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516篇
  51篇
综合类   553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饲料收获机矮秆割台拨禾轮导轨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割台核心喂入部件拨禾轮的结构和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拨禾轮导轨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拨禾弹齿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找出了保证矮秆割台能够正常工作的弹齿运动轨迹形状,确定其正常工作的拨禾轮速比区间为(0.78,∞)。  相似文献   
82.
小区谷物联合收获机气吹式割台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有小区谷物联合收获机割台中有残留、不易清机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正面气流将禾吹弯再切割的气吹式割台。根据力学原理建立了均匀气流吹禾模型,以小麦顺利进入割台而不掉落为要求,计算得气流支管出口风速为47.35 m/s。以能产生均匀气流为目标,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气流管道的主要结构参数为:气流总管锥度1∶14.29,气流支管排列间距100 mm。对影响割台残留量和损失率的3个关键工作参数:气流支管出口与割刀的垂直和水平距离、气流支管出口与水平夹角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表明:气流支管出口与割刀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在15~27 cm内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气流支管与水平夹角对割台损失率和残留量的影响先缓慢减小,后增加较快。正交试验表明:最优组合为气流支管出口与割刀的水平距离21 cm、气流支管出口与割刀的垂直距离21 cm、气流支管出口与水平的夹角10°,此时总损失率为0.88%,割台残留量为1.21 g。气吹式割台残留量少,总损失率低,达到了小区小麦种子收获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3.
油菜收获机割台螺旋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过程中由于喂入量波动导致割台螺旋输送器堵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割台螺旋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实现喂入量变化时实时改变滑块位移以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底板之间的间隙。输送器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了调节机构预紧弹簧最大预紧力和调节位移分别为366 N和50 mm。运用扭矩传感器和高速摄像技术分别开展输送器扭矩和调节位移的性能试验,当弹簧预紧力和刚度分别为293 N和12.65 N/mm时,输送器扭矩为8.267 N·m,减少了40.7%,调节位移为10.2 mm,调节机构性能较优。调节机构对输送器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设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明显降低扭矩并增加最大喂入量,螺旋输送器转速为150 r/min时扭矩减小了23%;转速为200 r/min时,最大喂入量增加至3.5 kg/s,提高了16.7%。喂入量在不大于3.0 kg/s范围内波动时,试验组最大扭矩小于对照组,说明调节机构可较好适应喂入量的波动。田间试验表明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提高输送器对喂入量的适应性,避免割台堵塞,后续的脱粒装置、清选装置等工作部件未发生堵塞,油菜联合收获机可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84.
锥台形液压锥阀过流面积CFD可视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液压插装阀的主阀都采用平底断面,但在计算流量时却采用按完整锥面锥阀导出的过流面积计算公式,从而造成非常大的计算误差、不能准确指导设计的问题,采用CFD流场可视化仿真对锥台形锥阀的出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阀内流场参数分布特征,判断锥阀过流断面位置,提出了转折开口度的概念。得出锥台形锥阀的阀芯在大行程范围移动时过流断面面积变化存在关键的转折点,不同行程范围不同内外流流动状况过流断面位置不同,相对应的面积计算公式也不同。采用新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锥台形锥阀的过流面积和通过阀的流量。同时,对比内外流流动状况的阀内流场特征,结合确立的过流断面,指出对于锥台形锥阀流动应考虑孔口节流损失和进出阀口局部损失的混合作用,内外流流动时进出阀口局部损失的不同是内外流流量特性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85.
目前,我国制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制种玉米收获台,并进行了摘穗辊转速、割台高度和收获速度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收获台对于制种玉米收获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3因素和考核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摘穗辊转速800 r/min、收获速度5 km/h、割台高度600 mm时,指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6.
油菜联合收获割台落粒横流气压收集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播油菜提出了一种对行作业、基于横向正压气流的割台落粒在线收集方法及装置,并通过理论计算、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对收集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下落高度和气流速度2个因素为主要考察对象;然后利用Fluent-EDEM气固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无秸秆条件下2个因素对收集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对装置结构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利用有秸秆条件下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籽粒收集率随下落高度的降低而升高,随气流速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二者间交互作用影响显著;试验获得最佳参数组合为A3B3C3,即辅助网板安装于4号收集槽、籽粒下落高度为200mm、变频器设置为50Hz;增设辅助收集网板和对收集槽进行网格化处理对收集效果的提升作用明显,相同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收集率由48.02%增至70.34%,但网板安装位置及其与其他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目前薏苡机械化收获主要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兼收薏苡,存在薏苡总损失率大,含杂率较高等一系列问题。为加强薏苡联合收获机的开发研究,针对薏苡植株较高和易脱粒的特性,通过对割台装置以及脱粒清选装置的设计,同时与稻麦联合收获机的田间作业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了总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和工作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薏苡联合收获机的总损失率、破碎率和含杂率分别低于稻麦联合收获机的7.12%、0.05%和1.81%,生产效率差距不大。改进后的薏苡联合收获机作业性能优于稻麦联合收获机。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为薏苡联合收获机的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8.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割台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联合收割机割台是收获作业的主要工作部件,割台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获质量。针对收割机在作业时,割台部件普遍存在振动强烈、无故障工作时间短及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通过Pro/E设计并建立了水稻联合收割机割台的三维模型,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割台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分别求解得到了割台部件前8阶模态振型及其固有频率,并通过分析割台结构的模态与振动的内在联系,得到最大振动区及割台部件之间振动关系。通过研究,可为现有水稻联合收割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内蒙古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东南部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组成与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01科349属726种38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5属20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被子植物87科329属697种38变种。区内被子植物的科、属、种数量居多,分别占保护区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86.1%,94.5%和96.3%。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成分比较丰富,以东亚成分、泛北极成分为主体,达乌里-蒙古成分、古北极成分、东古北极成分相对优势;区内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包含了19种不同类型,地理联系广泛,特有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90.
本试验以中早熟高糖品种川蔗10号和迟熟低糖品种海蔗5号为材料,研究甘蔗叶片中转化酶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甘蔗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转化酶活力与生长呈正相关,而与糖分积累呈负相关。成熟期较高的酸性转化酶活力对糖分积累不利。不同类型品种转化酶转化模式不同,反映了它们遗传型的差异。因此,转化酶特别是酸性转化酶可作为甘蔗育种及其基因型选择的显著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