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3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林业   501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183篇
  1441篇
综合类   4094篇
农作物   277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1551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径流中土壤养分流失以磷为主,为了保护下游河流的水质,可从农业排水沟中采取措施减少磷的流失。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大学植物与土壤学教授C.J.Penn等对磷吸附材料(PSMs)减少排水沟中可溶性磷效果进行了研究,探明了影响磷吸附的因素及吸附材料使用方法。结果表明,在含磷量较高的排水沟中安装除磷设备,不仅能降低磷质量浓度,还能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姜军  徐仁扣  王永  赵安珍 《土壤》2008,40(6):949-953
用恒pH自动电位滴定装置研究了氟离子(F-)、磷酸根(H2PO4-)和铬酸根(CrO42-)在3种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吸附过程中羟基(-OH)释放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3种阴离子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吸附时-OH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F->>H2PO4->CrO42-,这与土壤对3种阴离子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一致。pH对不同阴离子体系中-OH释放的影响不同,在F-体系中,pH5.0时-OH释放量最高,其次为pH6.0时,pH4.0时-OH释放量最小;CrO42-体系中-OH释放量随pH的增加而减小;pH对H2PO4-体系中-OH释放的影响较小。Elovich方程(Y=a kln(t))能够很好拟合2~60min之间的动力学数据,说明-OH释放的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比较速率常数k的大小可以发现,虽然F-体系中3种可变电荷土壤在前2min释放的-OH量有很大差异,但在2~60min内,-OH释放速率差别不大。在H2PO4-和CrO42-体系中,-OH释放速率的大小顺序是:昆明砖红壤>徐闻砖红壤>江西红壤,与土壤铁、铝氧化物含量一致。  相似文献   
993.
用质粒pKGL 3上的转座子随机插入失活的方法得到两个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胞外多糖缺失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PCR的方法确定了转座子插入的基因位点,该基因与豌豆根瘤菌的UDP-葡萄糖脱氢酶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根毛吸附实验发现该基因缺失,导致胞外多糖缺失突变菌株在其宿主植物甘草上的根毛吸附量大大降低,同时生物膜的形成实验发现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的exo5-菌株不能像野生型菌株一样形成丰富的生物膜,也从侧面证明了根毛吸附实验的结果,初步推测胞外多糖可能通过影响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的根毛吸附过程来影响其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  相似文献   
994.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 t)近缘于蜡状芽胞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其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B t杀虫晶体蛋白。B t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物杀虫剂之一,其杀虫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抗虫育种实践中。转B t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B t杀虫晶体蛋白可通过根系分泌物或作物残茬等方式进入土壤[1,2],其残留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平衡[3]。纯化的B t毒蛋白可被黏土矿物、腐殖酸和有机矿质复合体等活性颗粒快速吸附,且不易解吸[3~5]。吸附后毒素蛋白仍具有杀虫活性,毒性甚至较游离态的还强[6];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明,吸附后毒素蛋白结构仅有微小变化[4]。毒素  相似文献   
995.
朱俊  蔡鹏  黄巧云  荣兴民  梁巍 《土壤学报》2008,45(3):565-568
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和微生物主动分泌或细胞死亡裂解释放的DNA分子可迅速被土壤黏粒吸附固定,从而对核酸酶降解产生抗性而在土壤中持久存在,并能被某些合适的宿主细胞所接受[1]。土壤胶体固定的DNA被称作是“环境中的隐性基因”,对微生物的生态、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进化有着重要的影响[2~4]。低分子量有机酸(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Acid,LMWOA)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根系的分泌以及有机物质残体的分解,特别是在土壤根际,LMWOA浓度可达到10~20 mmol L-1[5]。土壤中养分(磷酸盐、硫酸盐)  相似文献   
996.
柠檬酸对三种人工合成氧化铁磷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了3种人工合成的氧化铁为材料,研究了氧化铁对磷的吸附以及柠檬酸对氧化铁磷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人工合成的氧化铁对磷的吸附特性及柠檬酸对氧化铁吸附磷的影响都可用Langumir方程来描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从磷的最大吸附量(Sm)、吸附反应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来看,未加入柠檬酸时,水铁矿对磷的吸附在容量和强度方面均为最高;而在加入柠檬酸时,3种人工合成的氧化铁对磷的吸附能力的顺序并无差别,水铁矿和针铁矿的磷Sm和MBC要比赤铁矿大很多。  相似文献   
997.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无机硫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无机硫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硫的含量;单施有机肥土壤中吸附态硫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为上升趋势;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中吸附态硫的含量在1991年前增长速率较快,此后基本保持平衡,而对照处理土壤中吸附态硫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各处理中除不施肥处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外,其他土壤盐酸可溶性硫的含量均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对各主要营养元素的吸附特点,本论文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四会大沙点及中山横档点七个有代表性的蕉园土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番禺南沙>四会大沙>中山横档>番禺东涌>高州沙田。(2)蕉园土壤对钾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中山横档>番禺南沙>番禺灵山>番禺东涌>博罗长宁>四会大沙>高州沙田。(3)蕉园土壤对硫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高州沙田>番禺灵山>番禺东涌>中山横档>博罗长宁>番禺南沙>四会大沙。(4)蕉园土壤对硼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四会大沙>番禺南沙>中山横档>高州沙田>番禺东涌。(5)番禺南沙和东涌点蕉园土壤对锰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番禺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铜的吸附强于番禺南沙点,但两者都非常弱;番禺南沙和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锌的吸附较强,番禺东涌点蕉园土壤则较弱。  相似文献   
999.
石灰性土壤上不同小麦基因型对施锌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石灰性土壤上面包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对施锌的反应,选择20种小麦基因型在温室中进行了土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杨凌当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水平(0.6 mg kg-1左右)下,施Zn对供试基因型小麦植株生长量均无明显影响,由于小麦根冠比主要受基因型控制,施锌对它的影响也很小。然而,供Zn显著提高了所有基因型小麦植株各部分的Zn含量和吸Zn量,根、茎、叶、籽粒中Zn含量增加幅度分别达0.22~3.22倍、0.26~2.82倍、0.10~3.84倍、0.10~0.84倍,整株吸Zn量均大幅度增加,幅度在28.8%~219.3%之间,平均增加104.8%。施Zn后不同基因型的Zn转运率有明显差异,范围在13.5%~90.2%之间,收获籽粒的6种基因型小麦对锌的转运率明显高于其它正处于抽穗期的基因型,表明灌浆期是Zn从根部向穗部转运的关键时期。施锌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含量。总之,对生长在有效锌含量不高的石灰性土壤上的小麦施锌是改善其营养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吸附法固定光合细菌技术产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吸附法固定光合细菌的产氢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吸附材料固定光合细菌,其产氢能力与游离态细菌相比均有提高.产氢能力最好的是大粒经陶粒,平均总产氢量达到452.7 mL,是对照组游离态细菌总产氢量的2.16倍,平均产氢速率是对照组的1.95倍,小粒径陶粒的产氢能力次之,平均总产氢量是对照组的1.72倍,平均产氢速率是对照组的1.73倍,沙砾和大孔树脂的产氢能力低于陶粒,但优于游离态细菌,产氢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43倍和1.09倍,产氢速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34倍和1.08倍.研究还发现采用吸附法固定光合细菌进行产氢,不仅能提高产氢能力,而且能提高氢气含量,延长产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