥发量最高时期为盛花期,挥发量为280.21 ng·g-1·h...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剂量氰霜唑拌种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该试验范围内剂量的氰霜唑拌种油菜种子,药剂处理小区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小区。(2)氰霜唑10%悬浮剂100ml/Kg拌种比50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3.99%(差异显著),150ml/Kg拌种比100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61%(差异不显著),100ml/Kg拌种剂量效应最明显。(3)氰霜唑10%悬浮剂150ml/Kg拌种产量最高,比100ml/Kg拌种多保产195kg/hm2,相应可以增加经济收入639元/hm2,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4)综合考虑到农药抗药性管理等因素,从生产实践来看,氰霜唑10%悬浮剂100ml/Kg拌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