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385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97篇
  204篇
综合类   997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654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41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湖北林业科技》2006,(3):F0004-F0004
松滋地处鄂西长江中游南岸,属武陵山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段,全市版图面积22.4万hm^2,辖16个乡镇,人口87万,该市山河秀丽,地貌多姿,境内低山、丘陵,平原兼有,林业用地8.9万hm^2,有林地6.1万hm^2,全市活立木蓄积量250万hm^2,森林覆盖率35.3%。  相似文献   
942.
三峡水库建成后,在三峡水库现行的水位调度模式下,位于库尾上游的长江江津段的水文特征在夏半年汛 期有所变化,使得消落区受汛期水淹的时间和深度有所加大,从而引起自然消落区的植物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发 生改变.2012年汛期5月及汛后11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长江江津段中游的石栏子(上游)、上渡口(中游)、芦蒿坝 (下游)3个样地的194~197m,197~200m 消落区及200m 以上非消落区维管植物进行调查发现:消落区有维管 植物61种,其中194~197m 高程带37种,197~200m 高程带57种,多为草本植物;200m 以上非消落区高程乔 木、灌木、草本植物56种;消落区的植物的稳定性受水淹、航运、淘沙金、挖河沙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43.
<正>芜湖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油菜是秋冬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2008年区划调整后,油菜种植面积虽有减少,仍在15万亩左右,90%以上为育苗移栽。由于油菜种植、收获均以人工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越来越低,到2009年种植面积不足8万亩。由此看来,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迫在眉睫,而难点重点是油菜种植、收割环节的机械化。近年来,芜湖县强化农机  相似文献   
944.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事关社会综合效应的工作。各地实践证明,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禁止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为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被列入农业部2009~2015年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范围。相对于北方来说,江苏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起步较晚,在技术路线的研究和相应机具的开  相似文献   
945.
《中国农资》2014,(15):21-21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4月19-25日),主要降雨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东部等地,总降雨量一般有5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新疆北部等地降雨量有10-25毫米,其中河南东南部、陕西南部的部分地区有30-5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部偏多1倍以上。  相似文献   
946.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距今12000年前的新旧石器过度阶段,栽培稻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南岭、武夷山一带,但新石器时代后,稻作农业则主要在洞庭湖西部的岗地平原区发展起来。距今10000年~距今7000年,稻作农业在澧阳平原初步发展,主要表现是:水稻的进一步栽培、稻作工具的细化、定居农业聚落的形成、稻作农业区的向外扩展;距今7000年~距5500年,史前稻作农业区格局形成,稻田灌溉体系出现,稻作农业成为主要生计方式;距今5500年~距今4000年,稻谷品种得到优化,稻谷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47.
Changes in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induced by global warming may have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agro-ecosystem functioning. However, the impacts of predicted warming on nematode community in farmland (e.g., winter wheat field)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erefore,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FATI)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to nighttime warming in a winter wheat field of Yangtze Delta Plain, China, during 2007 to 2009. Nighttime warming (NW) by 1.8~C at 5-cm soil depth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compared to un-warmed control (CK). However, NW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Warming favored the bacterivores and fungivores, such as Acrobeles, Monhystera, Rhabditis, and Rhabdontolaimus in bacterivores, and Filenchus in fungivores, while the plant-parasites were hindered, such as Helicotylenchus and Psilenchus. Interestingly, the carnivores/ omnivore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Hence, the abundances ofbacterivores and fungiv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W than those under CK. Similarly, the abundances of plant-parasi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under NW than under CK. Furthermore, Wasilewska index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W than those under CK, indicating beneficial effect to the plant in the soi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nighttime warming ma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decrease soil- borne diseases in winter wheat field through affecting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nighttime warming may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y by altering genera-specific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soil biota.  相似文献   
948.
王朝顺 《农家致富》2014,(16):22-23
一、扬麦23——强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3是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6),已申请品种权保护。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2天,与对照扬麦158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绿色,生长旺盛。株高84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硬质、较饱满。平均亩穗数32.4万穗,穗粒数39.4粒,千粒重37.7克。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白粉病、条锈病、  相似文献   
949.
《长江大学学报》2014,(7):22-22
城市建设学院许成祥教授与杜国锋副教授参与完成的《高层建筑多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项目获2013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由长江大学与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作为主要完成人,许成祥教授排名第二、杜国锋副教授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950.
长江沿岸的丘陵岗地十分适合桃树栽培,传统的桃树栽培是采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修剪的稀植模式,株行距一般在4m×4m、4m×5m和5m×6m等三种密度,以上三种稀植模式一是进入丰产期相对较迟,要4~5年才能进入丰产期,前期经济效益较差;二是栽培较密的话容易造成内膛荫蔽,果实着色度较差,结果部位逐年上移,不能立体结果。为了让丘陵岗地桃树种植达到早产丰产稳产的目的,我市从2010年开始在新开垦的桃园中探索采用扇形修剪倾斜密植栽培技术,第二年就有产量,第三年就可进入丰产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