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采用硝酸溶液为滴定剂,电导滴定法确定终点测定磷肥和复混肥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滴定适宜的pH值范围为4~7,在此范围内钙离子没有干扰.本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在99.5%~100.5%,准确度与重量法接近,装置简单,测定一份浸取液仅需数分钟,适用于含磷肥料中总磷量、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稀土金属改性生物炭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运移行为,本研究选择常见稀土元素制备改性生物炭,并经球磨后制成改性生物炭细颗粒(La-BC),采用柱实验分别从流速、pH、离子强度和腐植酸浓度4个方面来研究La-BC单独运移和与Cr(Ⅵ)共运移时其在饱和均质石英砂介质中的运移和滞留规律。研究表明:流速从1.0 mL·min-1增至1.5 mL·min-1时,单独运移实验出流液中La-BC的质量回收率由58.0%增至73.4%,共运移实验出流液中La-BC的质量回收率为78.7%~80.1%。pH从5升至7时,La-BC单独运移及共运移时的穿透曲线的相对浓度(Ct/C0)峰值分别从0.66增至0.93和从0.80增至0.85。离子强度增至5 mmol·L-1时,La-BC单独运移时的Ct/C0峰值降低至0.05,与Cr(Ⅵ)共运移时La-BC的穿透峰值为0.81~0.75。腐植酸浓度由0增至10 mg·L-1时,La-...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环境中稀土元素(REEs)和硅(Si)对植物植硅体固能力(PLSA)的影响,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代表,通过设置不同浓度[La(Ⅲ)]和Si正交实验,利用微波消解法提取根、茎和叶植硅体,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手段揭示环境La(Ⅲ)对水稻各器官PLSA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La(Ⅲ)使叶哑铃型植硅体大小和根Lsi1表达增加,促进叶和根PLSA,而高浓度La(Ⅲ)会减少叶哑铃型植硅体大小,降低根Lsi1和Lsi2表达,抑制根、茎和叶PLSA。外源La(Ⅲ)是提高根、茎和叶植硅体固定效率的重要因素。与单一La(Ⅲ)浓度影响相比,La(Ⅲ)与Si的复合处理显著促进叶和茎PLSA,外源Si能够缓解高浓度La(Ⅲ)对根、茎和叶PLSA的抑制作用。研究证明不同浓度的外源La(Ⅲ)和Si能够改变水稻不同器官的PLSA。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稀土对大豆荚果干物质及籽粒中氮积累量的动态影响规律,揭示其与产量形成的内在关系,以东北典型不同品质类型的大豆东农42(高蛋白型)、东农47(高油脂性型)和东农52(兼用型)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种植,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别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LaCl_3、CeCl_3和LaCl_3+CeCl_3溶液,测定大豆初荚至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初荚后20~40 d为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主要时期,40 d后积累速度减缓,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适宜浓度的稀土溶液可以提高大豆干物质和氮积累总量及最终产量,且稀土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因大豆品质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东农42在60 mg·L~(-1)CeCl_3处理下干物质、氮积累总量和产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2.66%、38.41%和39.48%。东农47在30 mg·L~(-1)CeCl_3处理下3个指标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8.71%、31.62%和29.62%。东农52在30 mg·L~(-1)CeCl_3处理下3个指标均最高,其中氮积累总量较对照显著增加13.10%,干物质和产量分别增加6.80%和4.20%,但差异不显著。由此看来,稀土铈的处理效果最佳,且对高蛋白大豆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钙稳态失衡在LsCl3诱导MDCC-MSB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MDCC-MSB1细胞常规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5,1,1.5,2,2.5,3,3.5和4 mmol·L-1的LaCl3,继续培养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DNA Ladder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Fura-2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表明,在LaCl3浓度为0.5~4 mmol·L-1时,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加,细胞凋亡数量和细胞内[Ca2+]i呈升高趋势,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这表明LaCl3能抑制MDCC-MSB1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改变[Ca2+]i而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6.
硝酸镧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探讨了不同La3+浓度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与La3+的浓度有关.在1~30mg·-1的La3+浸种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并且能促进水稻幼苗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当浓度超过50mg·L-1时,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La3+对水稻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比茎叶生长的影响要显著.  相似文献   
27.
镧和低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红梅  徐玉品  张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65-10467
[目的]研究La^3+和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的影响,优化拟南芥抗La^3+突变体的筛选条件。[方法]通过人工控制pH值研究低pH值和La^3+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主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拟南芥种子萌发的适宜pH值范围较宽,但过低pH值会推迟种子发芽,降低种子萌发率。随着酸度的增加,主根生长受到抑制。pH=5.5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La^3+浓度为5mg/kg及以下时刺激种子萌发,为10mg/kg及以上时推迟种子萌发,为1mg/kg时刺激主根生长,为5mg/kg及以上时显著抑制主根生长。随着La^3+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在去P培养基与纯La培养基中,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对La^3+的反应趋势基本相同。[结论]过低pH值和不低于5mg/kg的La^3+浓度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以红豆为实验材料,研究对铜胁迫红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mmol/L铜剂量胁迫下,加入15mmol/L溶液,对铜胁迫下的红豆幼苗生长有一定缓解效应,可减轻铜对幼苗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29.
多效唑对大丽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多效唑对大丽花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高生品种‘陇上雄鹰’盆栽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株高30 cm时,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大丽花进行一次喷施处理,研究了大丽花叶片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在多效唑处理条件下,‘陇上雄鹰’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SOD、POD和CAT活性也明显提高,丙二醛含量减少;且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作用效果增强。其中以125 mg/L多效唑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75 mg/g、17.90 mg/g、22.13 μg/g和29.92 μg/g;SOD、POD和CAT活性较对照提高1.97、1.75和1.80倍,丙二醛含量减少30.70%。说明喷施多效唑可显著影响大丽花生理特性,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促进发育,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30.
采用水培法研究酸雨(AR)与稀土(La)对大豆幼苗叶片光合光反应复合影响的时间效应,旨在探究复合污染因子对植物自修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不同pH值AR(pH3.0、4.0)和不同剂量La(60、300mg·L-1)的单一作用,复合处理对大豆幼苗光合光反应活性抑制程度较大,延缓各参数恢复进程(恢复拐点滞后),恢复程度较小,明显影响了植物的自修复能力。净光合速率Pn与各光合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处理组的植物在修复过程中,Pn变化主要受Chl、Hill反应活性的影响,Mg2+-ATPase活性对Pn的制约最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AR与La复合处理组各光合参数的恢复进程不同步,自修复能力受胁迫强度和胁迫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