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31篇
综合类   33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微囊藻毒素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解析作物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s)的适应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MCs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及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7 d后,1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增加。10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促进了矿质营养(Mg~(2+)、Fe~(2+)、Zn~(2+)和NO_3~-)的吸收。其中质膜H~+-ATPase活性上升与OSA1、OSA2、OSA3、OSA4、OSA6、OSA8和OSA9表达上调有关。高浓度MCs(100μg·L~(-1)和1000μg·L~(-1))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降低,阻碍了水稻幼苗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此时质膜H~+-ATPase的基因表达呈下调趋势,且降低程度随MCs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强。恢复7 d后,10μg·L~(-1)MCs组根系活力、质膜H~+-ATPase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100μg·L~(-1)MCs组各指标均优于胁迫期,而1000μg·L~(-1)MCs对营养吸收的抑制未恢复。研究表明,MCs胁迫导致的水稻幼苗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受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控,且调控能力受MCs浓度限制。  相似文献   
83.
研究不同光照度对异养鞭毛虫Paraphysomonas sp.摄食及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影响,探讨鞭毛虫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共设6个光照度,分别是0、500、1200、2500、5000、10000 lx.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度对异养鞭毛虫种群生长率、微囊藻抑制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光照度为0~10000 lx时,鞭毛虫均能显著抑制微囊藻种群生长,抑制率达88%~94%,每个鞭毛虫摄食率高达32~49个/d.伴随着铜绿微囊藻数量的减少,不同光照度下的鞭毛虫种群数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鞭毛虫种群数量高达(18~35)×104个/mL,比初始浓度增加了3.6~7倍.光照度最高组(10000 lx)的异养鞭毛虫数量增长缓慢且快速下降,在试验的第3、4天,生长率出现负增长.因此,过高的光照度会抑制异养鞭毛虫数量的增长.异养鞭毛虫可生长的光照度范围为0~10000 lx,最佳生长光照度为0~5000 lx.  相似文献   
84.
85.
介绍了铜绿丽金龟的分布及其在塞罕坝林场的危害情况,阐述了其识别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塞罕坝林场有效防治铜绿丽金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3个养鸡场的鸡群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入孵种蛋发生的原因之一,也可引起雏鸡的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相似文献   
87.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是中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过程中常遇到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与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危害。MC和MG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富集,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测定了人工饲养的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在含有MC和MG的水体中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在0.2和0.5μg/L MC-LR的水体中处理60min内,其游泳行为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0.5mg/L MG的水体中处理30min后,尼罗罗非鱼胸鳍摆动频显著上升,大口黑鲈胸鳍摆动频率也在25、30、45min等3个不连续的时间点出现显著的变化。说明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对天然毒素MC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对人工毒素MG较为敏感;胸鳍摆动频率可作为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一个较为敏感的反映环境变化的行为指标。  相似文献   
88.
采用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材料,将其经光限制(完全黑暗)胁迫处理7d,以光照强度为3000lx、光暗周期为12h∶12h的培养组为对照。然后解除光限制胁迫,在相同接种量和相同培养条件下,将处理组和对照组均置于3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10d。试验过程中测定铜绿微囊藻的吸光度、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在光限制胁迫过程中,处理组的藻液吸光度、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细胞数净增长率、叶绿素a含量及藻细胞直径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藻细胞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恢复光照10d的培养过程中,处理组的藻液吸光度、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细胞数净增长率及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而藻细胞直径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铜绿微囊藻在光限制胁迫后具有明显的超补偿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9.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组织器官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878年澳大利亚学者George Francis首次报道有毒蓝藻的爆发以来,蓝藻水华现象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1].有毒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简称MCs),是淡水水体中存在最为普遍、毒性最强的毒素.已发现MCs可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积累,引起很多器官的损伤[2].  相似文献   
90.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室内竞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进行藻类竞争实验,并通过模拟计算,分别得到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纯培养和竞争条件下的生长模式,并计算了2种藻之间的相互竞争抑制强度。纯培养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增长速率r分别为0.451/d和0.419/d,最大环境容量K分别为1414×104个/mL和812×104个/mL;混合培养时铜绿微囊藻对小球藻的种间竞争强度为1.44,小球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种间竞争强度为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