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14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中Ni、Cd、Cu、Mn、Pb和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中Mn、Cu、Pb、Zn 、Cd、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 853.21、95.80、1 211.29、685.36、13.15和91.33 mg/kg;用3种不同的背景值对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2,表示被污染,其中以Mn、Pb、Cd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达5级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2.
唐丽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14-117
在湖南安化氰化废渣煤矸石区域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污染区域适宜于杉木、马尾松、楠竹客土栽植,不适宜欧美杨扦插,其成活率分别是94.3%、85.8%、96.4%,达到与原土地同等的生长状况。氰化废渣污染区域适宜于杉木直接栽培、欧美杨扦插,不适宜楠竹的直接栽植。杉木的成活率为85.1%,欧美杨的直接扦插成活率为89.9%,引导扦插的成活率为87.1%。  相似文献   
103.
桂林地区锰矿分布广,采空地土壤过分松散,水土流失严重,肥分贫缺,农作物产量低,二十多年来大部分采空地都是光秃秃的。为了绿化锰矿采空地,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矿区群众烧柴用材的困难,1991~1995年,桂林地区林科所与平乐县林业局在平乐县二塘镇锰矿采空地进行良种桉营造技术研究。经过4年多观察,筛选出速生适应性强的尾叶桉、巨尾桉二个良种。年亩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4m3和11m3,达到了林业厅桉树示范林标准,尾叶桉薪炭林和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造林密度以1334株/亩为佳,四年四个月生林木亩蓄积量为69649m3,是种植密度为333株/亩林分蓄积量的26倍。  相似文献   
104.
指出了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不但使其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使其生态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05.
对辽西半干旱区尾矿废弃地不覆土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与覆土造林地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覆土造林地植物生长正常,经过4年的植被恢复,覆土与不覆土养分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栽植3年后,其生长量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6.
矿山废弃地灌草植被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首云铁矿选择灌草覆盖的弃渣坡面,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在雨强0.5mm/min,连续30 min的人工降雨条件下,植被不同层次(灌木层地上和地下部分、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植被在水土保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57.65%的地表径流和93.55%的土壤流失.灌木的蓄水效应和减蚀效应分别是草本植物的7.4倍和30.9倍,这不仅与灌木在植被中所占的比重大有关,还与其形态结构特征有关.植物地上部分的蓄水效应是地下部分的1.65倍,说明植物的地上部分在保水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大.而地下部分的减蚀效应是地上部分的1.52倍,说明植物地下部分在固土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了解植物治理措施对福建紫金山金铜矿矿山废弃地土壤质量的恢复效果,设置不同植被治理模式:马尾松+胡枝子(模式A)、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本地河滩草(模式B)、马尾松+本地河滩草(模式C)、枫香+本地河滩草(模式D)、桉树+本地河滩草(模式E)和马尾松+桉树+本地河滩草(模式F),同时设置矿区周边未经开采的对照样地,通过对不同配置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比较其对矿山废弃地土壤质量恢复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恢复5a后,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均有较大改善,除模式B和模式C外,其他模式土壤含水率均超过了对照,模式A、模式D、模式E和模式F分别达到对照的1.99、1.78、1.34倍和1.66倍;模式B、模式C和模式F可较快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模式D可较快提高土壤各养分含量,有利于土壤营养状况的改善,恢复5a后全N、水解N、全P和速效K分别为对照的54.98%、78.17%、63.18%和85.19%;模式F对土壤重金属Pb、Cd、Cr、Ni、Zn、Mn和Cu均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在植被配置模式中加入本地河滩草,可较大提高废弃地土壤的抗蚀能力.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本地河滩草(模式B)、枫香+本地河滩草(模式D)和马尾松+桉树+本地河滩草(模式F)3种模式较适合应用于紫金山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矿区不同区域内的植被群落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植被模式的植被演替进程,为矿区生态重建最优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排土场的稳定速度比矸石山快.矿区废弃地植被演替流程图可较清晰地反映矸石山和排土场不同演替年限的优势物种的植被群落组成,在进行植被重建时,运用流程图中对应的先锋植物和适生植物构建植被群落,可大大缩短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109.
矿山废弃地造林绿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矿山废弃地治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矿山废弃地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现乔、灌、草、藤本植物立体复层绿化,改善景观效果的造林绿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锰矿区废弃地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入手,综述了锰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和机理,列出了锰超富集植物的种类,分析了锰超富集植物的富集和解毒机制,并提出锰超富集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植物修复在锰矿区废弃地的应用前景,旨在为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