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3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林业   528篇
农学   520篇
基础科学   130篇
  701篇
综合类   3867篇
农作物   57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435篇
园艺   699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林地气候环境条件影响油茶丰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油茶产业的高效、低耗和常态化发展,以江西吉安县澧田乡马山林场3年生油茶林为试验对象,在油茶林地进行红薯、大豆与花生3种常见农作物的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后林间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光照强度、表层土壤温度与浅层土壤温度5个指标,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适宜油茶林地种植的间作物。结果表明:间作降低林间空气温度的大小依次为大豆>红薯>花生>清耕(对照);升高林间日均相对湿度大小依次为红薯>大豆>花生>清耕(对照);减弱林间日平均光照强度大小依次为花生>大豆>红薯>清耕(对照)。对不同间作处理进行综合分析并排序为:大豆>红薯>花生>清耕(对照)。因此,大豆和红薯对油茶林气象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显著,推荐在油茶幼林生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于2019年5—10月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青薯9号和燕麦燕科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马铃薯燕麦间作,分别记为IP、JP),4种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的裂区试验,测定马铃薯叶片CAT、POD活性,MDA、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马铃薯品质。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马铃薯CAT、POD活性均显著高于N0处理(P<0.05),成熟期,JP在N3水平下CAT、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N0处理分别增高14.0%、22.5%、19.6%,N2水平下MDA及脯氨酸含量较N0处理分别降低2.1%、56.8%,现蕾期至块茎膨大期,JP的生理特性优于IP;间作和适宜的施氮量有益于马铃薯品质提高,N1、N2、N3较N0处理,IP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5.9%、23.8%、12.3%,JP分别增加11.4%、45.6%、17.1%,IP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3.2%、16.7%、22.8%,JP分别增加27.8%、64.6%、1.1%;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为N2时最高,IP、JP较N0分别增加3.0%、8.9%,且JP显著高于IP(P<0.05)。由通径分析中剩余因子e=(1-R21/2可知,马铃薯生理指标对支链淀粉形成的影响最大,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小,剩余因子分别为0.750、0.401。叶绿素对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形成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28、0.767,可通过叶绿素含量反映出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综上,马铃薯燕麦间作复合系统优化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从而达到改善品质的目标,在生产中建议的施氮量为150 kg·hm-2(N2)。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禾豆间作可兼顾生产和生态效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并减少氮肥污染。目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禾豆间作体系氮素利用吸收及转移分配过程尚不清晰。[方法] 通过设置2时段总水量相同但间隔3,5天的不同频次水处理,结合根系分隔(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板分隔)和氮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间作禾豆牧草的地上生物量、氮素的吸收利用、固氮率和氮转移率。[结果] 间作披碱草的地上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相较单作披碱草显著提升,而苜蓿间作相比单作均降低。在总水量持平的情况下,高频水分处理使牧草的地上生物量比中低频水分处理分别提高6.28%,17.32%,苜蓿的固氮率也在高频水处理下比中低频水处理分别提高39.82%,44.81%,但部分中低频水分处理下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显著高于高频水分处理(p<0.05),且促进氮素的转移。根系分隔使禾豆相互作用减弱,表现为根系分隔增加间作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各部位氮含量及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减小间作披碱草的对应指标。间作苜蓿的固氮和氮转移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板分隔。[结论] 适度的水分调控可以提高禾豆间作的优势,且根系互作是促进豆科牧草生物固氮和氮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茶园间作广金钱草对茶园生物类群、茶叶品质及病虫草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一种中药药材广金钱草和一种茶树品种,在广东省英德市茶园内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广金钱草间作对茶园内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萎芽病发病情况、土壤动物、节肢动物、杂草、茶叶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广金钱草有利于增加土壤动物,减少茶园内害虫比例,降低茶小绿叶蝉、萎芽病与常见杂草发生数量。茶树间作广金钱草除了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和杂草,还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对成茶品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结论】选择适宜的广金钱草进行茶树间作,广金钱草作为中药药材在增加茶农额外收入的情况下,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对茶树的影响,从而增加中性动物和天敌的数量,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有效防控杂草,提高成品茶叶的品质,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75.
青蚕豆间作芋艿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蚕豆间作芋艿是我镇二熟制蔬菜高效栽培模式之一。芋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口感糯,有一股独特的香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青蚕豆即是未充分成熟的青豆粒,味甘鲜脆,时令佳菜。这二种蔬菜市场销售前景广阔,每667m~2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6.
77.
为解决大田玉米/豌豆间作模式下豌豆人工收获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针对种植模式下豌豆收获机的脱粒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脱粒滚筒、凹板、顶盖、机架组成。通过ANSYS Workbench对脱粒滚筒进行了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仿真,得出脱粒滚筒在最大工作载荷时的应力为148.44MPa,最大变形为1.9638mm,最大应变为0.0010924mm,滚筒的安全系数为1.6842,设计满足该装置作业要求。在模态分析中使用分块兰索斯(Block Lanczos)法进行前6阶模态参数提取,固有频率范围87.021~177.08Hz,脱粒滚筒最大转速868r/min,远小于产生共振的转速5221.26r/min,设计满足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8.
晚稻施肥上常受早稻影响,不少丘块的晚稻沿袭早稻施肥结构和施肥方法,往往钾素用量少了,氮肥和磷肥用量多了.多了造成浪费并增加了施肥成本;少了满足不了需要,晚稻生长不好,不利于提高施肥效果.因为晚稻多以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稻为主,品种特性与早稻不同;晚稻生长期间气温由高到低,与早稻气温由低到高完全不同;前作不同,早稻的前作是空田,绿肥或油菜和大小麦等,而晚稻的前作主要是早稻、西瓜、玉米等.相对早稻施肥而言,晚稻施肥要注意"加减".  相似文献   
79.
杭白菊林下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林下种植杭白菊比种植棉花、花生效益明显增加;同时杨树生长情况也较好。通过对小洋菊、大洋菊、小黄菊3个品种进行筛选试验表明,小洋菊分枝能力强,生根多,花朵大,抗病性和丰产性最好,最适宜在汶上栽培,确定其为该县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80.
桉-农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桉农间作系统内一年生间作物3个生长阶段的光强、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间作带上的平均光强为42 000~59 000 lx,相对光强达到76.7%~78.8%,减弱幅度<25%,可以满足一年生间作物生长需求;桉农间作系统在低温天气,间作带可增温12.3%~27.9%;在高温条件下,间作系统降温幅度在2.97%~11.6%;并可降低最高地温7.9%;降低常风39%;白天平均相对湿度比对照农地的相对湿度最大提高4.44%,平均提高1.5%.因此,桉农间作具有明显的防风、降温、增湿和保持土壤湿度作用,这对改善间作区田间小气候,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